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德育工作實效性

時間:2022-05-23 02:49:20

導語:職業院校德育工作實效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院校德育工作實效性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職業院校除了要加強學生專業技能知識的教學外,還應當注重新時期的德育工作。本文分析了目前職業院校德育工作的現狀與不足,探索了職業院校德育教育開展的新途徑和新方法。

關鍵詞:職業院校;德育工作;創新

近幾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勢頭迅猛,特別是高等職業教育,迄今為止,職業院校的辦學規模已經坐擁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職業院校的教育體系也在不斷完善,德育工作的開展也在不斷地豐富與完善,這對于促進職業院校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職業院校德育工作是指職業教育階段所推行的德育活動,即通過教育工作者將社會上的政治原則、思想觀念以及道德規范傳授給學生的過程。德育工作是讓學生既具有優秀道德品質又具有良好職業心理素質的基礎。大學生是社會上非常寶貴的人才資源,是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踐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職業院校的大學生數量占了大學生總數的一半左右,所以職業院校的德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職業院校的教育與培養學術型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院校不同,職業院校的整個教育體系都是有鮮明的專業特色的,是專注于培養適應職業崗位的專門人才,以適應具體崗位的生產、建設和管理的需求。所以職業院校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應該結合本校的基本特性,開展符合自身特色的道德品質教育工作。

一、職業院校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影響因素

由于職業院校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使得有不少的因素影響著職業院校德育工作開展的實效性,因此德育工作者應當注意到德育工作開展的實效性問題,應當弄清楚這些影響因素有哪些,才能更好地克服,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第一,外部環境。隨著高考改革的不斷進行、大學的不斷擴招,普通高中升學比例大大上升,從而導致職業院校生源缺乏,甚至有生源整體素質下降的傾向。生源質量的下降,直接增加了職業院校德育工作開展的難度。第二,學生家庭。學生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教育的影響,對比起學校的教育方式,家庭教育的方式對學生的素質和文化修養的影響更大,學生家庭環境的參差不齊也使得學生素質各有差異。特別是職業院校的學生家長多實施的是撒手式管理,對學生的成長缺乏正確的引導,多持有破罐子破摔的觀念,導致學生更可能形成不良品德,影響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第三,學校教育。職業院校中部分院校對德育工作重視程度不足,只著重于學生的知識性和技能性的訓練,教師的人才觀陳舊,總以成績論好壞,教學不滲透德育思想,缺乏和學生心靈的深層溝通,缺乏全員教育的意識,師生之間普遍缺乏情感溝通。特別是部分職業院校的名利觀念過于深入,認為比賽獲獎就是為校爭光,這些都在不經意間給學生形成了隱形的價值導向。第四,學生本身。職業院校的學生普遍在中學學習階段學習成績較差,是應試教育的犧牲者,心理多少會有些障礙,進行職業院校的學習也只是為了掌握一門技術具備基礎的生存能力,學習的積極性很低,在他們的眼中,專業課比德育課更加重要,因為專業課是和他們以后的工作相掛鉤的,因此,這也導致職業院校中的德育工作實效性太差。

二、職業院校德育工作的成效

第一,德育工作的總目標已經確立。自改革開放以來,職業院校在德育工作開展中摸索出了自己的德育工作總目標,即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質,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社會主義新人。第二,德育工作的機構體系初步形成。職業院校中初步建立了配合德育工作開展的工作機構,并且各部門相互配合,將職業院校的德育工作穩步推進。第三,德育工作的相關活動積極開展。和普通高校的德育工作開展不同,職業院校的德育工作開展更具開放性,教師通過將德育融入工廠的方式,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探索出了職業院校獨有的教育模式。

三、職業院校德育工作實效性提高對策

1.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社會倡導以人為本,作為學校,應當倡導育人為先,建立處處育人的教育思想與德育理念,從校園的環境布置開始,在給學生美的享受的同時,促使學生進行道德上的思考,使得職業院校的德育工作育人于無形之中。與此同時,學校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系,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方式,給學生形成學校即家庭的感覺,盡可能地和家長聯手給學生制造一個積極向上的教育環境,為學生減輕負面觀念,讓德育工作覆蓋于無形之中。2.樹立全面發展的德育觀念。職業院校要想從根源上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就要從學校政策的制定者上去做改變,這是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性的關鍵也是前提?!堵毥谭ā分幸裁鞔_規定,全面提高被教育者的素質是職業教育工作者的法律責任,學校只有從學校領導層面上做出改變才能遏制住單純以學生成績進行評定的不正之風。學校領導要改變陳舊的人才觀,不要只認為技能性的獲獎才是學校的榮譽,不能單純地以學生的成績來評定學生的優劣;學校領導要樹立全面育人的思想,必須要摒棄只重視專業能力培訓的職業教育模式。3.提高教師的德育能力。教師,是德育工作的具體實施者、學生的學術道路的引路人,也是職業院校德育工作實效性提高的關鍵人物。教師自身的品質和習慣以及行為規范等,都會影響到學生對于德育工作的看法。所以,作為教師而言,首要任務是提升自身素質,加強自身的政治理論學習,提升自身的思想認識水平,明白自己身上所肩負的重擔,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而已,還是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造就者,將自身的工作上升到國家層面上來。其次,教師除了提升專業政治理論,還應加強自身修養,對于學生的教育要做到言傳身教,在學生面前的每個行為要對得起“師德”二字;教師應當具有強烈的敬業精神,無論什么情況下,都應該保持良好的師德形象,這些都是職業院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另外教師應當具有再學習能力,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地鍛煉自己,在形成的師德的基礎上繼續提高。作為教育工作者,再學習能力是必需的,要做到學無止境,不能滿足現狀,社會環境隨時會變化,作為教師,應當第一時間把握這種變化,并制訂出相應的應對方案。4.開展多種形式的德育工作。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處于轉型的階段,社會風氣也變得越來越浮躁,國民意識形態出現多元化的混沌心態,社會風氣注重物質欲和享受欲,學生的心態也因此失衡,失衡的心態進一步發展就特別容易出現過錯的行為。為了預防過錯行為的產生,職業院校應當以人生觀、價值觀為核心進行德育教育活動,應當對失衡的心態進行深入研究,從中尋找出最有效的矯正途徑,不斷地為學生灌輸禁錮社會的各類不良道德價值或道德規范體系的做法,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德育工作活動,促使學生接受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第一,改良課堂教學模式。作為學校,最有效、最常見的宣傳方式就是課堂,職業院校也應當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可以采取親身經歷的前輩講座式的方法進行教書育人,讓學生能夠親身體會到正能量的傳播。第二,開展第二課堂。職業院校應通過積極推廣學生社團以及團學組織的建設,充實學生的業余生活,也可以通過各個學生社團進行德育工作,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第三,美化校園環境。校園環境是學生對學校的第一印象,職業院校可以通過美化校園環境,讓學生熱愛校園,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積極樂觀心態。5.統籌完善德育工作網。職業院校應完善德育工作的網絡,關注社會、家庭等非學校因素對學生的消極影響。職業院校應該積極發揮學校的能動性,主動了解學生,形成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的德育網絡,綜合樹立學生的德育教育觀念。職業院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學校領導必須重視,必須改變教學方法,切合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德育教育既是學生追求幸福人生的需要,也是職業院校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輸送人才的必需通道,職業院校只有切實地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才能為我國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建設培養出符合要求的社會主義新人。

參考文獻:

[1]許唱.論新形勢下高等職業院校英語課程中德育教育的創新[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2).

[2]丁得果.借鑒微課教育功能創新網絡德育工作——基于職業院校數字化校園建設對德育工作影響的思考[J].職教論壇,2016(11).

[3]洪蘭貞.職業院校德育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D].廣州: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4.

[4]高敏真.提高職業院校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強化策略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10).

[5]郭定祥,秦建敏.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德育工作如何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J].思想戰線,2011(s2).

作者:林勇 單位:浙江省機電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