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地理課程德育實踐探索
時間:2022-11-26 02:32:14
導語:中學地理課程德育實踐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校德育工作堅持立德樹人,突出德育為先,以德育課題為載體,積極營造學校德育氛圍,努力推動德育工作全課程滲透,從而全面提升德育工作實效。本文以地理課程為例加以說明。
關鍵詞:地理課程;德育滲透;活動載體;師資隊伍
一、突出課堂德育滲透
我校堅持寓德育于各學科教學和各項工作之中,大力推進全員、全過程育人,努力營造人人關心、人人參與、人人盡力的良好德育工作氛圍。學校明確要求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要落實好德育目標,有效利用各學科潛藏的德育點,充分發揮學科課堂教書育人主渠道作用。例如、關于地理學科,涉及許多德育內容,諸如地理辯證思想,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地理求知與創新的欲望;愛國情操,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全球意識與環境倫理;人口、資源、環境與社會協調發展的觀念;國際合作與交往;地理審美情趣等等,而其中的環境保護問題,是培養學生人地協調觀的德育重點。在課堂教學中:(1)讓學生了解,當今世界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環境污染如“噪聲污染和固體廢棄物污染、海洋污染和放射性污染、大氣污染和水污染以及土壤污染”,而生態破壞如“土地荒漠化、土壤鹽堿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壞、資源的枯竭、生物物種的減少、水土流失”兩大類;其中,城市地區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環境污染,而鄉村地區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生態破壞。(2)讓學生進一步明確,發展中國家環境問題比發達地區更加嚴重,并要求學生討論和分析其具體原因如、承受了人口和環境發展的雙重巨大壓力;經濟水平和技術水平都較落后;發達國家污染嚴重的工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等;(3)讓學生深入交流、合作探討,并提出環境問題可行性的防治措施:(4)通過區域圖、地理要素圖等各種圖像,并結合文字資料,讓學生從圖文中了解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存在的環境問題,產生的差異及原因;(5)讓學生反思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社會生產中能見到哪些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和行為?學生自己應該怎么做?通過課堂教學,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既增強了環保意識、掌握了地理知識,又提升了地理學科素養。
二、突出德育載體活動
我校更新工作思路,重視德育大格局的構建,努力實現德育創新:(1)開展大型德育活動。如、我校認真組織每周升旗儀式,為了進一步加強國旗下講話的教育意義,學校更新思路,國旗下講話,原來主要由領導講,發展到師生共同來講。每學期都進行國旗下講話征稿活動,通過嚴格把關,層層面試,最終讓部分優秀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國旗下講話,達到了教育的效果。(2)通過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加強學生思想教育。近年來,我校成立了書法、武術等14個社團,并舉辦各種形式的德育活動。我校還結合時代主題,開展各種主題教育活動。如、我校邀請法院、檢察院,稅務部門進行法制進課堂活動和召開法制講座,還與稅務局聯合舉辦了清風稅務進課堂的系列活動:稅法進課堂、青風稅務書法比賽、清風稅務排球比賽、原創稅法標語競賽等活動。(3)學校充分發揮固定的校外德育實踐基地的教育功能,并注重德育校本課程開發,積極開展德育課題研究,如、《連城客家民俗文化與思想品德教學》等。(4)我校各學科還通過學科載體,積極發揮學科活動的德育功能,讓學生在無意識的活動中接受教師有意識的教育。例如、我校地理學科,結合地理課程標準提出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四要素,在自然、社會等真實情境中開展豐富多樣的地理課堂內外的實踐活動如、地理繪圖與填圖、地理競賽與演講、地理攝影與觀測、地理調查與實習等活動,通過實踐活動,學生的“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等方面得到鍛煉,同時,學生愛國、愛鄉之情以及正確的價值觀也得到培養。
三、突出教師隊伍建設
我校重視班主任和學科教師的培訓與素質提升工作,強化全體教職員工的“全程育人、全員育人”的意識。學校定期和不定期通過班主任、教師工作例會、各種類型德育講座、班主任工作論壇和科任教師教學論壇、德育工作亮點、德育特色做法評選等形式,積極開展德育培訓和研究工作。培訓主要結合教育教學理論和思想方法,以及一些典型案例分析、優秀教師和班主任工作先進經驗,圍繞立德樹人、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這一教育主題來進行,通過培訓,有效提升教師的育人水平。例如、我校地理組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打造“雙育”辦學特色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課題研究:(1)經驗豐富的地理老教師對年青教師進行傳、幫、帶,要求新教師學習老教師的工作態度和責任心,學習老教師積極上進的拼勁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2)進行跨學科的經驗交流,讓其它學科的優秀教師給地理教師介紹先進的管理經驗和育人思路,互相取長補短,互通有無,從而提高地理新教師的教育與管理水平;(3)進行地理學科研討,主要目標是,在地理教學中,應遵循學生學習地理的心理發展規律,如何能夠有力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心理素質各方面的有效發展。如、課堂設問中如何滲透人地觀?中學地理教材哪些章節涉及環境保護問題,該如何滲透人地觀教育?地理課堂作業設計中如何滲透優秀的中華文化?如何在學生問題探究中,培養合作意識、整體意識和科學精神?如何結合當地的地理資源,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連城縣當地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哪些問題,應該如何解決?通過挖掘地理課程中的德育素材,通過探討德育路徑和開發活動載體,地理教師的綜合素養、業務能力和育人水平大大提高。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校德育工作制度健全措施扎實、隊伍充實形式多樣,學校校風學風優良,學生積極向上健康的人格和優良的品質得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得到全面提升,學校先后獲得市級、縣級“德育工作先進?!薄ⅰ拔拿鲗W?!钡葮s譽稱號。
參考文獻:
[1]2017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2019-6-23.
作者:陳立新 單位:福建省連城縣第二中學
- 上一篇:新時代大學德育實現路徑分析
- 下一篇: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德育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