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學生抑郁人格的形成和應對措施

時間:2022-05-18 11:03:00

導語:芻議學生抑郁人格的形成和應對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芻議學生抑郁人格的形成和應對措施

【摘要]基于抑郁癥成為當今社會第四大疾病,學生中也出現了抑郁人格者和抑郁癥患者,分析了學生抑郁人格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和應對的策略。

[關鍵詞]抑郁癥抑郁人格形成原因防范對策引子:

抑郁癥目前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疾病,學生中也出現了具有抑郁人格的群體。

一次學生L在隨筆上寫道:“老師,你幫幫F吧,同學們都愛嘲笑她,她常常暗暗地用手掐自己,還跟我們說她想死?!辈痪?,別班的班主任告訴我,她班上的一個患抑郁癥女孩W吃了安眠藥,到醫院的時候還割過脈,所幸沒有釀成惡果。

如果留心,你會發現,抑郁癥在如今已經不是個陌生的詞了,這個被稱為“心靈感冒”的“21世紀最流行的情緒疾病”已經悄然來到我們身邊,蓄蓄校園也留下了它的足跡。具有抑郁人格特征的人表現為自卑、壓抑、缺乏自信、自我評價低,總感到不如他人,總認為事情的將來會比現在更糟,感情脆弱,無病呻吟,遇到挫折易悲觀失望,孤獨,易激惹;或膽小怕事、依賴、被動、軟弱、敏感。如果這種抑郁人格發展為抑郁癥的話,人就可能對生活喪失快樂和熱情,甚至不斷地想到自殺或實施自殺。上面提到的W已經被確診為抑郁癥,而F顯然已經具有了抑郁人格,如果不作防范,后果不堪設想。

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由于生活環境和生活狀態不同,學生的抑郁人格的形成具有其獨特之處。綜合起來,大致有以下原因:

1.生活環境狹小,學業壓力過大

許多獨身子女家庭的孩子從小的生活范圍比較狹窄,大多數時間只有大人相伴,長期處于成年人的呵護之下,他們往往具有比較依賴和特立獨行。到了學校這個群體生活環境中,有些人就會產生孤單和無助感。

2.家庭教育過嚴,自我認知較低

很多有抑郁人格的孩子成長在過于嚴格的家庭環境中,父母強烈的支配欲令孩子逐漸喪失自我。如果長期得不到贊賞,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情,他們對自我的評價就會越來越低,對做任何事都缺乏信心。也有些孩子是因為自身有某種缺陷,常常受到別人的嘲笑和排斥。長期的心理壓抑會使孩子產生消極心理。

3.青春期教育滯后,內心困擾無法排除

孩子在青春期時生理的變化往往會影響到心理。如果對自己身體產生的變化和由此帶來的心理變化沒有正確的認知。他們很容易產生不應有的羞恥感和罪惡感,這種心理長期不能纖解,就容易導致心理失衡。

4.過高的期待值和現實產生巨大落差

在孩子的品德、學業、生活技能等方面家長、學校、有時也是孩子個人,往往會定出不切實際的的目標,在不能明頃利達成的時候,孩子就會產生極強的挫折感,產生失望、沮喪、憂郁、苦悶等緊張心理狀態和情緒反應。

5.突發的變故造成強烈的不適

家庭成員死亡、父母離異、脫離熟悉環境等等突發事件,都有可能給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的內心造成巨大沖擊。如果此時沒有人幫助他們舒解的話,孩子就容易出現情緒障礙。

對于產生抑郁人格的孩子,學校和家庭如果能盡早發現并給予必要的幫助,對孩子的成長乃至人生都會產生良性的影響。那么如何發現和防范孩子抑郁人格的形成呢?

一、要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尤其對性格內向的孩子要格外關注

具有抑郁人格的孩子,往往會情緒低落、愁眉苦臉、唉聲嘆氣自卑等,他們往往對一切感興趣的活動喪失了興趣,感情淡漠,不愿意與其他人交往。也有的孩子總是抱怨自己無能、沒價值、焦慮或感到對不起別人。也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突然下降。還有的孩子表現為具有暴力傾向,以及伴有吸煙、喝酒等。家長和老師要通過他們外在的表現關注他們的內心,以便對癥下藥。

二、注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

抑郁者的根本人格缺陷是自卑。自卑情結,是指一種根植于潛意識,也時常被認識到的過低的自我評價,它使當事人漠視自己的潛能,消蝕自己的意志,淡漠自己的情感,妨礙自己的認知,令自身的心理機能全面退縮乃至退化。自卑和抑郁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因而,家長和教師應當注意用鼓勵、表揚等方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幫助他們正確的認知自己,肯定自己,建立學習生活的信念。

三、為孩子營造出一個和諧的生活學習氛圍

有抑郁人格的孩子往往比較敏感,并伴有交往障礙。因而,為他們營造一個和諧的生活學習氛圍就顯得非常必要。和諧的一個標志是家庭或集體的成員彼此應當是平等的,和睦相處的;和諧的另個標志應當是家庭或集體應當是充滿溫情的,給人安全感的。教育集體成員平等地對待他人,懷著感恩的心生活,彼此之間學會共享合作,會對俱有抑郁人格的孩子產生良性的影響。

四、鼓勵已有抑郁癥的孩子積極配合治療

已經被診斷患有抑郁癥的孩子,家長和教師應當鼓勵孩子積極配合醫生,進行藥物或心理治療。切不可受“抑郁癥屬于精神疾病,患上精神病是不光彩的事情”的傳統觀念的影響而諱疾忌醫,更不可任其發展最終導致可怕的后果。

如果有抑郁癥的孩子重新回到集體生活的話,教師應像對待其他孩子一樣對待他們,不讓他們有特殊的感覺,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更快地融于集體。

五、鼓勵孩子積極參加文藝體育活動,找到舒解情緒的渠道

科學研究證明,運動能加強新陳代謝,疏泄負性心理能量,能防止抑郁癥的發作;運動有助于增強體質,產生積極的心理感受,能較快地提高情緒、消除抑郁癥的一系特別是社區具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如果幼兒科技教育要改變傳統的封閉式教育狀態,就必須要充分利用社會上的各種教育資源和自然環境,不斷擴展幼兒和學習和社會空間[4]。

而社區資源可以有效彌補幼兒科技教育設備不足的問題,同時也可以使幼兒在社會環境中獲取更多的學習信息,獲得更為廣泛的科學感性經驗,從而提高了幼兒的科技視野,為幼兒的科學概念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何磊.幼兒科技教育的內涵及其評價[J].當代學前教育,2007(2):20一22.

[2〕余震球.維果茨基教育論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79.

[3]袁愛玲.學前創新教育應確立的新教育觀[J].學前教育研究,2006(5):11一13.

[4」陳秋平.九十年代世界幼兒教育改革和發展趨勢[J].學前教育研究,2007(5):34一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