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途徑探索
時間:2022-03-24 03:06:00
導語:電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途徑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以網絡學習為主的電大學生,遵循網絡道德規范是基本要求,因而有必要對其進行網絡道德教育。通過網絡道德教育,完善電大學生網絡行為監督機制,養成學生網上自律和文明上網習慣,從而凈化網絡環境,促進社會精神文明。
遠程教育最鮮明的特點便是學生利用網絡進行自主學習,然而,應與這種新型的教育形式配套的網絡道德教育并沒有隨之同步,在電大開設的眾多課程中沒有一門是涉及網絡道德的。在現實社會里,需要法律和道德來規制人的行為,社會才能正常有序地運行,那么,由網絡構成的虛擬世界同樣也要有法律和道德。因此,對需要經常運用網絡的電大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應成為各級電大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電大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網絡道德教育是當前網絡道德失范的必然要求
由于網絡的隱蔽性、匿名性,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道德失范的情形日益突出:散布虛假信息,惡意攻擊他人計算機,傳播計算機病毒,沉湎網絡色情和暴力,網絡欺詐或侵權,等等。種種網絡道德失范行為,造成了至少三個方面的危害:其一是義務責任感的缺失;其二是造成價值觀念的模糊;其三是脫離社會,造成人格異化,引起各種心理疾病。
電大的學生來自各行各業,有部分學生在進人電大學習前對網絡已相當熟穩,網絡道德失范的現象在其身上也有一定程度的體現。根據本人曾對本校開放遠程教育學生進行過的網絡道德方面調查的數據顯示:有21.4%的學生在網上聊天或論壇發帖時使用過不文明的語言或符號,有72.8%的學生表示在QQ、論壇和聊天室曾遇到過其他網友不文明語言的攻擊,有36.9%的學生認為在網上復制、抄襲文章是與道德無關的行為,有42%的同學對網上的傳聞感興趣。由此說明,只要是接觸過網絡的學生,在他身上或多或少都會體現出一些網絡不道德的行為或意識,如不進行網絡道德教育,網絡道德失范的現象將會越來越嚴重。
(二)網絡道德教育是電大遠程教育應有的內容
遠程教育指利用數字技術通過互聯網絡開展的學生在時間和空間上與教師相分離的一種教學活動,其最大的特點是教師通過網絡傳授知識,學生通過網絡來學習知識。
電大要通過網絡培養出國家需要的專業人才首先得對他們進行網絡道德的教育,讓他們知道如何在網上文明地進行學習,合法地獲取知識。各級電大的任務不應僅僅只是傳授知識,更該教會學生做人應有的基本道德規范,特別是適應網絡社會需要的道德規范。而且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講,電大的學生來自各行各業、年齡層次不勻、分布區域廣泛,對他們加強網絡道德建設可以充分發揮電大學生的輻射力量,在弘揚優秀的網絡道德文化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電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途徑
(一)加強網絡的法律法規和道德規范建設
目前我國沒有一部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引導、約束網絡信息生產者和使用者的網絡行為。而現實社會中的道德規范難以適應網絡環境,不能很好地約束網絡使用者的行為,因此,必須同時加強網絡法律法規和道德規范建設。
目前,我國的網絡立法還處于起步階段。我國針對網絡違法犯罪的處罰條款,散見于《刑法》、《民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等一些法律法規中,不夠系統,不夠集中,不夠明晰,操作的難度比較大。要盡快制定專門的網絡法規,使網絡領域真正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我國的網絡道德規范建設也是不適應網絡飛速發展的需要的。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對網絡用戶的行為都制定了較為詳細的網絡道德規范。如美國計算機倫理協會制定的“計算機倫理十戒”:(1>不應該用計算機去傷害別人。(2)不應該影響他人的計算機工作。(3)不應該到他人的計算機里去窺探。(4)不應該用計算機去偷竊。(5)不應該用計算機去做假證明。(6)不應該復制或利用沒有購買的軟件。(7)不應該在未經他人許可的情況下使用他人的計算機資源。(8)不應該剽竊他人的精神作品。(9)應該注意你正在編寫的程序和你正在設計系統的社會效應。(10)應該以深思熟慮和慎重的方式使用計算機。電大應該注意借鑒國外網絡道德規范建設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精神,制定出更具科學性、操作性的網絡道德規范要求,以便使電大開展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有章可依,能正確地引導電大學生的網絡行為。
(二)補充網德教育內容,倡導學生自律
歐美一些國家為使網絡社會的正常有序運行,紛紛在大學中開設了了《倫理學與網絡道德學》、《互聯網與網絡道德》、(道德與網絡道德》、《網絡道德修養》、《網絡技術與網絡道德》等課程,而在我國的電大教育中網絡道德教育不僅沒有作為一門專門的課程來開設,甚至在日常的教育中也鮮見網絡道德教育方面的內容。電大不僅應該開設專門的網絡道德教育課程,而且在其他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進行網絡道德的滲透,特別是任《開放教育人學指南》課程的教師,在教學生如何參與電大學習的同時,更要注重網絡道德的教育。面授輔導是學校組織學生系統學習的主陣地,教師在落實知識點的同時,落實網絡道德的教育目標,讓學生一開電腦就知道要遵守網絡道德,讓學生知道通過網絡獲取知識的前提是格守網絡道德。
網絡道德作為建立在網絡社會基礎上的新型道德體系,具有自主性、開放性、多元性和平等性等特點,因此傳統社會中以服從為主、靠輿論來規范行為的道德范式在網絡社會中已部分失效,道德的他律作用明顯弱化,只有上升到道德習慣和道德信念的高層次上的自律性道德,才能有效地規范個體的網絡行為。因此,在網絡技術迅速發展、日益普及的今天,道德教育應著力培養電大學生的道德主體性,培育其自律意識。電大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以“導”代“堵”,因勢利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網絡世界的優勢與缺陷,提高電大學生判斷信息和選擇信息的能力。通過講座、論壇、對話、培訓、報刊、主頁、黑板報等宣傳教育,努力增強電大學生上網的法制意識、責任意識、政治意識、自律意識和安全意識,培養電大學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樹立良好的網絡道德,自覺構筑抵制不良沖擊的“防火墻”。著重引導電大學生不做“網蟲”,不迷戀于虛擬的互聯網空間;不做“黑客”,不利用互聯網從事非法活動;不說恐怖、下流、淫穢的語言,在網上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不瀏覽、傳播、下載、復制、制作色情淫穢的文章、圖片;正確分辨、不輕信網上的信息。總之,要通過各種措施和途徑促使電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網絡道德,養成自覺的網絡道德意識、道德意志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自律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電大的網絡優勢開展網絡道德教育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指出:“計算機互聯網作為開放式信息傳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設的新陣地。要加大網上正面宣傳和管理工作的力度,鼓勵進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反動、迷信、淫穢、庸俗等不良內容通過網絡傳播”。主動占領網絡教育陣地,利用網絡開展網絡道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網絡中正面信息多一些,導向性就會強一些,就容易引導年青人自覺抵制那些低級的、黃色的、反動的和迷信的信息的侵蝕。電大作為全國最大的遠程教育學校,應充分利用其網絡的優勢,開展網絡道德教育。
當前電大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內容或資源除了公共必修課的《鄧小平理論概論》外,其他相關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十分缺乏,更不要說網絡道德教育的內容了。要在已經建立好的教學平臺上開辟網絡道德教育欄目,將網絡道德規范的相關內容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示出來,并關注學生感興趣的熱點問題,引導學生參與討論,進而自覺地遵守網上的道德規范。此外,還可利用網絡多媒體的功能設立能真正展示中國道德文化精髓的主頁,表達一些對人生問題具有穿透力和震撼力的觀點,吸引青年學生訪問,對他們進行潛移默化的中國道德文化的熏陶。
利用網絡交流平臺,對學生加強溝通和引導。網絡的虛擬環境可以使人擺脫性別、年齡、身份等諸多因素的限制,縮小人際交往的心理距離,減少心理防衛,使學生說出心里話,這樣德育工作者能了解到學生的真實思想,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因而容易取得明顯效果。因此,電大的德育工作者要利用各種網絡手段與學生溝通交流,根據本人的工作經驗建立班級QQ群是與學生交流,掌握其思想動態,了解其網絡道德水平的極佳方式。與QQ類似的還有MSN這一平臺。當然與學生進行交流的網絡渠道還很多,比如建立教師主頁、開通短信平臺、開辟網德討論的論壇、發送電子郵件等。
積極開發網絡道德教育軟件。網絡道德教育軟件是把嚴肅的教育主題轉化成生動形象的計算機多媒體程序,達到情景交融、寓教于樂目的的計算機軟件,力求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如音像作品、網絡游戲等讓電大學生在得到美的享受或娛樂的同時得到教育。
(四)完善電大學生網絡行為的監督機制
面對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加強電大學生自身道德修養的工作非常重要,但對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監督和管理也不可忽視。
完善技術,加強監控。網絡帶來的強國對弱國的文化及意識形態的滲透,以至對弱勢文化的摧毀已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視,即使是一些發達國家也正謀求有效的技術方法抵制美式文化的人侵。中國正處于迅速發展時期,面臨多變的國際環境,要突出自身優勢,培養出具有優良品質的新時期人才,就必須加強技術上的管理和監督。如搭建“防火墻”等進行有效的預防和處理;對于不健康、有害的信息,可以建立專門機構,由專人負責進行堵截和刪除。用技術規范網絡信息時代電大學生網絡道德行為,使網絡行為和行為者之間建立明確可查的對應關系,使每個行為者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推行網絡實名制。互聯網的健康發展同樣需要技術層面的約束和干預,推進網絡實名制度正是技術層面控制的基本手段。網絡是一個開放、流動的空間,我們不可能完全杜絕網絡上的不良行為。但是推行實名制可以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有助于樹立健康、負責的網絡文化。我國的清華、北大、南大、復旦等高校的BBS都實行了實名注冊的制度。各級電大網站雖沒實行實名注冊制度,但都是以學號來登錄的,與實名制度并沒有本質的差別。在這一基礎上,各級電大還應倡導學生在其他網站進行實名注冊,養成實名注冊的好習慣。
總之,電大的網絡道德教育,應充分利用和發揮網絡的正面效應,利用網絡信息服務與交流的雙向性,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方式,由單向變成雙向互動,由強制式的灌輸變成正面的積極引導,不僅要滿足學生對專業文化知識的需求,更要提高學生的網絡道德素質,促進網絡環境的凈化。
- 上一篇:小議源于團隊匹配理論的銷售團隊管控與開發研究
- 下一篇: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徑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