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工作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14 10:03:00

導語:高校德育工作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德育工作分析論文

一、德育地位認識模糊

鄧小平1978年就強調:“學校應該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比欢?德育首要、核心、保證的地位正受到各種因素的挑戰。

1、認識不到位。一些領導干部往往人為地割裂德育工作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辯證統一關系,片面強調學校在經濟發展、知識傳承中的重要作用,認為德育是“副業”,在學校工作中“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還比較嚴重;一些領導干部往往將德育看作是預防手段和應急措施,德育經常處于“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境地;個別領導干部缺乏黨性原則,政治思想觀念淡漠,極大地破壞了德育工作者的形象,降低了德育工作的說服力和有效性;個別領導干部組織紀律性差,作風不正,精神狀態不佳,干群關系緊張,不能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德育工作的各項任務很難落實。

2、“重智輕德”思潮的沖擊?,F代科技迅猛發展,知識經濟不斷彰顯,就業競爭日益激烈和利益分配機制市場化,使知識的重要性被社會公眾普遍認同,“讀書無用論”思潮不攻自滅。但是,取代“讀書無用論”思潮的是另一股更為強勁的知識工具主義思潮。知識工具主義,實質上是封建時代“學而優則仕”的“知識實用論”的沉渣泛起,人們更加重視學校應用性知識和技能的傳承功能,淡化學校的育人功能。學生也更加片面地重視應用性知識與技能的獲得提高,忽視了自身德性境養和完善。

3、學校行動策略的失誤。高校面臨更加激烈的聲譽和生源競爭。為了最大限度地取悅學生,有些學校顯得急功近利和缺乏遠見,對學生的知識工具主義思潮并未給予真正有效的反擊和引導,而是簡單地迎合和滿足。在更多地開設實用性強的課程的同時,卻對人文精神類的課程淡漠。德育地位在這些高校顯得更加模糊、弱化。

二、德育目標定位缺陷

德育目標是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是德育體系的核心內容。從根本上講,當前德育方面的很多問題皆因長期以來在德育目標定位上存在的缺陷所致。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德育無根性。人們在反思以往德育目標“高大全”給德育帶來的消極影響的同時,往往也走向了片面的對“大道理”的簡單修正。這種反思和修正往往以“德育適應性”的口號出現,強調德育回歸現實的德育環境和德育水平的現實。它并不建立在對“大道理”的理性分析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其結果導致對德育本身存在的和要求對人的終極價值關懷的缺失,即德育喪失了對人的終極關懷之“根”。打著“適應”旗號的德育并不能適應人們對精神家園的強烈需求,從根本上講,不利于培養高尚的德性人格。

2、教育目標泛化。我們在確定德育目標時,往往僅注意其高尚性和統一性,而對其確定性,可操作性和行為導向性不夠,以致于德育目標泛化,缺乏時代適應性、社會適應性和個體適應性,對學生的成長成才、德性培養和人格完善缺乏應有的導向、激勵、控制和評價等功能,教育認同度較低。

3、德育目標世俗化。有一批人打著“提高德育實效性”的幌子,反對在德育目標設定上的必要超前,熱衷于德育目標世俗化的研究,著力于“德育量化考核”,將“公約”、“手冊”、“守則”、“規范”、“忌語”等異化為德育的目標。實際上,“規范”式的教育完全不能在人們的內心深處引發道德完善的激動和沖動,高尚人文精神的關照卻經常使我們在感受心靈顫動的同時產生對真善美的渴望。德育目標應當超越實用,超越對物質利益的盲從,超越利害關系上的簡單對比,超越對道德行為規范的尊崇,超越人們現實已經達到的德性水平。否則,“現存即是追求”、“德育目標即是德育現存”,德育目標的導向功能將不復存在。

4、德育目標功利化。各校普遍制定和施行學生綜合考評評價機制,德育部分也是通過一些具體標準予以量化考核。在考核標準科學性欠缺和正面引導效益缺乏的情況下,一些學生為了考核加分而學習、工作和做好事。雖然功利,但如果能得到有效引導和良性轉化,也能成為追求進步的動力。但是,如果不能實現這一良性轉化,則量化考核的德育除了培養斤斤計較、惟利是圖、善于鉆營的小人,不可能有任何正面的育人效應。

5、德育目標同一化。我們在德育目標設定上搞“齊步走”、“一刀切”,基本上是用一個統一模式去塑造所有的教育對象。德育目標設定缺乏層次性、漸進性和個體差異性。

三、德育內容體系存在混亂

德育內容的性質和構成由德育目標直接決定,德育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應由受教育者的基礎道德發展水平所制約;德育內容的針對性應由學生思想道德中存在的問題和現實社會的迫切要求來甄擇。德育內容體系混亂將給德育工作造成嚴重的、帶根本性的消極影響。

1、從時間維度看。德育內容簡單重復,陳舊單一,幾十年不變,缺乏與時俱進的創新性和時代性,嚴重滯后于國際國內形勢、社會經濟文化、學生思想觀念等的發展變化進程。

2、從縱向銜接看。德育內容從小學到大學一成不變,重復較多,不同受教育主體間的德育內容缺乏應有的層次性和漸進性,不能很好地做到整體銜接和層次漸進。

3、從橫向構建看。德育內容體系一直未能予以科學建構。同志明確指出:“不僅要加強對學生的文化知識教育,而且要切實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奔词俏覀兯傅摹暗掠?對于新時期德育內容體系的構建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四、德育機制僵化封閉

德育機制健全、科學、有活力,是德育實效性的必然要求。當前,在學校德育機制中,有幾個問題比較突出。

1、德育全員意識淡薄。德育工作經常只是由固定的所謂“德育工作者”承擔,并沒有形成人人關注的德育大環境。為此,要在強化全員德育意識的基礎上,理順學校各組成機構間的關系,組成以黨組織為核心,校長及行政系統為主體,政工隊伍為骨干,教師隊伍為關鍵,職工隊伍為輔助的德育工作結構,要深入研究,拓寬和實踐“三育人”的德育理念,形成對德育工作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大德育意識淡薄。學校德育未能形成社會、家庭、學校共同關注學生德性培養的大德育體系。同志曾經深刻指出:“加強和改進教育工作,不只是學校和教育部門的事,家庭、社會各個方面都要一起來關心和支持。只有加強綜合管理,多管齊下,形成一種有利于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社會環境,年輕一代才能茁壯成長起來?!?/p>

3、德育載體單一,方法簡單。學校德育工作投入不足,基礎設施相當薄弱,載體比較單一,不能適應現代科技迅猛發展的需要,陣地功能明顯弱化。學校德育工作往往滯后于社會變革,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工作尚未完全落實、進網絡、進公寓、進社團、進生活的工作也做得生硬、膚淺、德育方法簡單,整體性、系統性、動態性都顯得不夠,傳統方法繼承有余,新興方法創新不足,德育美感缺乏,對教育對象的感召力較弱,德育工作明顯不能及時、有效地應對國家育人需要,社會發展變化需要和學生思想需要等新情況。

五、德育工作隊伍素質偏低

德育工作的組織實施,德育目標的實現都必須依靠德育工作隊伍。然而,學校德育工作隊伍的素質問題仍然是德育工作的“瓶頸”問題。

1、德育隊伍政治素質有待于進一步提升。近年來,在德育隊伍和德育思想理論研究中出現了一些雜音、噪音,發生了一些德育工作者宣揚非馬克思主義思想觀念的現象,來自于德育工作隊伍自身的問題,有時更有破壞力,更容易對馬克思主義的主導地位產生沖擊和破壞,更容易對人們產生誤導。因此,提高德育隊伍的政治素質,堅定德育的階級性本質,是尤其緊迫和重要的。

2、德育隊伍的學歷水平偏低。一些學校將德育工作者與專業教師嚴格區分,在深造學習的機會上不同等對待。一些從事德育工作的同志自己也缺乏進一步深造學習的愿望,不主動爭取機會,也不努力把握機會。除了校方轉變觀念,為德育工作者進修提高創造條件外,德育工作者加強業務進修學習顯得更加重要。如果德育工作者將德育工作看作是事務性的工作,在工作時間之外怠于學習提高,即使解決了學歷問題,也解決不了水平問題。

3、德育學科觀念較為淡漠。在很多人(甚至是一些德育工作者)的觀念中,德育不是嚴謹的科學,德育不是一門學科,德育工作不能作為專業。因此,一些學??偸菍⒁恍┧^“專業上發展有困難”的同志安排在德育工作崗位上,一些自認為在專業上發展有困難的同志也喜歡將轉向從事德育工作作為一項合理的安排或者相對美好的“逃避”。如果德育工作者心存自卑,德育工作就硬桿不硬。轉變觀念,正視德育地位,科學認識德育是一門專業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將德育作為學校的重要學科來建設,是非常重要的。

4、德育研究觀念較為淡漠。在一些德育工作者的觀念中,德育僅僅是一項實踐性工作,不需要搞科研。我們認為,德育科研不僅僅是德育經驗教訓的總結,而是促進德育工作改革創新,提高德育實效性的重要舉措。端正德育科研的觀念,培養研究型的德育干部,提高德育科研的能力,促進德育科研的成果轉化,以科研促創新,既是新時期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也是新時期德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5、德育創新意識較為淡漠。一些德育工作者將德育看成是黨和政府政策簡單的宣傳工具,看作是日常事務性工作,德育工作中的繼承意識過強,創新意識淡漠,創新能力和對學生的適應能力都顯得較弱。創新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靈魂和提高學校德育實效性的不竭動力。學校德育工作者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非常重要和緊迫的。

總之,深入思考學校德育實效低速的原因,理解學校德育缺陷之真正所在,在實踐中改革發展,在繼承中創新進步,推進德育工作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1]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中國教育報,1999-06-16.

[4]龐學充:教育的終極目的的論綱[J].教育研究,2001(5).

[5]: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N].人民日報,2000-02-01.

【摘要】當前,學校德育工作中最令人憂慮的是德育實效的實質性低迷。從根本上講,是學校德育工作科學性、系統性、適應性、針對性等眾多局限共同作用的必然結果。深刻思考這些問題,為德育工作解惑,是非常有意義的。

【關鍵詞】學校德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