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學生德育教育現狀與對策
時間:2022-11-25 03:10:59
導語:職業院校學生德育教育現狀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學生日常行為不規范
職業院校學生,常出現遲到、早退、曠課、抽煙、談戀愛、去網吧、打架、去KTV、夜不歸宿等,在校園經常聽到學生胡侃,臟話隨口而出,而我校80%以上都是女生,缺乏自我約束力。
1.2學生人際溝通能力差
現在的許多職業院校學生來自獨生子女家庭,也有很多離異單親家庭,很多學生都是跟爺爺奶奶生活,由于老人的溺愛,使他們中的許多人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缺什么要什么,不愿自我奮斗,希望別人尊重自己,卻不能以禮待人,只考慮自己,不顧他人,只享受權利,不履行義務。
1.3學生誠信不足
現在職業院校學生上課睡覺,課后作業抄襲別人、考試作弊的,部分被抓到的學生并不以之為恥,存在僥幸心理,在日常的行為習慣上,有的同學編造各種理由向父母要錢,有的向老師、同學借錢,借錢不還現象十分嚴重。部分學生為了不想上課,更是以各種理由,說家里人過壽、結婚、生病等等太多理由,騙取老師的同情。還有部分學生,為了獲得助學金,找人提供假的貧困證明,虛報家庭條件。
1.4學生沒有明確目標和理想
高職院校學生混日子的居多,沒有目標,沒有壓力,認為畢業以后就能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對老師的教育不上心,常出現老師瞧不起學生,學生瞧不起老師的現象,有部分學生考試不及格,找找任課老師,讓家長送點禮,學會成年人“老練”而“世故”。
2產生如此現狀的原因
2.1社會教育對職業院校學生的影響
當今社會的巨大發展,社會對當今職業院校學生的影響很重要,現在的學生的,崇洋媚外,對祖國太多不滿,不管是食品還是藥品,都覺得生活在危險的國家里。現在新聞里看到一些當官的,行賄受賄,可以不勞而獲,職業院校學生每天都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在相對較長的時間里,社會對這類新事物不能有效地去規范。
2.2學校教育對職業院校學生的影響
《王文成公全書》中有載:“學校之中,惟以成德為事,而才能之異,或有長于禮樂,長于政教,長于水土播植者,則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學校之中。”由此可以看出學校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尤其重要,現在部分學校把專轉本升學率,護士資格通過率,藥物制劑工,養老護理員,育嬰師等資格的通過率來評價老師的好壞?,F在還有一些老師,對學生不敢管或者不想管,管多了,怕學生想不開,自殺,還有一些老師對學生體罰或者變相體“罰,辱罵學生,只教育不育人,思想教育多,沒有真正的關心,關愛學生。
2.3家庭教育對職業院校學生的影響
現在家庭里出現許多問題,對孩子影響還是很大的,如離婚、賭博、吸煙、酗酒、還有的家長行為舉止不端,對孩子產生了耳濡目染的作用。我校大部分學生是外地人,離家較遠,學生和家長接觸的時間很少,現在還有很多家長將教育子女的責任全部推脫給了學校,自己從來不管,都不知道孩子老師是誰,只有學生犯錯誤了,才來學校跟老師交流。有的家長對待孩子就采取粗暴的教育方式,一旦孩子犯錯,不問原因,不是打就是罵,結果使矛盾激化,父母和孩子之間產生代溝。
3職業院校學生德育教育的對策
3.1社會
要大力弘揚和繼承中華名族的優良道德傳統,對職業院校周邊游戲室、網吧、臺球室、棋牌室、賓館等場所進行定期的檢查,通過國家大型的節日或者活動,在電視或者報紙上,積極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比如報道每年去紀念館,童年讀書處,八十二烈士陵園,市博物館,韓信故里,塑造學生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從最根本上說,需要一個有著良好的社會氛圍,從而使整個社會道德現狀就會處于良性的運行狀態。
3.2學校
學校要真正做到學生的德育教育與職業道德相結合,教育評價的標準把德育與職業技能相結合。學校在教育期間,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要做到育人放在教育管理的首要位置,每周一次主題班會,每周一次主題實踐活動,鼓勵同學之間友好相處,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以身作則,以身示范”,真正做到“學高人之師,身正人之范”。學校要求學生應該做到的,老師也應該做到,如提前十分鐘到教室。以老師崇高的個人魅力,去感化學生,耳濡目染,讓“五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3家庭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只有根苗茁壯,才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作為父母應該以身作則,以堂堂正正做人的形象,做一個守時惜時,正直、有責任心,有愛心,言行一致的人,給自己的孩子樹立起良好的榜樣,現在學生好多的行為和思想都是從父母那里學來的,一旦深入孩子心中,將很難改變。當今復雜社會必然給職業院校的德育工作帶來許多機遇和挑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生的德育教育,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培養,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保持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每個做德育的老師要不斷的學習,學習教育方法,深入到學生中去,去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對待學生的錯誤,老師應該多一些包容,及時跟家長聯系,共同培養學生,真正做到“只帶一顆心去,不帶半根草回”的無私無畏的平常心。
作者:陳二華 單位:江蘇護理職業學院
- 上一篇:中職教師進行德育教育的思考
- 下一篇:信息技術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