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德育課程的運用
時間:2022-03-04 03:24:36
導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德育課程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小學德育課程有著高度的適切性,但在實踐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小學德育課程依然存在著主體接受限度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價值認知水平低、價值認同率低、價值踐行度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選擇德育課程內容、改革教學形式、完善德育評價體系、營造良好德育課程環境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德育課程;路徑
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中共中央高度重視在全社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出臺了許多相關文件并在集體學習中多次進行了強調,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教育部也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出臺了《教育部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強調要進一步增強中小學德育的時代性、規律性、實效性。可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小學德育課程已成為時展的迫切需求。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小學德育課程的必要性上,人們已經達成共識,其可能性表現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小學德育課程的適切性。充分認識這一點,把握這二者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是探討這一問題的邏輯起點和基礎。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中小學德育的內在同構性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小學德育具有本源的同一性,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當前我們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與價值表達,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其中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這是我們黨做出的科學定位。中小學德育作為精神文明建設范疇,是傳播馬克思主義學說的重要途徑,其根本任務是引導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品德,成為良好公民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具有較高的社會主義覺悟的社會主義者。要實現這一任務必須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同時,中小學德育作為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在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基礎上提出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小學德育的本源的同一性,即都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中小學德育的目標具有一致性,即人的全面發展馬克思以感性活動著的“現實中的個人”作為自己的理論出發點,從現實中的人的角度進行觀察,發現了人的真實境遇:異化。他認為資本主義并沒有帶來人的解放,工具理性的泛濫導致價值理性的式微;科學技術的進步使人類收獲了物質,但卻失去了靈魂,迷失了自我。針對這一異化現象,他認為要解決這一問題,實現理想社會的目標,就要復歸人的本真,重塑人的道德,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內容上著眼于價值取向、價值標準、價值目標的教育,重視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它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將主流價值觀念融入人們的頭腦當中,內化為人們自己的價值觀念,促使人們在實踐中自覺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價值取向,其實質的要求就是促進人的素質的提升,價值觀的完善,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德育作為全面發展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其目的就在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人的全面發展貢獻力量。從德育發展的歷程來看,它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展過程。在近代,德育在西方的地位是很高的,但到了17、18世紀,人們對科學的崇拜,陷入了“唯科學主義”,特別是到了20世紀,科學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占主導,人文、道德教育日漸衰微。然而到了20世紀70年代,工具理性對于技術的過分強調,各種全球問題的出現,“單向度的人”的誕生,使得人們重新思考道德問題、價值問題。因而,到了80年代,道德教育才進入一個“全面復興的時代”,各國都開始重視起來。因而,從它復興的原因來看,是為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恢復人的本能和價值理性,從而避免或減少“單向度的人”的在場。所以,從這一目標層面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中小學德育目標是一致的,即實現人的全面發展。(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中小學德育功能的耦合,即都具有人文觀照功能價值觀教育就是以人文主義價值取向為指引,引導學生用正確的價值標準來評判社會、人生以及自己的生活、生命,正確地看待社會,正確地認識人生,正確地理解生命,學會關注自己的靈魂,從而形成堅定的信仰,具有健全的人文精神,養成關愛情懷[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作為一種價值觀教育形式,具有價值觀教育的共性,因而它對個體發展的重要功能就是為他們提供一套價值標準,并養成自己的關愛情懷,以人文主義的價值取向來觀照自己的生活。而教育的本質在于“育人”,使人成為“人”。教育一旦遺忘人的存在,它就會失去一切。德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價值取向應與教育保持一致,以“育人”為根本。德育功能就是育德,培育學生的道德,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學生的人生價值與社會理想[2]。一言以蔽之,也就是要發揮它的人文觀照功能,實現人文關懷。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中小學德育在功能上是耦合的,即人文觀照功能。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小學德育課程提供了價值導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前我國的主流價值觀形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它是衡量我們一切實踐活動合理與否的最高價值準則。教育作為最基本的社會實踐活動,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價值依據,中小學德育課程作為學校教育的子系統,更是義不容辭,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中小學德育課程目標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確立起適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德育目標。二是中小學德育課程內容要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保持一致,中小學德育教材要能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這一點與知識的意識形態性是相吻合的,學校對社會知識的選擇、組織和傳遞受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影響[3]119。三是德育課程評價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評價標準,一方面,將其作為課程實施好壞的標準,另一方面,將其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的標準。
3.中小學德育課程是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載體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一個包含了價值理性認知、價值情感認同、價值信仰形成和價值行為實踐的系統教育工程[4]。具體而言,學生在價值認知的基礎上產生積極的價值態度,進而形成價值認同并內化為價值信仰,最終外化為價值行為實踐。首先,從邏輯上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這一過程與德育過程的規律具有相似性。德育過程要遵循學生的知、情、意、行諸因素統一發展的規律,但是這一過程并不像價值觀教育那樣嚴格遵守知、情、意、行一般的教育順序,它具有多種開端,所以二者的相似性使得德育課程作為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載體成為可能。其次,中小學德育的對象是廣大中小學生,德育主導是廣大中小學教師,受眾范圍廣,以德育課程作為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載體,可以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力。最后,中小學德育在內容上非常重視人生觀教育,人生觀也是一種價值觀,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一樣,旨在引導學生形成和樹立適合我國社會發展的價值觀。這一點,使它具有成為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天然優勢。
作者:董蕓 左志德 單位:贛南師范學院
- 上一篇:市場經濟下的會計管理狀況探討
- 下一篇:師愛在小學德育中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