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高校德育工作

時間:2022-04-11 10:07:00

導語:談論高校德育工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論高校德育工作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在校大學生的數量日益擴增,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生源結構更加復雜,這對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德育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育人為本,從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進行改進和創新。

一、堅持育人為本

高校是培養造就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所以高校要始終不渝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高校的根本任務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學生的成長成才。因此,高等教育要堅持育人為本,即堅持以培養人才、造就人才的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本,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工作理念。通過我們的認真細致、耐心周到、深入扎實的工作去構筑當代大學生的精神支柱,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人為本的核心就是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和信任人。高校的德育工作應該從學生需要和利益出發,真正以學生為中心,自始至終貫穿主動、積極為學生服務,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服務的思想,不斷擴展德育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轉變傳統的德育教育理念,將管理變為引導,管理變為服務、嚴格管理變為優質服務。從學生的內在需要出發,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科學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的教育環境和條件,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

二、充分發揮教師的表率作用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廣博的知識、豐富的閱歷及廣泛的興趣愛好,這一切是德育教育的基礎。教師將言教與身教結合起來,熱心地引導學生并身體力行,發揮其表率作用。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言談舉止、工作作風及形象等方面都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在課堂教學以及課外活動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以自己良好的思想感情、道德素質、意志等來吸引、啟迪學生。

三、德育中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

高校培養人才目標是大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做人是人人都要面對的課題。做人的最基本的標準就是做一個合格的公民,遵紀守法、明禮誠心、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奉獻,更高的標準就是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有理想的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要做一個高尚的人,是很不容易的,我認為,至少有五條:一要有高尚純潔的品行;二要有積極健康的心靈;三要有艱苦奮斗的意志;四要有團結合作的精神;五要有公平競爭的意識。學會做人,就是要從以上五個方面不斷完善自己,努力把自己培養成能適應不同社會角色,能承擔相應社會責任的人,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學會做事,現代社會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注重能力,而不是資歷和學歷?,F實中,一些大學生、研究生乃至博士生不受用人單位歡迎,其根本原因是他們不會做事。學會做事,首先要充分發展個人能力,特別是自學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學會做事,還要善于發揮自己的能力,對社會作貢獻。也有少數能力很強的人,危害了社會,成為階下囚,這是更不會做事。僅有能力,還不一定會做事、做成事。英雄找不到用武之地,是不會做事的表現。社會處處都是施展才華的舞臺,會不會做事,能不能做成事,就看愿不愿意,善不善于利用能力,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