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19 11:17:00

導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管理論文

一、背景材料:

材料一: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第一次提出構建和諧社會。

材料二:2月19日,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材料三: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下午進行經二十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和理論研究,著力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領,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和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材料四:2005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的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

二、含義: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①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②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③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④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⑤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全面把握和體現。

三、與教材知識的結合點:

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體現。

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系的需要。我們只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才能解決好改革發展穩定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矛盾,才能解決好改革發展穩定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矛盾,消除經濟運行中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避免可能出現的社會問題,鞏固改革成果,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才能促進社會中項事業的發展,進一步健全、維護社會穩定的有效機制,最終確保改革、發展正常運行和社會安定團結。

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的需要。黨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使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由發展社會主義無進文化三位一體,擴展為包括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內的“四位一體”。

4、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本世紀頭20年,我們的奮斗目標是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要實現這些目標,就必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5、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需要。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容,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促進各地區共同發展,才能確保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繁榮成果,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6、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實施科學發展觀是一致的。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始終要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構建和諧社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科學發展觀是從發展的角度,來解決中國為什么發展、怎么發展、發展什么的問題,是從發展的角度求和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從社會關系的協調、社會穩定的角度,來進一步解決中國的發展問題,是從和諧的角度促發展。

7、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基本方略,只有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實現民主法治,維護社會以平和正義,使全體人民誠信友愛,社會發定有序,實現政通人和、社會美好和諧。

四、怎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

(1)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五個統籌”,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3)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4)尊重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體制,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5)注重社會公平,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6)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使改革發展穩定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確保社會政治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

五、題目1:材料一:黨的十六大把“社會更加和諧”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提出來,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又把“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作為黨執政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明確提出,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材料二:建立和諧社會新理念自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以來,已在國人中取得廣泛共識。在今年的“兩會”上,代表、委員就建立“和諧社會”集思廣益,見仁見智。“和諧社會”議題成為本次“兩會”亮點中之亮點。

請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1、請你對“和諧社會”議題也談談自己的看法。

2、請你展開自己的想象,描繪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壯麗景象。

3、你所在的地區是否存在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合拍的現象?請舉例說明。

4、為了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請你為當地政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獻計獻策。

題目2:2005年2月19日,總書記在中共中央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力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作了重要講話,指出,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我國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1)請運用所學知識,簡要分析材料中所敘述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

(2)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中,中學生應當怎么辦?

六、探究與實踐:

圍繞構建和諧社會的主題,搞一次活動,請你設計活動形式,目的、內容、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