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背景下學校德育工作構想與實踐

時間:2022-12-18 03:59:30

導語:公租房背景下學校德育工作構想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租房背景下學校德育工作構想與實踐

摘要:公租房學校作為政府的民心工程,學生來自全國各地,文化背景多元,學生的德育工作具有很大的挑戰性。本文從公租房學校德育工作的再認識、再實踐、再創新上做了一定的探索與思考。

關鍵詞:公租房學校;德育工作;實踐探索

一、公租房學校德育工作的再實踐

就當前而言,學校教育內容實在是繁多,各種教育都要集中在學生身上。諸如:養成教育、生態教育、安全教育、禁毒教育、掃黑除惡、責任教育、感恩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體衛藝教育等等,可見學校德育工作的任務是多么繁重。學校如何根據實際情況,找到德育工作的突破口?是學校管理者必須要思考的問題。我們學校在德育工作“123”上下功夫,全面做好育人工作。(一)抓細抓實一日常規,使學生逐漸養成文明的習慣。德育目標具有多層性,我們首要抓的就是最低層目標。什么是最低層目標呢?我們認為“培養學生成為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具有社會公德、文明行為習慣、遵紀守法的公民”是對全體學生的要求,是最低層次目標。因此,作為學校必須把學生日常規范抓細抓實抓接地氣,以確保最低目標的達成。我們遵循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擬定了《十二學期德育訓練重點》以及《愛滿校園禮儀少年》等校本教材,分年段對學生實施以規則、責任、進取、理想為重點的養成教育。(二)抓牢抓實“兩類課程”,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強調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建立各學科綜合教研機制,積極探索整合各學科蘊含的德育資源,做好銜接、滲透,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通過德育課程:道德與法制、品德與社會課、班隊課、德育微課,其他課程:國家課程、校本課程等。引導學生學習良好習慣,學會明辨是非,增強情感體驗,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我們要求教師備課,先備德育目標,再備知識技能目標。我們認為,知識沒學過手,可以重來,而德育出了問題,就是大問題了。所以,每位老師必須想清楚學科蘊藏的德育資源,結合學生實際,切實做好課堂育人。(三)創新三大主題實踐活動,聚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一是注重節日活動的組織策劃。在常規訓練和興趣培養的基礎上,每學年定期開展“讀書節、科技節、藝術節、體育節”等生動活潑的校園節日。每次主題節都精心設計活動的內容,并組織全體學生參與活動,豐富校園生活,增添生活情趣。切實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培養擁有陽光心態、學業優異、個性鮮明的學生而努力。二是培育打造學校特色活動。四季課程作為我校主打特色活動,根據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結合校園節日,傳統節日及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而開設的綜合體驗類課程。該課程以活動為載體,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的學習方式,通過兒童親身體驗,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獲得生活經驗,解決問題,鍛煉合作交往能力,感悟傳統文化;小課題研究活動,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及認知水平,分段定主題開展小課題研究。如,一二年級結合德育訓練目標,結合“自我服務”開展小題研究;三、四年級則開展“家政”小課題研究;五六年級則圍繞科技、信息創新開展小課題研究。這些活動有效整合了科技、藝術、語文、數學、德育等相關綜合實踐內容,讓學生享有更充分的綜合學習、實踐探索、拓展研究的機會,使核心素養得到更好的培養。三是注重家校共育實踐活動。在教育這塊園地里,任何花朵的開放都離不開學校、家庭與社會的澆灌,單靠學校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只有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緊密配合,共同關注,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們每學期將定期開展“黨員教師訪千家”活動,并加大家長學校的建設力度,制定家長學校《章程》,努力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緊密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掘社會教育資源,定期聘請專家、名師等來校講學。這樣,家庭與社會配合學校教育學生,各界聯手,多管齊下,不僅給學校教育增添育人力量,也將大大改善學生在校外的成長環境。

二、公租房學校德育工作管理的再創新

(一)最美的遇見——我與學生的那些事兒。身為教師,每一天都要和學生在一起,經常要和家長交流,這其中肯定有太多的教育故事。這些故事產生于課堂教學及班級管理中,如師生交流碰撞產生的誤會,家校溝通中產生的困惑等等,這些內容都來自我們老師自己,是我們的親身經歷。把我們的這些故事寫出來,讓大家分享,值得每一位老師學習借鑒。主要包括愛心故事,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和幫助轉化為典型故事;智慧故事,教師面對教育問題,機制處理的典型故事;師德故事,教師從事教育工作中的一些能體現自己熱愛工作,廉潔自律,一心從教的典型故事等。(二)最美的遇見——“名”師工作研究室。我們充分利用本土“名師”的優勢,積極組建德育研究工作室,開展德育工作研究,具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傳統美德教育、傳統文化教育、規則教育、生命教育、責任教育、道德實踐教育等等。每個工作室給予一定的經費保障,組織教師、班主任有計劃、有目的、有重點的深入研究德育工作,從中探索有效育人方法。(三)最美的遇見——特色班級的創建與評選。一是班級診斷活動(確定目標):我的班級特色在哪里?學生、老師共同診斷,召開班級、家長會議,群策群力,從觀念意識、行為活動、學習習慣、能力培養、才藝特長等方面確定本班發展特色。如,觀念意識特色:感恩班級、誠信班級、賞識班級等;行為活動特色:衛生管理特色、文明禮儀特色、課間管理特色等;學習習慣特色:閱讀特色、習作特色、書法特色等;能力培養特色:自主管理特色、小干部輪換特色等;才藝特長特色:科技特色、健體特色、樂器特色等等。二是班級創建活動:圍繞班級創建目標,教師與學生共同商量擬定創建計劃,并付諸實踐。三是特色班級評估活動,具體由德育處、校長室負責。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學校德育工作實施的過程,恰是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的過程,立德樹人理念的初衷在樸素的探索實踐中,收獲著每一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期望,也將繼續滋養著更多學生成長的潛能。

作者:鄭容 蘭英 單位:重慶高新區康居西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