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素質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15 11:13:00
導語:班主任素質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是本世紀全球經濟與發展趨勢的主旋律,這些對傳統的人才觀形成巨大的沖擊。因此,實施素質教育也就成為歷史的必然。班主任在實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遇到的中心問題是應試教育問題和中差生的學習成績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班主任應做好如下工作:(一)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學生觀。(二)協調好各科教師的關系,實現共同的教育目標。(三)組織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找到自我。(四)做好家訪工作,爭取家長的認可與支持。(五)大膽進行素質教育的各項改革試驗,實現班級管理的科學化、制度化。因此,班主任應該有責任感、光榮感和使命感,在工作中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提高自己的管理藝術與水平,切實肩負起素質教育的重任,為提高中華民族整體素質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素質教育;應試教育;班主任。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是本世紀全球經濟與發展趨勢的主旋律,這些對傳統的人才觀形成巨大的沖擊。因此,實施素質教育也就成為歷史的必然。素質教育是以全體學生為對象,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目標,促進全民族素質提高的基礎性教育,也可以說是"主體--發展性教育"。它是以現時代社會發展,人的發展為基礎,以促進受教育者素質現代化為中心,促進社會現代化的教育。作為新世紀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對學生直接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班主任老師,是班級建設的組織者,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骨干。班主任的教育觀念、協調能力、教育藝術、工作方法等,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那么班主任在素質教育中,如何更好的實施素質教育呢?本人就這個問題談以下自己的看法。
一、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學生觀。
班主任在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問題一是應試教育問題,二是中差生的學習成績問題,這就需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學生觀。
1、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由于歷史現實的原因,應試教育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退出歷史舞臺,所以班主任要勇于戰勝自我,敢于清除頭腦中的陳腐觀念,盡快突破應試教育的藩籬。不突破"應試教育"的影響,便不可能很好地實施素質教育。這是因為"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是兩種根本對立的教育思想。前者的特點是面向少數學生,不顧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單純應付考試,爭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學率;后者的特點是,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注重開發教育者的潛能,促進受教育者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和諧發展。由"應試教育"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思想觀念上的一場深刻的變革。在這場變革中,班主任必須做到既求真務實,又開拓進取,創造條件,積極推進素質教育。要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健康,學會勞動,學會創造,學會審美,全面提高素質,使之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有了這種責任感,就不會瞻前顧后,等待觀望,因循守舊,而是一往無前,義無反顧,開拓進取,迎著困難前進,不斷清除"應試教育"的影響。這樣才能真正扮演一個轉變教育觀念的開拓者的角色。
2、樹立正確的學生觀。面向每一個學生及其方方面面,是一個班主任必須應有的基本素質。我們知道任何一個班級的學生基礎不可能完全一致,天賦有所差別,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速度和質量也不盡相同。班主任就應該因人、因材、分層施教,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面向學生的每一個方面,使之成長為社會有用的人才。特別是如何對待中差生的問題,促進中差生學習成績的提高,關系到能否更好的實施素質教育。如何提高中差生的學習成績,關鍵在于班主任要通過自己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他們的自尊心。班主任首先,要把學生當成教育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從而形成教育教學的生動活潑局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這是許多優秀班主任的成功經驗。不論是講課,還是談話,都不能刺傷學生的自尊心。學生有過失,不能體罰,而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第三,要給學生以鼓勵性期待性的評價。這樣做,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某一優點,而且能產生羅森塔爾期待效應,使學生的智力潛能得到較好發揮。
二、協調好各科教師的關系,實現共同的教育目標。
班主任是班級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組織協調者。為了更好的發揮各方面教育力量的作用,就需要班主任的組織協調。一方面班主任需要把本班的任課教師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團結、合作的教育集體,使其目標一致地共同教育影響學生。另一方面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賴于各科教師的共同努力。中小學各科教學,雖有相對的獨立性,但教育目標是一致的,如何協調好各科教師的關系,發揮1+1大于2的整體育人功能,完成共同的教育教學的目標,這不僅是一個班主任工作的藝術問題,而且還是一個思想品質問題。如果說我們的班主任教育教學的理論水平很高,工作能力也很強,本人的教育教學效果也不錯,但與各科教師的關系不合諧,在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及步調上無共同語言、無共同標準,達不成共識,建立不起榮辱與共的依存關系,就不可能造就出尊師重教、愛班愛校的優秀集體。這樣的班集體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可能有較高的素質,這樣的班主任很難說是合格的、稱職的。
班主任只有發揮自身的核心、紐帶作用,虛心聽取各科教師關于班集體建設、教育、教學的建議和意見,主動與各科教師協調教育教學立場、教育教學的策略,求得各科教師廣泛認同。這樣全體科任教師自覺參與班級管理的風氣就會形成,教育目標的實現將指日可待。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找到自我。
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開展多層面、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地各類豐富多彩的活動活動性教育是整個小學教育體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寓教于樂",而且思想品德教育也能落到培養學生多種道德活動能力上,使學生能在自己感興趣的"空間"中,不斷提高思想素質和道德水平,有助于提高學生在實踐中去體驗,去發現,使學生通過親身的實踐,培養學生創造求新的精神和能力。在實施班級素質教育過程中,積極組織開展活動性教育,做到了以下幾點:
1、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活動的主人。
第一、充分體現活動中的學生自主性。"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是我們班主任進行活動性教育的重要原則。允許學生憑借自己的經驗、興趣等去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活動方式。第二、讓每個學生充當合適的活動角色。教育心理學認為:當個人在集體中恰如其分地成功扮演某種角色時,能產生良好的社會心理作用和個體心理作用。在本班,我先后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成立各種活動小組(模型制作、繪畫、樂器等),有的學生"身兼數職"。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讓班上的同學了解自己的愛好及特長,再在班上組織板報組,足球隊等一系列活動小組,逐步使每個同學找到自己在班級中合適的位置。
2、安排的活動內容要符合個體(即學生)社會化要求。
當我們走進21世紀,面臨的來自社會各方面對學生要求不斷提高的問題,使我們有更充分的理由去重視班級活動性教育內容的社會化,最大限度地發揮活動性教育,促進個體社會化的功能。蘇霍姆林基說:"教師在從事平凡的、日常的工作時,任何時刻都不應該忽視將來"。第一、學會學習--適應未來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要求我們班主任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從各種途徑,以各種方式向所有值得學習的人或事物學習。第二、學會關心--適應未來社會互助和互愛的需要。班主任在活動性教育中,要教育學生在關心自己的身心健康之外,必須學會關心自己的親人、同學及集體。因此我引導學生從自身做起,首先從評選"好同桌"開始,隨后擴展到關心自己的父母親人,結合學校少先隊活動,利用節假日,去敬老院做好事,做小交警,小形象大使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學會關心社會,關心他人。第三、學會創造--適應未來社會變革和創新的需要。在班級活動中,班主任要積極地向學生提供在未來社會生活中競爭的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空間。通過活動性教育的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與集體合作的觀念和群體創造的能力,培養學生接受未來社會挑戰和應變能力。
四、做好家訪工作,爭取家長的認可與支持。
做好家訪工作,是班主任掌握學生情況,進行雙向管理,開展班務工作,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一環。注意以下幾點:
1、家訪是班集體建設的起點。
全面經常地了解和研究本班學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礎和前提。班主任工作,可以說就是從了解和研究學生開始的,只有這樣才能使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班主任是聯系學校與家庭的紐帶,家訪是班主任密切與學生家長聯系的一種較為常用的方式,是班主任帶好班的訣竅之一。當接到班主任工作的任務以后,就應該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的家庭進行普訪。通過普訪,對全班學生的家庭情況有大概的了解,如遇特殊問題,要進行速訪,對個別學生,根據需要,還要常訪。實踐證明,高度重視家訪工作,注重家訪技巧是搞好班集體建設的重要保證。
2、目的明確,內容具體。
家訪的作用在于了解反映學生情況,爭取家長的配合,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得以結合起來,搞好教育工作,要求家訪的目的要明確,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內容要具體且真實。
3、把握有利時機。
經驗證明,有利的時機是成功的重要保證,如學生生病在家、學生取得成績、后進生稍有進步、學生家長遇到困難、以及學生犯了嚴重錯誤時進行家訪效果最好。學生劉生,任性放縱,自由散漫,上網成癮,被學校發現。事發當晚進行家訪,與該生及其父母分析事件的起因、過程及后果,引導其思考,指出其錯誤,使他明白自己的過錯并在父母面前許下諾言,從此遠離了網吧。
4、談話講究藝術。
家訪談話最講究技巧方式。談話是了解學生的重要方法,通過談話可以更有意識地、主動地探索學生的情況及其內心活動,談話要有目的、有準備、更要講究技巧。其一、宜多鼓勵,忌多批評。鼓勵是一種有效的談話方式,通過鼓勵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克服困難,增強學生奮發進取的信心,當然鼓勵也要適可而止,避免使學生產生驕傲自滿,沾沾自喜的情緒。同樣,批評對于有錯誤的同學也是應該的,更具有針對性,對于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則更應注意分寸,以免磋商學生的自尊心,產生逆反心理,適得其反。這主要要求教育者應善于發掘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正確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促使學生健康發展。其二、宜全面忌片面,教育是雙向的,談話同樣也是雙向的,要注意彼此間的相互聯系。這要求談話時,雙方都要正視問題,特別是教育者不要單純質責學生的過錯,甚至借機"告狀",推卸責任。對于談話的內容更應一分為二,抓住問題的關鍵,做到曉之以禮,方可使學生信服。對于學生家長,應聽取他們的意見,與他們達成共識,切忌各執一詞,互相指責。其三、宜多啟發,忌武斷妄下結論。談話就是要通過親切的交談,使雙方在和睦的氣氛中充分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為此教育者應該加以正確引導,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啟發他們說出心理話,對癥下藥,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切實解決學生存在問題。
五、大膽進行素質教育的各項改革試驗,實現班級管理的科學化、制度化。
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敢于進行教育改革試驗,進行素質教育的試驗,應該從實際出發,選準破口,有目的有計劃地逐步推進,先由一兩項開始到進行多項試驗,由實踐摸索到形成運行機制。我校許多優秀的班主任,在素質教育中進行了艱難的探索。比如"情感教育"的試驗,"愉快教育"的試驗,"創造性教育"的試驗,"堅持全面發展,培養特殊才能"的試驗,"學生干部輪換制"的試驗,"心理咨詢"的試驗,"審美教育"的試驗,等等,生機勃勃,成效顯著。事實說明,這些試驗,創造出了教育學生的新環境,培養了學生正當的興趣愛好,豐富了學生的精神生活,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增強了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有利于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健康發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班級是一個小社會,在這個小社會里,要發揮每個社會成員的作用,努力實現班級管理科學化,制度化,既是班級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進行素質教育的組織保證。因此,班主任不僅要重視強化教師的管理職能,而且要十分注重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
檢驗一個班的管理是否實現科學化,制度化的標準,不是看它訂了多少制度,而是要看它是否創建了一個全面的和諧發展的具有凝聚力創造力的班集體??窗嗉壒芾碇贫仁欠窨茖W,主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否有利于培養學生個性特長的和諧發展,是否有利于培優和轉差,是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團結意識和組織才能。對于班級管理制度的出臺,班主任事先應該廣泛征求意見,反復論證,權衡利弊,力求簡明科學,具有可操作性。制度出臺后,在執行中,班主任還應搜集資料,進行比較,不斷修改和補充,使之更加完善。
總之,班主任在素質教育中不同于其他任課教師,及時實施素質教育的組織者,又是實質教育的實施者。因此,班主任應該有責任感、光榮感和使命感,在工作中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提高自己的管理藝術與水平,切實肩負起素質教育的重任,為提高中華民族整體素質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綱》編寫組編。《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綱》,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2002年2月。
[2]蕭宗六著:《學校管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1年6月。
[3]章志光編著:《學生品德形成新探》。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1993年。
- 上一篇:城市學生行為調查報告
- 下一篇:共青團作用因素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