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德育工作探究論文
時間:2022-03-01 04:27:00
導語:青少年德育工作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新形勢下青少年德育現狀分析
多年來,通過我們黨和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們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但同時也要看到,新世紀新形勢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也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學校教育不健全。學校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道德教育工作不僅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學校教育的核心。但是,學?,F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忽視了將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標貫徹到學校全部課程的教學和各項工作中去,沒有注意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當中去,缺乏社會實踐,致使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孤軍奮戰”,與其他學科的教育彼此獨立,達不到預期的德育綜合日的。二是家庭教育存在缺陷。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對孩子心理、性格和人格的影響是最直接的。在對待子女的態度上,有的家長對子女過分寵溺,容易導致孩子滋生任性、驕橫、虛榮的心理和性格:有的家長對子女期望過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使孩子不堪重負,容易導致孩子要么性格孤僻、不易和人溝通,要么走上極端。有的家長作風不正,利用手中的權力索拿卡要、吃喝玩樂、揮霍浪費,子女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思想也會受到腐蝕。
三是社會教育薄弱?,F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信息傳播渠道、形式的多樣化和復雜化,一方面為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現代化的手段,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有些傳媒和出版商由于利益的驅使,極力向青少年傳播和兜售充斥暴力和色情的音像制品,甚至反動的印刷制品、“口袋書”,也有的商家通過網絡向青少年傳播不良甚至反動的信息,給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更為艱巨的挑戰。
二、采取“以人為本”的思想指導德育工作
在德育工作中引入“以人為本”思想,就是正確認識青少年的主體地位,把青少年當作朋友來看待,注重青少年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耙匀藶楸尽彼枷氲膶嵸|是以人的基本需求為出發點。應用到德育工作中就是:從人的發展需求出發,制定德育內容,設計、實施德育的方式。青少年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不但應該具有從事生產建設的知識和技能,更應該具有社會主義的理想、情操和道德。用“以人為本”思想指導德育工作,首先要從根本上承認并確立青少年的主體地位,在教育實踐中實現青少年的主體地位。所以,本人認為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教育內容和教育對象需求相適應。安排德育內容應從青少年發展需求出發,貼近他們的實際生活,符合其發展規律。青少年時期是人思想形成的關鍵期,也是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由感性到理性的過渡期,思想的可塑性和變化都較大,他們需要也希望有人能幫助和指導自己正確認識客觀世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內在需求。
2.教育方式與教育對象要求相適應。教育實效很大程度取決于實施教育的方式是否符合教育對象的特征和要求。如果是青少年樂意接受教育、主動接受教育,教育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教育難以深入人心,無法喚起共鳴,效果自然不好。少年時期是生理的成長期和心理的形成期,對客觀世界有了一定認識,但很不全面。他們好奇、好動、充滿欲望,希望得到承認、把握自己。厭倦封閉式、死板的教育。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就要采取適合他們的開放式的、活潑的教育。
3.建立正確的師生關系。青少年是學校教育的主體,只有建立一種平等、互助、合作的師生關系才能保證其主體地位得以實現。在這種師生關系基礎上,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是引導和幫助。教育者的教育過程不是對青少年的制造和加工過程,青少年的學習過程也不是被動等待、“任人宰割”的過程。教育實踐要緊密結合青少年的發展需求,想其所想,急其所急,投其所好,助其成材。只有這樣,“青少年是教育的主體”才不是一句空話。4.尊重青少年不是教育者的恩惠,而是青少年的權利。青少年是教育的主體,應該得到尊重,無論是人格上的還是利益需求上的都是青少年應有的權利。但是,尊重不等于放縱。尊重青少年的主體地位,滿足其個人發展需求,不等于讓青少年為所欲為、自由發展?!耙匀藶楸尽钡摹叭恕敝傅氖巧鐣系娜?,其發展方向和需求要符合社會規范。放縱其自由發展,不但違背了“以人為本”思想的實質,而且違反了教育規律,極易造成教育偏差和教育失誤。
三、建立青少年主體參與的德育方式
建立青少年主體參與的德育方式,首要要轉變觀念。青少年是學校的教育對象,更是學校的主體。忽視青少年的主體地位將無法喚起其接受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甚至會使其對教育產生抵觸。轉變觀念就是強化青少年的主體地位,提高其主動接受教育的積極性,增強學校德育實效。具體而言就是:正確把握教育方針,全面實現教育價值,建立以教育對象——青少年為主體,適合教育對象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這是一個認識性問題。這個問題不澄清,教育實踐一定會出現偏差,不會收到很好的效果。作為一名教育者,不但要深刻認識這個問題,而且要把它全面落實到教育實踐活動中。
建立青少年主體參與的德育方式,尊重青少年的主體地位,就是要尊重其客觀發展的規律和需求,特別是要把握其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他們個體差異和個性、潛質的不同使他們對德育的需求也不同。德育工作者必須根據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來組織德育工作才會有實效。教育者既要考慮到未成年人品德發展不同年齡段的需求和特征,又要考慮到品德發展的關鍵期、成熟期,以便采取措施,促使其質變或飛躍,引導其健康發展。研究表明:當學校的德育工作與青少年的年齡特點、個性差異和需求相適應時,就會對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否則相反。建立青少年主體參與的德育方式就是要認真研究青少年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尊重其身心發展規律和個體發展需求。也只有這樣,才能使青少年喜歡德育,樂于參加德育活動,才能使德育收到實效。
摘要:新形勢下,學校教育不健全、家庭教育存在缺陷、社會教育薄弱的德育現狀決定了當前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必須把握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采取“以人為本”的思想,建立一種青少年主體參與的德育方式,轉變德育觀念。
關鍵詞:德育工作;以人為本;重要性
- 上一篇:高校德育工作發展論文
- 下一篇:中學生德育教育探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