校本特色德育模式分析
時間:2022-04-23 11:07:44
導語:校本特色德育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德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也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學生品德的塑造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德育工作者應結合學生的認知、情感等發展規律,開展合適的德育工作以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道德認知和體驗,進而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感恩既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情感,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既是個體的基本道德素質,也是良好的社會公共意識。感恩容易引發情感共鳴,幫助個體形成良好的心理體驗和道德品質。因此,廣州市荔灣區河沙小學充分挖掘感恩的主題內涵,使感恩教育德目化、課堂化、活動化和社會化,創新性地構建基于感恩教育的校本特色德育模式,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關鍵詞]小學德育;感恩教育;德育模式;德育實踐
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使命就是要喚醒學生的靈魂。小學階段既是學生品德塑造的黃金時期,也是學生道德成長的敏感時期。喚醒靈魂、觸動心靈的小學德育是促進學生優良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關鍵要素。感恩既是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既是個體的基本道德素質,也是良好的社會公共意識。將感恩教育納入小學德育范疇,能夠有效喚起學生靈魂深處的道德情感,增強學生的道德意識,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1]對此,廣州市荔灣區河沙小學(以下簡稱我校)以創新性的德育思維,將感恩作為德育理念,感恩教育作為德育載體,通過感恩教育的德目化、課堂化、活動化和社會化,構建獨具校本特色的德育模式,以此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并為其他學校開展德育工作提供實踐參考。
一、感恩教育德目化
明示德育之目的者,為德目。德目,即德行的要項,德目化就是將基本道德羅列出來,使之成為某個群體乃至整個社會的道德規范。早在春秋時期,士大夫對各種德目的列舉就已很常見,如孔子便列出“仁、智、孝、悌、忠、信、勇、敬”等具有基礎性和整合性的德目表,以此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規范學生的言行。我校參照此做法,根據感恩教育的不同層面設置了不同核心德目,對標培養學生,促使學生養成德目所倡導的道德品質。
(一)道德養成德目化
養成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手段,是通過對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行為、習慣進行規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格。[2]我校圍繞感恩教育,將道德養成分為“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恩朋友”“感恩世界”四大德目類別,在不同的德目下開展常規德育主題活動,在常規化的校園生活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在“感恩父母”這一德目中,我校設置了“用心感悟真情”“用愛溫暖父母”等德育主題,從學生與父母相處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導學生知恩、感恩,弘揚孝親仁愛。在“感恩師長”“感恩朋友”兩個德目中,我校圍繞學生最尊敬的老師、最親密的同學和最熟悉的校園,設置了“吾愛吾師,感念師恩”“感受真摯友誼”等德育主題,帶領學生捕捉校園中的感人瞬間,品味師生情、同學誼,培養學生尊師重道、熱愛學習、友愛互助的道德情感。在“感恩世界”這一德目中,我校設置了“感恩自然”“感恩社會”“感恩祖國”等主題,引導學生認識自然資源的珍貴,了解祖國的滄桑巨變與艱苦歷史,認識今天所面臨的困難,從而激發學生的感恩之情與憂患意識,促使學生樹立建設美麗家鄉和美麗祖國的偉大志向,沖破以自我為中心的牢籠,進入與他人、社會、世界的交往、溝通和交融中,使學生從“小我”走向“大我”,培養正確的世界觀。[3]
(二)德育評價德目化
德育評價是學校教育評價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環節。[2]在德育評價中,我校圍繞“感恩教育”制訂了“八個一”感恩計劃評價表,包括“一本好書”“一部電影”“一次測試”“一封書信”“一件作品”“一次實踐”“一項合作”“一次評比”。評價的內容涵蓋“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恩朋友”“感恩世界”四大德目類別,并通過“感恩經典”“感恩領悟”“感恩行動”三條主線貫穿每一項評價內容,形成動態反應、縱橫交錯的立體化評價體系。在德育評價中,我校還分階段制訂具體的評價內容,細化制訂“立人從感恩中出發”“立人從感恩中成長”“立人以感恩為目標”三個不同階段的內容,通過循序漸進的德目化評價,引導學生在感恩教育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道德行為和道德實踐力。
二、感恩教育課堂化
課堂是學校育人的主要陣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德育的滲透。
(一)在基礎課程教學中挖掘感恩因子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各科教師都應該深挖本科目課程中的德育元素,做好德育滲透工作。我校教師圍繞感恩教育,在日常課堂教學中積極挖掘課程中的感恩因子,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和形式,引導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形成感恩的道德共識。對教材本身就具有豐富的德育內容的課程,如語文、品德、英語等課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感恩因子,在課堂中積極營造感恩的情感氛圍,引導學生充分達成感恩的情感認同。[4]例如,在語文課堂中教學《草原》《鳥的天堂》等描寫自然風光的課文時,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美麗風光的同時,還引導學生學會感恩自然、愛護環境;在品德課堂教學“我們的學?!边@一課時,品德教師通過帶領學生了解學校的辦學歷史,激發學生對老師、同學的感恩之情,從而更懂得尊敬師長、團結互助;在英語課堂上,英語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父母的日常生活,讓學生結合父母的作息時間學習一般現在時,進而在感嘆父母時間安排緊湊及事務繁多的基礎上,感受父母對自己的養育、關心和照顧,學會知恩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和豐富學生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在數學、科學等課程的課堂教學中,任課教師則通過創設學習情境或引入相關教學內容的方法,激活學科中的感恩因子,進行有效的德育滲透。例如,在數學課堂的教學中,數學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感恩他人的付出,并學會以樂于助人的實際行動回報他人。
(二)在特色項目教學中融入感恩元素
特色項目是彰顯學校特色的重要載體。在特色項目的打造中,我校契合自身辦學思想,融入德育理念,使學生時刻浸潤在特色德育的環境中。經過多年努力,我?!瓣柟怏w育”“多元藝術”“自信科技”三大特色項目日趨成熟,成為凸顯學校辦學特色的重要載體。結合“感恩教育”,我校在這三大特色項目中滲透感恩元素,使其成為學校育人的重要陣地。在“陽光體育”項目中,我校以踢跳類活動為載體,開展“陽光體育展演風采”系列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踢毽子、“8”字跳繩、定點投籃、定點足球、30米對向接力等體育項目,并引導學生在參與體育項目的過程中做到以下幾點:既講求個人技術,也講求團隊合作;既體現個人拼搏,也為班集體爭取榮譽。充滿歡笑、汗水和激情的體育活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來自他人、班集體和學校的付出,進而學會感恩。在“多元藝術”項目中,我校既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才能,也倡導在學生藝術表演中融入感恩元素。例如,在《武松打假》小品創編表演活動中,我校教師引導學生在創編的過程中加入“武松為民打假除害,人人稱頌感恩,各商家引以為戒,學會誠信”的情節,讓學生通過欣賞表演感受感恩和誠信的重要意義。在“自信科技”項目中,我校不僅注重引導學生在科研求知中敢于探索,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感恩之情、感恩之行。例如,在植物種植系列活動中,我校除了設置植物種植園地,積極營造“學科學、重實踐”的氛圍,還在特色項目的開展過程中引導學生分工合作,在共同解決“果樹葉子怎么變黃了”“太陽花上有蟲子怎么辦”等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對老師、專家、同學的感恩之情,在科學實踐中踐行感恩。
三、感恩教育活動化
根植于學校生活的德育活動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沃土,也是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形成的助推器,還是學生道德實踐力的檢驗場域。我校注重在德育活動中實施感恩教育,在感恩中立德,在感恩中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
(一)主題活動豐富感恩體驗
我校在德育工作計劃中會統一訂立德育活動主題,并在主題中有機呈現感恩教育內容,使學校的主題德育活動有計劃、有重點、有針對性。例如,我校設有“三月安全宣傳月”“四月讀書月”“六月體育節”“十二月藝術節”等主題活動。這些活動不僅突出感恩勵志的教育內容,而且結合活動主題進行感恩文化的教育宣傳,如借助學校宣傳欄和學校公眾號推送名人典故、西關童謠里的感恩故事等,能讓學生在感恩文化氛圍中立志報效家國。除此之外,我校還借助傳統節慶活動,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感恩品德,通過開展清明節緬懷烈士活動、重陽節敬老文藝匯演活動等唱響主旋律,使主題活動常態化,讓涵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感恩教育走進學生的生活、影響學生的行為。
(二)少先隊活動升華感恩體驗
少先隊活動是德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成長的主要陣地之一。我校借助少先隊活動壯大感恩主力軍,為感恩教育注入新能量。一方面,我校利用少先隊常規活動日組織感恩系列主題會,在少先隊員心中種下感恩的種子。例如,為激發隊員愛黨愛國的熱情,我校組織開展疫情背景下的“感恩祖國,致敬英雄,爭做光榮少先隊員”主題活動,鼓勵隊員用多種形式表達對抗疫英雄的崇高敬意,向英雄學習,堅定理想信念,樹立遠大理想。另一方面,我校利用少先隊建隊紀念日開展建隊周年慶主題活動,通過帶領隊員了解少先隊建隊歷史、黨建歷史等實踐活動,增強隊員的光榮感和組織歸屬感,并引導隊員感恩和珍惜時光,努力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爭做共產主義事業的合格接班人。
四、感恩教育社會化
感恩既是源自內心的道德情感,也是體現在行動中的社會責任。因此,感恩教育必須與社會生活相結合。我校聯動家庭和社會開展社會化的感恩教育活動,引導學生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參與社會實踐,激發學生最真摯的情感體驗和最深刻的道德升華。我校建立健全了“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德育工作網絡,形成學校德育工作的合力,為學生提供寬廣的社會實踐渠道。
(一)“走出去”:公益服務回饋社會
我校充分利用社區的教育資源,帶領學生在社區服務中提升感恩實踐或道德實踐能力。我校以義工隊為紐帶,以社區為陣地,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定期開展各類義工公益服務活動,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例如,關愛老人義工隊以“關愛老人,愛滿河沙”為宗旨,以河沙敬老院作為活動陣地,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藝術義工隊積極參加橋中街“慶元旦,迎新春”歌舞聯歡會、“慶五一”文化惠民文藝演出等活動,為社區居民帶去歡樂;綠化種植義工隊曾參加“美化荔灣,從春天開始”荔灣區青少年義務植樹活動,開展大坦沙島環境和資源調查等活動。義工活動打通了學生帶著感恩之心走出校門參與社區建設的渠道,促進了學生公民意識和奉獻精神的培養。
(二)“請進來”:家校社聯動促進發展
為進一步健全學校的德育工作網絡,我校構建了“學?!鐓^—街道—派出所—共建單位—關工委領導小組—家長委員會”一體化橫向聯動的德育網絡,并充分發揮“家—?!纭甭搫觾瀯?,引進多方資源,縱向開展融合感恩教育的德育工作,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及良好品德形成。例如,我校與區關工委等部門聯動,發揮兼職講師團的作用,引入“感恩”宣講系列活動,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增強、內化感恩意識;我校與橋中街“紅棉社工組織”達成合作協議,邀請社工定期到校組織開展社團交流、實踐活動。同時,我校邀請家庭參與開展聯動教育活動,一方面促進家庭與學校的溝通交流,加強家長對學生的了解和教育;另一方面倡導良好家風,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和諧相處。由此,家校社聯動,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感恩意識,樹立正確的品德發展方向。于個人而言,感恩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于社會而言,感恩是一種優秀的社會美德。作為德育工作者,學校和教師要將感恩精神傳承下去,用感恩升華學生的精神境界,滋養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玲.論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價值與實施[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30-131.
[2]史明星.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價值與實施策略[J].亞太教育,2019(10):77-78.
[3]張正江.試論道德教育的革命性轉變———從愛心與感恩教育談起[J].教育科學研究,2017(10):71-75,86.
[4]石玉東.德育要滲透感恩教育[J].甘肅教育,2019(17):16-17.
作者:曾小俞 單位:廣州市荔灣區河沙小學
- 上一篇:數學建模在優化預算管理的應用
- 下一篇:經管專業統計學教學改革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