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化學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研究

時間:2022-03-03 04:32:12

導語:中職化學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化學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研究

摘要:立德樹人是黨的教育方針,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教師的基本職責。中職化學教學要注重滲透德育教育,作者在教學中通過言傳身教感染學生,發掘文本引導學生,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從而調動學生參與,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中職;化學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現代農藝專業化學主要是讓學生學習中職階段所需的化學知識、理論和實驗技能,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為培養職業能力和繼續學習能力奠定必要的基礎。中職學生基礎差、底子薄,面對化學學習,困難多、壓力大,諸多教師在化學教學過程中,以單純地抓學生成績為目的,以大量題型訓練為手段,搞題海戰術、頭腦風暴,很少涉及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實則,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急功近利,往往產生短期效應、短板效應,事與愿違、事倍功半,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倘若在化學領域內進行德育教育滲透,將德育教育與化學學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定能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不僅利于學生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也能讓學生對化學學科有更全面的認識,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去探索、去求知。本人在中職化學教學工作中結合學科特點,捕捉德育教育的有利時機,采用恰當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淺談如下。

一、言傳身教,用教師魅力感染學生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底的深處?!钡掠^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無論從事哪門學科教育教學,教師都要學會以情感觸動學生的心弦,讓學生在你的情感觸動與渲染之下,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學生便會從心底里喜歡你的課堂,聽從你的教學指令。通過教師自身形象與精神的引領,是對學生直接的認知與教育。教師也可以通過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手段、優美的板書設計、詼諧風趣的教學語言、親和自然的總結與評價等,于無形之中給學生以美的感受,進而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在教師身上看到敬業心、責任心,進而產生敬佩感、責任感。倘若化學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缺乏激情,或單純地講述理論知識,或不厭其煩地反復訓練,學生會從心底里產生抵觸情緒,進而消極應付。學生不僅對教師產生厭倦感,而且也逐漸失去了對化學的主動學習興趣。2017屆畢業班有一名女同學,其他各科成績均很好,可每次上化學課的時候,該生始終提不起興趣,總是昏昏欲睡,為此我抽時間,每天對她進行單獨輔導,講解了諸多學習方法和技巧,可收效甚微。我偶然發現只要我講到一些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或是通過一些詼諧幽默的話語講授知識點時,她都會認真聆聽,并積極配合。于是在今后的培優輔導中,我轉變方法,每天先和她交談幾句并不屬于化學范疇的話題,該生慢慢愿意主動和我交談,也能夠積極主動詢問不懂的問題,潛移默化中,該生發生了轉變,成績越來越好,最終如愿考上了二本學校。

二、研讀文本,搜尋科學的德育素材

不同于文科,化學學科情感的滲透、德育素材的搜集,相對而言都是隱形的。這需要化學學科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發現與積累,并實時展示給學生,以期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基本概念和理論教學中可以給學生介紹納米技術、同位素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門捷列夫與元素周期表、居里夫人與鐳、諾貝爾家族、哈伯與合成氨、侯德榜與制堿工業、生活中的氧化還原反應等知識;在溶液教學中可以給學生介紹阿倫尼烏斯與電離理論、波義耳與酸堿指示劑、pH與生產生活、水質的硬度及其測定原理、污水COD測定及應用、無土栽培技術、土壤的緩沖作用、土壤膠體等知識;在常見單質及其化合物教學中可以給學生介紹由于氟單質的活潑性和毒性極大,因而長期未能分離出來,為了研制它,英國化學家戴維曾受氟的毒害病倒好幾個月,喬治和托馬斯也為研制氟而嚴重中毒,魯耶特和尼克雪為研制氟不幸殉難,在這種情況下,法國化學家莫瓦桑不畏艱險,不怕犧牲,仍堅持不懈,終于在1886年獲得成功,以及臭氧空洞的危害、倫敦煙霧事件、食品添加劑中的危險、NO與新型、大氣污染與環境保護、鋁及金屬材料的廣泛使用與危害等;在烴和烴的衍生物教學中可以向學生介紹煤礦瓦斯爆炸、天然氣開采及其應用、塑料薄膜、乙烯、乙炔、石油和煤、新能源及應用、酒與假酒、酒駕檢測、酚類化合物的污染及防治、室內隱形殺手、肥皂與合成洗滌劑等。通過對教材中德育素材的發掘,讓學生將學習化學知識與認識社會、解決與社會相關的化學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創設情境,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

良好的教學情境,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醒學生的思維,激勵學生的求學信心,引發學生的求知欲,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首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嘗試成功。每一個化學概念的學習,物質的結構、性質、變化規律及用途,都要啟發誘導學生嘗試探索,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悅,培養學習化學的自信心。這樣,學生才會敢于參加,樂于參與。其次,創造良好的課堂文化氛圍,教師除了教給學生知識外,更應該具有愛心,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在師生關系中,只有教師的“愛生情”才能贏得學生的“向師心”。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民主、平等的伙伴關系。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思想健康,具有探索精神?;瘜W教育的目的不僅在于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和實踐,使學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為方式、正確的學習方法,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培養頑強的學習毅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等,并把這些固化為他們的習慣,終身受益。例如在教學生活中的重要有機化合物時,可以介紹青蒿素是我國偉大科學家屠呦呦研發出的抗瘧新藥,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杰出成就獎”,并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通過講述屠呦呦研發團隊在追求科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為為祖國建設事業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學生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鉆研的獻身精神。

總之,作為一名化學教師,要以課堂為平臺,以情感為鑰匙,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學科特點,深挖教材中所蘊含的德育因素,做到思想性和科學性相統一,知識教學與德育教學有機結合,使學生受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只要我們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適時滲透德育教育,就一定能培養出品學兼優的合格人才,就能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

參考文獻:

[1]劉斌.化學(農林牧漁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朱燕.心理溝通是成功教育的法寶[J].黑龍江:成才之路雜志社,2010,(6).

[3]方苗利.淺析高職高專院校在化學實驗課中滲透德育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4,(30).

[4]高莉.淺談中職化學工藝專業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4,(15).

作者:梁東旭 單位:甘肅省合水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