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德育教育如何滲透
時間:2022-07-17 03:21:38
導語:初中語文教學德育教育如何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大部分老師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在語文教學中只是對學生進行單一的教學,向學生授予基本知識,忽略了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以及學生的文化熏陶,這種情況會使學生的三觀受到影響。因此,初中老師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對初中學生重點培育德育教育,不僅能讓學生有效掌握初中語文知識,而且還能使學生有高尚的道德品質。本文對初中語文教學重培養學生德育教育進行分析,根據實踐教學,對德育教育能有效滲透到語文教學中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有效策略
在初中學階段的教學中,德育教育這方面受到很大的關注。因此,初中老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有效地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其中。作為一名初中學語文老師,需要合理利用語文課堂對學生進行培育德育教育,大家都知道,語文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可以給學生提供審美的喜悅,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豐富學生的世界。老師要利用新課改革的方法,科學教學,借初中語文課堂滲透德育教育,漸漸地就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下面本文就德育教育滲入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以及重要性展開分析,并針對于此給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的意義
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在各大學校中素質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教學中德育教育更加明顯,要求將德育教育有效滲透到初中語文課堂中。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初中語文課堂中有很重要的意義,比如就從語文這門學科的本質來說,對初中學生的思維以及對世界的認識都是有利于幫助學生的,這些中都結合一些德育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重摻雜德育教育是非常方便的。另外,初中階段的學生是在青春期,對于青春期的學生,他們正是叛逆的時期。所以,老師要積極主動地進行德育教育,為學生制定合適的德育目標,優化教學,對此,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展開德育教育,對學生各方面的發展都有很大的積極影響,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優秀的人才。
二、中學語文教學中滲入德育教育具有的重要性
(一)德育滲入是道德本身發展的需要
伴隨我國經濟的不斷進步,使得社會中的道德層面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但這樣的改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問題也開始和社會逐漸同步。因為中學生在心智上還不夠健全,處于一個具有較強可塑性的階段,性格很容易被外界環境所影響。對于這種情況,老師需要在學生思想處于萌芽時期的時候,實時強化對學生自身道德與人性的指導,使得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所具有的價值,指引學生正確認識自身問題與社會問題,使得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進而創造出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確保中學生得以更好地發展。
(二)德育滲入是發展和諧社會的需要
我國社會主義的文化建設正處在重要的階段,因此教育務必要秉承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改變的原則,所以,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關注德育滲入是培育社會建設相關人才的主要需求,秉承著語文教學期間滲入德育教育可以保障在學校輸出的所有人才都是社會當下所需的,推動社會主義這項偉大事業的發展,才可以確保社會主義建設得以更好地開展。
(三)德育滲入是教育以人為本的展現
當今時代教學需要將完善學生人格作為主要目標,可以借助語文知識的熏陶,來塑造學生自身的品德與完整的人格。語文學科作為全部學科中最能展現品行之美、道德以及人性的一個科目,因此在開展語文學科的教學時,更加需要關注德育教育的滲入。并且新課程標準也把德育滲入的要求再次放到軌道,把德育當作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指導思想之一。老師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可以借助導入、熏陶以及滲入的方式來滲入道德素質的培育,讓教書育人這個本質得以更加突顯。所以,在進行語文課程教學時滲入德育教育變成中學語文教學中達成新課標要求的主要手段。
三、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入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語文教材,對學生進行親情教育
利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尋找出有關親情的課文,對學生進行講解,展現出一定的價值,通過文本所描寫的內容向讀者傳遞了怎樣的價值觀念。因為,學生的父母是第一任老師,父母親自撫育孩子的成長,是非常辛苦的,可以說是嘔心瀝血。但還一些學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對自己的父母發脾氣,埋怨父母不夠疼愛自己,根據出現的這些問題,老師需要在教學中解決學生的這種心理問題,利用語文教材,充分發揮出其優勢作用,使學生受到文化的熏陶,養成尊重父母、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因此,老師需要對文本進行深入的研究,引導學生一起對文本的內容進行理解與欣賞,讓學生用心對課文中語言進行斟酌,深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作者的感情,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促進學生在今后能有一個健康成長的心理。例如,老師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對《背影》這篇課文進行教學時,引導學生用心地去讀這篇課文,并且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使學生在對這篇課文進行閱讀時對每個精彩片段都能用心去理解,最終能夠順利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從文章“望父買橘”這個情節中,深刻感受蘇到父親的良苦用心,并且通過文中語言細節,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關懷,同時“我”感到內疚,通過這樣的分析,讓學聯想自己的父母,懂得理解體貼自己的父母,與家人和睦相處。利用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養成愛護家人、懂得互相尊重的好習慣,進而讓學生形成美好的品德,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好地與人相處。
(二)在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創造情境,打造活躍的課堂環境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已經在各大學校得到普遍的應用。而語文又是屬于語言類的學科,語文內容多種多樣,情感非常豐富,如果老師還是利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單一地進行口頭教學,在課堂中所展現出的內容是有限的。對于讓德育教育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中李要喜(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禮辛初級中學甘肅天水741208)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會讓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這時老師需要改善自己的教學方式,勇于創新,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的運用多媒體,將相關教學內容錄制成視頻等,利用多媒體的方式展現給學生,為學生營造出生動的課堂環境,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中能夠積極活躍起來。對此,能使學生有效地融入學習中,對文中的內容也能有深刻的理解。例如,老師在對《黃河頌》進行教學時,就可以在課前為學生制作好相關內容的視頻,在視頻中可以加關于黃河的介紹以及起到的作用,在語文課堂中利用多媒體的方式為學生進行播放。這種方式使學生在視覺上能有清晰明了的感覺,便于學生對詩歌進行理解,還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想,使學生對祖國能有更深的熱愛。又如,在進行《最后一課》的教學時,老師能夠先讓學生知道主人公小弗朗在面臨國家淪陷時,將自己所有愛國熱情都傾訴在對祖國文學的學習上。就學生存在的崇洋媚外現象展開討論,身為新時代的青少年,需要怎樣看待國家的文學呢?這告訴學生愛國并不是空洞遙遠的,其就在大家平時的生活中,就在大家身邊,這就是愛國的行動。
(三)深挖弦外之音,梳理文章思想感情
語文課本中的句子看著平鋪直敘,實則卻包含著作者在當時背景下所抒發的思想感情,但這也剛好是學生理解課本文章,且上升到自我反省、自我內化的主要渠道。所以,語文老師在教學時需要在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品味感情的前提下合理引入人文性教育,并讓其投入其中,深挖作者表達的深層含義,以便其梳理好課文中隱含的思想感情,同時在其中感知最為質樸的情感。比如,在進行《斑羚飛渡》這篇文章的教學時,老師需要帶領學生分析這樣的一句話“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快速飛渡——這句話直觀地描寫了斑羚羊群跨越山河的場景,剛開始閱讀時覺得平平無奇,但是其中卻隱藏著作者內心的思想感情。沒有猶豫、沒有后悔,老斑羚情愿為后代搭建一條通向生存的道路,就算這條道路的搭建是需要自己以生命作為代價也在所不惜。這樣敢于面對、坦然自若的救助場景也正是老斑羚不畏生死、敢于奉獻、自我犧牲精神的集中展現。這樣一來,借助這句話的著重分析和講述,能夠讓學生深入地體會到斑羚羊群本身具有的那種偉大的精神力量,進而對自己進行反思和自省,幫助學生養成敢于犧牲、不畏懼生死的高尚品德,這樣就把這篇文章的情感教育落實到位了。
(四)在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結合語文教材,培養學生的德育教育
初中學生的閱歷是比較淺的,對與錯的觀念也很淡薄,同時又有非常強的好奇心理,樂于冒險,但是當前社會品流又很復雜,到處都充滿著誘惑,這些都是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對此老師需要及時進行引導。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是需要一個漫長過程的,老師如果只是在語文課堂中進行德育教育,效果一定不理想,只利用語文課堂的時間是不夠的,在初中語文課堂中也不能占用整堂課來對初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所以,老師需要全方面地開展德育工作,合理運用課內與課外的時間,增強初中學生的體驗感,使學生深入理解德育的知識且有效地掌握,為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培養初中學生良好的道德習慣,從而對教學質量有了一定的提升。例如,老師在對《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篇課文教學完以后,在這篇文章中老師要引領學生去深入理解文章,從而感受到文中表達的不屈不撓的精神,這種精神有利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勇于克服困難,使學生對于學習語文能保持熱情。同時,老師可以給學生找一些相關的資料,讓學生進行閱讀,在學生讀完以后,這時語文老師可以組織一些德育實踐活動。比如“讀書之后的感想”這種課外實踐活動,讓初中學生對自己讀完的文章能有深刻的體會,對文中所表達的情感進行總結。
(五)借助作文訓練進行德育滲入
作文教學對于學生而言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訓練,其可以培育學生合理描述客觀事物與展現內心想法的能力,指引學生借助合理的描述來呈現客觀事物,表達出自己心里的真實想法,其也是作文教學需要完成的任務之一。因此,寫作訓練不只是要提高學生當下的寫作水平,還需要在培育學生寫作立意、選題以及思考能力的前提下,重視觀察學生心里的真情實感,使得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在具體寫作期間,老師應該重視指導學生依據自己平時的生活、學習、喜好等,寫真實的事情,表達出自己心里的真實感情。比如,在進行《我的母親》這篇作文的練習時,學生必定要聯想到母親平時的行為,決定自己從哪個角度著手去寫,是母親為了家庭夜以繼日地操勞,不注重愛護自己的身體;還是說由于自己的任性妄為,讓母親感到頭疼;或是母親為了我們的身心健康而忙碌等。不管是從哪種角度開始寫作,經過這篇作文的寫作,都可以表達出學生打心底對于母親付出的感恩。借助作文訓練,更可以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母親,更知道怎樣去報答母親。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語文是集語言與思想為一體的課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效地滲透德育教育對學生今后的發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中學語文教學中滲入德育教育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那么怎樣把德育教育滲入中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期間可以自主接受正確的思想教育,就變成當今時代下語文老師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老師要改變陳舊的教學理念,利用新型的教學方式和多種教學方法,全方面地對初中學生實施德育教育,使初中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能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
參考文獻:
[1]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開展策略探究[J].顏志禮.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8).
[2]探討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開展的策略[J].馬曉紅.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2).
[3]宋曉琴.讓德育教育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中[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8(S1):184-185.
[4]高鳳群.德育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與實施[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4(12):223.
[5]吳蕊.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開展的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8):134.
[6]李優振.初中語文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策略探索[J].赤子(上中旬),2016(23):244.
作者:李要喜 單位: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禮辛初級中學
- 上一篇:精密加工技術在機械設計制造的應用
- 下一篇: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監理改進對策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