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與德育教育的統一論文

時間:2022-10-20 04:05:00

導語:化學教學與德育教育的統一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化學教學與德育教育的統一論文

教育家夸美紐斯指出:教育最重要的是“德育”。德育決定著人的政治方向,是教育的靈魂。中學階段是青少年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在此期間他們可塑性最大,有著奮發向上的積極進取精神,容易接受教育影響,此時的德育對他們的一生起著決定性作用。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加強德育工作,引導青少年健康發展,讓他們沿著正確的道路成長。

中學化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蘊涵著豐富的德育因素,這就要求我們化學教育工作者必須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提高學生素質。那么,在中學化學教育中應如何進行德育滲透呢?

一、擇機滲透,循序點化

教學過程中,要深入進行教學研究,準確把握教材中蘊涵的德育要點,精心設計滲透方法。

1.1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滲透。

1.1.1量變、質變的典范:鐵、生鐵、鋼含碳量的變化引起它的性質的變化。

1.1.2對立統一規律:化合、分解、離子化合物的形成等。

1.1.3否定之否定規律:CO→CO2→CO的轉化。

1.2愛國主義思想的滲透。

1.2.1古代燦爛的文化:“四大發明”、冶金、瓷器、釀酒等化學工藝超前于歐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勤勞、智慧的偉大民族,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1.2.2我國的地域資源:煤、石油、天然氣礦產豐富,鐵、鋅、鎢、銻、稀土、鋁等金屬儲量均居世界前列,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奠定了豐厚的物質基礎,激勵學生保護、開發和利用資源,努力學習,為祖國建功立業和振興中華的使命感。

1.2.3現代化科技的進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建國以來,化學工業的成就輝煌,碩果累累:我國在世界上首先合成了蛋白質;有機化合物廣泛應用于現代生活。2008年我國成功發射了“神七”,引起世界人民的矚目;2009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危機的寒冬中穩步前進,全球人民對中國刮目相看。從這些事例中我們可以培養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利用“閱讀”材料和“選學”內容進行德育滲透

教材中的“閱讀”材料蘊涵著豐富的德育因素,我們應給予高度的重視并充分挖掘,從而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如初三化學下冊第74頁選學內容《我國制堿工業的先驅——侯德榜》,向學生講述了侯德榜成功研究出了制堿方法,為化學工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培養學生們學習侯德榜的愛國的精神,鉆研科學獻身科學的精神。

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各國都非常關注的話題,在化學教學中適時滲透環保教育,培養學生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的環保意識。如初三化學教材上冊第117頁《臭氧》,我們可以向學生介紹南極上方的“臭氧空洞”主要是受到氟氯烴等氣體的破壞,推薦使用綠色環保產品,讓學生養成高度的環保意識。

通過對化學知識的學習,把環保意識滲透到教學中,讓學生了解酸雨、溫室效應、白色污染等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對策,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

三、通過中外科學家的感人事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中華民族有著傳統的美德和艱苦奮斗、不屈不撓的精神,戰爭年代,革命烈士就義前用米湯寫字,向黨傳遞獄中情況;中國共產黨在白色恐怖下,地下黨員曾用稀硫酸當墨水傳遞情報;解放后,曾經用碘進行指紋破案;新中國成立后,化學家侯德榜戰勝重重困難,進行制堿創業等。革命烈士和科學家的動人事跡,都是政治思想教育的好素材。

國外的許多科學家的愛國主義精神也是激勵學生樹立愛國情懷、立志學好知識的生動教材。一生榮獲兩次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諾貝爾父子不惜生命,在研制炸藥的探險路上,頂著犧牲家人的悲痛,義無返顧,執著追求的感人至深;丹麥著名物理學家玻爾在二戰時期被迫離開被德國占領的祖國。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國的決心,把諾貝爾金質獎章溶于王水隱藏起來。后來納粹分子竄進玻爾的住宅,而那瓶溶有獎章的王水溶液就在他們的眼皮底下。戰爭結束后,玻爾又從溶液中還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鑄成諾貝爾獎章。重新鑄成的獎章顯得更加燦爛奪目,因為它凝聚著玻爾對祖國的無限熱愛。科學家的這些熱愛祖國的動人事跡,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熱愛祖國的優良品質。通過思想感染,能激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公務員之家

總之,通過對化學課堂的德育滲透,因勢利導,循序點化,能使課堂豐富有趣。在滲透德育的過程中,師生進行感情溝通,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學中長期創設情境隨機滲透德育教育,能陶冶和熏陶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識,準確表達和靈活運用知識并發展智能,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和道德,促進學生學習動力的形成,達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德育滲透并不是急功近利的,它需要長期積累,潛移默化,是一項系統工程。教師的師德、情操、教學素質、能力及人格魅力等隱形教育的影響,是保證德育教育功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要有良好的事業心、責任感以及過硬的教學本領和基本功,才能使教書育人達到最佳的統一,使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