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公德對生產力發展的促進
時間:2022-05-13 10:07:17
導語:社會公德對生產力發展的促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今世界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國際形勢日新月異地向前發展,社會深層次矛盾問題,諸如“科學技術高難度的破解,人文地理的探索,環境衛生的改善”等等層出不窮的問題需要人們以聰慧的科學頭腦,運用發達的科學技術,引領高尚的社會公德去對待解決。廣大人民群眾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的需求更具高質量的向往;特別是面對社會的變革,社會各種經濟成分的組織形式、就業秩序、利益分配等方式的多樣化;面對我國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共筑“中國夢”的美好藍圖,面對各種各樣的思想意識形態,思想道德規范,思想文化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對我國社會公德建設的沖擊與影響等等,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適時抓好對公民的道德教育,特別是現代公德教育,以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達到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早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钡摹爸袊鴫簟?。
一個國家的社會生產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基礎體現。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公德的激勵與引領。歷史證明:新中國成立,人民歡欣鼓舞,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當家做主之情溢于言表,廣大人民群眾摒棄舊中國的一切惡習,揚眉吐氣,一身正氣,整個社會充滿正能量,建立在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制度之上的新型社會公德激勵人們投身于火熱的社會主義建設,促進了社會生產力迅猛發展。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我國就建成了頗為完整的工業、農業、科教、文化、國防體系;完成對江河水利的治理;實現了糧食基本自給、輪船下水、飛機上天、衛星升空、核彈爆炸成功等等如此輝煌業績。實踐闡明了一個真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公德的激勵與引領。
隨著社會進步,特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宏偉目標已定。更為緊迫更為重要的任務擺在我們面前:如何提升公民道德水平,促進社會生產力迅猛發展,為民族振興服務。為此,針對歷史發展任務要求,結合當前社會道德行為的滑坡,如社會中出現的“輕浮狂躁、冷漠麻木、貪污腐敗、制假販假、偷稅漏稅、環境污染、責任事故頻頻發生”,更甚者出現慘無人道的“摔嬰”案件等社會不良丑惡現象,更凸顯出很有必要地抓好對公民道德教育,以提升公民道德水平,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我國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的新時期公民道德規范為“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公民道德規范的確立,就需要我們去落實與實施。首先應以教育入手。道德教育是公德養成的外部機制,是公德養成的基礎,在社會主義公德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為此,應在如下方面抓好公民的道德教育:一是黨和政府主管教育的部門要從戰略高度實施管理、謀劃,負起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責。主要體現在道德機制的建立;道德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道德教育經費的投入等方面。二是新聞媒體、宣傳部門要緊密協作擔當起引導、鼓舞、宣傳的角色。公德教育要做到社會化、常態化,這就需要新聞媒體、宣傳部門通力協作,諸如通過新聞專題報道、電視、電影、焦點訪談等形式宣傳報道各個時期的社會正氣,尤其是當代社會人們對“公德事件”高度關注所產生的“文明焦慮”,宣傳輿論部門要正確予以引導、啟發,推動“文明焦慮”成為“文明反省”和“文明自律”,以激發社會正能量,讓社會公德教育深入民心。三是單位、學校、家庭互相配合齊抓共管,充當教育主體。單位是培養人才,發揮人的智慧、能力,為社會創造財富或做出貢獻的較好場所。在遵循社會公德的前提下,單位依據規章制度,對每位成員實施勞動紀律,工作態度,行為規范的管理和約束,讓每位員工時時刻刻感受規章制度帶來的良好、健康向上的社會道德規范,并促使每位員工自覺地接受良好的社會公德教育,抵制不良的道德行為。學校是最能體現公德教育從青少年抓起的最佳場所。青少年公德教育要緊抓一個“愛”字,以“愛”施教。
有了愛,青少年就會去愛家人、愛同學、愛師長,進而發展到愛他人、愛集體、愛國家、愛整個社會。只要有了愛心,他們就不會去做違心違德的事情。有了愛心,就有了正氣,就會在社會形成良好的社會公德風氣。家庭是每個人的避風港,是每個人最為放松,自由生活的場所,家中父母應為孩子作出好榜樣。因為父母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重要的影響,做到“言傳身教”;夫妻本是同林鳥,夫妻間應相互尊重、相互體諒、相互關心,彼此之間應以倡導高尚社會公德教育作為主線來引領日常的生活、工作與學習。通過“三管齊下”取得社會對公民道德教育的共識與實施。對當今社會存在的公德滑坡狀況要從切實加強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入手,抓住切合時代特征,積極摸索新時期歷史條件下,道德建設的特點和規律,在內容、形式、方法、步驟、機制等方面進行改進與創新,在社會中形成“講道德為榮,不講道德為恥”的風氣,真真正正地把公民道德教育推向一個嶄新階段,以適應社會生產力變革與發展的需要。
對公民的道德教育不是一陣風,而是要持之以恒,要“內容與形式”相結合,“時代特征與時代精神相結合”,做到經?;?、制度化,讓公民道德教育深入民心,并化為每位公民的實際行動。使每位公民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真真正正把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到歷史的最好水平。公德教育的見效,勢必給精神生產力注入生機與活力,同時也激發社會生產力再創造,整體上對社會生產力起到了決定性的重要作用,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加快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夯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張鐘輝工作單位:廣東潮州華僑商品供應公司
- 上一篇:財政局黨的群眾路線工作總結
- 下一篇:中學生道德教育工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