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高校德育工作路徑探索

時間:2022-07-16 09:42:22

導語:應用型高校德育工作路徑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應用型高校德育工作路徑探索

摘要:新時代應用型高校德育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存在德育目標有偏差、德育內容不全面、德育方法有待完善等弊端。在國家實施創新驅動,大力推進雙創背景下,探索順應時代的在雙創實踐中開展德育工作的新路徑,不僅是發展德育教育的應有之義,同時也是提高創新創業實踐成效的必然要求。研究認為,要通過改變傳統的德育教育觀念、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提供切實基礎保障來提高德育工作的質量。

關鍵詞:德育工作;創新創業;應用型高校

高等教育始終要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應用型高校責無旁貸的責任。何為“德育”?王國維曾提出培養“智育、德育、美育和體育”全面發展的“完全之人物”?!?】在這里,王國維所稱的“德育”即為道德教育。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德育”已經不僅僅局限于道德教育,而是內含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等,同時以道德教育為核心,培養大學生與時俱進的科學品質修養。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應用型高校越來越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技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世界宣言》中就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的創業技能,應成為高等教育主要關心的問題。而當前應用型高校德育工作現狀不容樂觀,探索創新創業背景下德育工作路徑意義重大。

一、應用型高校德育工作現狀

《大學》開篇就寫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高校教育、育人為本,德智體美、德育為先。目前應用型高校已經普遍意識到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建立了一定的課程體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總體而言仍然存在德育目標存有偏差、德育內容不夠全面、德育方式有待完善等一系列問題。(一)德育目標存有偏差。目標決定方向。德育工作最終是為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而服務的,培養出國家發展需要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然而當前應用型高校德育工作中過度強調其外在價值,一味關注專業性、技能性,但卻忽視了教育的根本價值所在——人自身的價值完善。正如蔡元培先生曾說:“教育是幫助受教育的人發展能力和完善人格,要有良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正是由于德育目標存在偏差,功利性教育更多地滲透在德育教育之中。例如部分學生把政治理論學習功利性地看成實現入黨的重要途徑,學生對德育教育中能給其未來就業帶來實際幫助的法制教育更為感興趣,而對無法帶來顯性實際幫助的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重視不夠。德育目標的偏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德育工作的成效。(二)德育內容不夠全面。德育內容是德育工作的關鍵,當下應用型高校德育工作存在內容不夠全面的弊病,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德育課程設置方面。當前高校德育主要是通過顯性課程設置來實現,而忽視了隱性課程的設置。隱性課程即除了德育課程教學之外,通過課外的、長期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來實現對學生的德育?!半[性課程作為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比顯性課程來得更加有力?!薄?】由此可見只有抓好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兩方面,才能使得高校德育課程設置更為全面。二是具體的教材內容方面。與學生實際生活有一定脫離,且教材內容更新速度與社會發展速度有一定的距離,因而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德育工作的成效。(三)德育方式有待完善。當前應用型高校德育教學方式有待完善,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授課方式,當前授課主要以班級為單位、以教室為固定場所、以理論講授為主要方式,傳統觀念認為,大學德育的傳授主體是教師【4】,更多強調的是以教育者為中心、以教育者為導向,而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而未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影響了德育教育的效果。二是德育教育考核評價方式,當前檢驗學生德育內容學習成效的方式多為考試或者品行鑒定??荚囯m在一定程度上能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記憶,但不能起到全面客觀評價的作用。因為相關考核評價方式無法對德育成效進行準確全面的評價,因而也難于將考核結果用于指導改進教學。

二、探索創新創業背景下應用型高校德育工作路徑的意義

應用型高校德育教育與創新創業實踐從表面上看一個重理論另一個重實踐大相徑庭,二者實質卻都是為國家培養出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即二者的根本目標是一致的。高校德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創新創業實踐旨在鼓勵在校大學生通過創新創業實踐響應國家雙創號召,鍛煉成為創新型人才。同時,應用型高校德育教育與創新創業實踐在內容上相互貫通,德育內含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道德觀、法制觀,它是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而在創新創業實踐過程中無形培育了學生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穩定的心理品質、堅強的意志力。正因二者在根本目標上的一致、內容的貫通和方式互補,因而探索創新創業背景下應用型高校德育工作路徑不僅是新時展德育教育的應有之義,同時也是提高創新創業實踐成效的必然要求。(一)新時展德育教育的應有之義。新時代,新的國際國內環境下,德育工作目標一方面重視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培育所需的人才,同時也應將重心放在人本身,促成人的價值的完善與實現。德育的內容也不僅包括傳統的顯性課程、以理論傳授為主,還應包括潛移默化的隱性課程、密切貼合學生認知的實踐。德育的方式也不應過度強調教育者的主導性,而應更多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在創新創業實踐中進行德育教育能夠凸顯德育目標、完善德育內容、創新德育方法,是新時展德育教育的應有之義。1、凸顯德育目標。德育不僅要把高校學生培育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更要把關注點放到人本身,促成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完善。在創新創業實踐中進行德育教育,關注到了人本身的探求意識與創新精神,是對人內在潛能的一種探索,它將關注點從重視把人培養成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所需要的人轉為促進人內在品質的探索。這種對內的探索,實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在促進人自身發展的同時,又實現了人才培養的目標。2、完善德育內容。隨著社會的發展,德育內容不僅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顯性課程,更包括在創新創業實踐過程中對學生潛移默化形成的創業認知與意識、創業情感、創業意志等隱性課程。創業認知即在創新創業實踐中引導學生形成的對職業生涯的認識、對樹立職業理想的思考;創業意識是一種對于創業活動的心理傾向,包含需要、動機、信念與意志;創業情感即“樂業”,引導學生樂于嘗試創新創業;創業意志即在創新創業途中遭遇困難挫折后的堅持。此外,由于借助創新創業實踐這一鮮活的教材,德育內容更加貼合社會實踐、更易被學生所接受。3、創新德育方法。在創新創業實踐中進行德育教育相對于借助課堂進行理論傳授這一傳統方法而言是一種借助實踐活動進行教育的創新方法,它改變了以往傳統模式中以教育者為中心、主導,而是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在德育學習中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更好地實現德育目標、高效地達到德育成效。此外,傳統的理論授課德育方式的考核大多以試卷的形式進行,不能達到真正考核檢驗學習成效的目的,而在創新創業實踐中進行德育教育不僅是教育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直接的學習成效檢驗過程,根據學生在學習中是否形成了創業認知和意識,是否形成了“樂業”的創業情感以及在遭遇困難和挫折時是否有堅強意志來克服等來判斷學生的學習成效。(二)提高創新創業實踐成效的必然要求。當前,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應用型高校作為為社會輸送人才的最后一個階段,理應在學生中落實好創新創業工作。國務院早在2015年就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出:“各地區、各高校要把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要任務擺在突出位置”[5]。為了支持高校創新創業工作,教育部更是提供了相應的政策支持,同意大學生、研究生可以休學保留學籍創辦高新技術企業。由此可見,在應用型高校中加強創新創業工作已經成為高校工作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然而由于高校學生存在創業認知不清、創業意識不強、創業意志不堅定等原因而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高校創新創業的成效,在創新創業中進行德育教育便成為提高創新創業實踐的必然要求。1、利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在21世紀的國際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就需要培養人民的創新精神。通過在創新創業實踐中加強德育教育,引導大學生形成創新創業意識,這種創新創業意識的形成會充分調動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直接影響和支配創業行為及創業意志,會讓學生在遭遇小挫折小失敗時以堅強的意志、頑強的品格度過難關,同時在此期間培養鍛煉出合作的意識與承擔風險、化解困難的勇氣。這些因素構成了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核心競爭力。2、利于推動和諧社會和創新型國家的構建。近年來,畢業季高校就業人數創歷史新高已經不再是新聞,就業問題作為民生之本,是維護社會和諧的重要一環,高校畢業生作為就業大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在校期間創新創業實踐的鍛煉,能夠拓展就業思路,通過自主創業促進自身就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國家的就業負擔,推動和諧社會的構建。此外,科學技術已經越來越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要想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唯有通過構建創新型國家。在高校中加強創新創業實踐教育能推動創新型國家的構建。

三、探索創新創業背景下應用型高校德育工作具體路徑

當前應用型高校德育工作存在德育目標有偏差、德育目標不夠全面、德育方法有待完善等弊病,因而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德育工作的成效。在創新創業實踐中進行德育教育不僅是新時展德育教育的應有之義,同時也是提高創新創業實踐成效的必然要求,因而我們需要積極探索在創新創業實踐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徑。(一)改變“課堂德育”傳統教育觀念,樹立“課堂實踐”雙培育理念。“傳統德育教育觀念”即認為課堂是對高校學生進行德育的唯一渠道,因而改變傳統德育教育觀念就需要在用好傳統的課堂主陣地的同時又開辟在創新創業實踐中的新陣地。一直以來,雖課程育人是開展德育工作的基礎環節【6】,但德育教育都是以課堂為主陣地,以理論講授為主形式,然而德育并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的四十分鐘,而應該貫穿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全方位中。因而轉變傳統的德育教育觀念,借助國家當前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背景下,既用好傳統的課堂主陣地,同時又開辟在創新創業實踐中的新陣地,將德育理論融合滲透在學生自身創業實踐中,讓學生在創新創業實踐中切實將德育內容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實現在繼承傳統德育方式過程中創新發展,保證應用型高校德育質量成效。(二)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涵養多元德育大環境。作為高校德育的重要載體,校園文化對大學生有著非常重要的導向和激勵作用。眾所周知,校園文化可以將外顯的、行為化的通過潛移默化的、具體的方式來得以實現,因而借助創新創業實踐來加強德育教育,需要借助校園文化這個載體,在整個校園中營造鼓勵創新創業的氛圍和將德育工作滲透在學生實踐活動中的氛圍。具體而言,可以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校園文體活動,鼓勵參加“互聯網+”、“創青春”比賽,同時借助高校官網、官方微信及微博等方式加大宣傳,營造有利的輿論環境來實現。(三)提供教師及評價體系雙保障,為高校德育保駕護航。任何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相關的基礎保障。在創新創業中進行德育教育同樣也需要一定的基礎保障,這里的基礎保障就是優秀的教師隊伍及德育效果評價體系的改革完善,具體來說:首先,要提供一支教師隊伍。高校德育工作歷來多由兩課教師負責,因而多采用理論宣講的形式。為提高高校德育工作成效,需要聯合專業教師團隊、高校就業指導處及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指導學生在創新創業實踐中,形成創業理想信念及認知,創業心理品質、創業艱苦意志,這一過程即為高校德育的實現過程。此外,要改革完善德育效果評價體系。改變傳統的以試卷考試的方式來評價學生德育學習情況的方式,更多地以學生在創新創業實踐中表現出來的理想信念、創業意志等方面進行評價反饋。總之,面對新形勢下應用型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挑戰,要想取得德育工作的新勝利,在創新創業實踐中探索高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守棻.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12.

[2]周天度.蔡元培傳[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54.

[3]李小魯.“工匠精神”,職業教育的靈魂[J].航海教育研究,2016(2):23.

[4]袁宏禹.大學德育轉識成智理念的偏離及體系重構[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9,23(2):3-9.

[5]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N].光明日報,2015-05-14.

[6]遲傳德.“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二級學院德育工作探索——以安徽工程大學藝術學院為例[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5(6):93-96.

作者:張奔 曾筱霄 向俊 單位:武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