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信息技術思考論文
時間:2022-05-19 03:53:00
導語:教師信息技術思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筆者參與建設"廈門市中小學教師機繼續"網站中所涉及的有關信息教育的一些思路和正在的。其中包含了培訓網站建設本身的規劃考慮的問題;在寬帶網特定的條件下如何進行網站培訓的設計以及培訓信息源(和表現形式)的組織、制作和等問題的探討。
關鍵字:教育、培訓網站、教學模式
在教育部部署的"校校通"工程的推動下,教育信息化的工作已在全國各地中小學普及并逐步深入。學校要實現教育信息化,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還有許多。但最關鍵的問題還是教師是否掌握了信息技術。我們學校為解決這一問題,已經堅持多年的教師計算機培訓活動,每位老師都參加了校、市各級的計算機的各種培訓和考核,投入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當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得到的思考的要更多些。老師的確很忙,他們很難找到成片時間來較系統的;有一部分老師,他們也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但還未進入角色,收效不大。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在下一階段提出了:信息技術培訓工作應該充分運用信息技術,老師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應融入信息技術的應用中。實現這一目的的最好形式就是在網上開展教師信息技術的繼續教育。這就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
一、建設培訓網站,為教師提供信息技術繼續教育的新模式
以往,老師的培訓要找專門的時間,集中在同一地點進行。這對于老師繁忙的工作來說是相當困難的,大多都只能選擇雙休日或其他假期進行,了老師們的休息和整個學校教師的培訓進程。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建設一個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網站,讓信息技術為信息培訓服務。,廈門教委信息中心建設的廈門教育寬帶網已經覆蓋島內外幾十所中小學,并開始建設了教育數據中心。廈門中小學的校園網絡的建設也已基本完成,這為建設培訓網站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在市教委人事處和教育學院電腦中心的支持和指導下,我們開始規劃和建設"廈門市中小學計算機繼續教育網站"同時,開展了在網上進行教師信息技術教育模式的研究(該項目已列入"全國教育規劃重點研究課題")。
在網站規劃中,主要考慮了以下幾個問題:
(1)通過網站瀏覽,教師可了解,掌握信息技術應該學那些內容?包含教育部對中小學教師進行全員培訓的要求以及本地區對教師的具體要求等。
(2)組織教學節目源,請有經驗的老師在網上利用課堂上課(以下將重點討論)。
(3)在網站上交流各校培訓所使用的教材、講義、以及教學音像資料。
(4)在網站上開設老師的研討空間,分門別類的組織各種論題。
(5)展示老師的各種應用事例,如教學幻燈片或其他小課件等。
(6)讓老師發表教育技術在各學科應用的小論文。
(7)應用小常識等。
培訓網站應該是盡力為教師服務的,無論是想系統的學習或是有什么疑難雜癥,都可以通過網站來得到解決。讓網站加入繼續教育的服務行列,為繼續教育提供了新的模式。老師通過網站參加培訓,有以下益處:
(1)不受時間(不含直播)和地點的限制,這一點不言而喻。
(2)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實現個性化的學習。
(3)可以反復學習,不懂的章節可以重來。
(4)可以參加討論(漢字錄入必須過關),實現交互學習。
(5)可以有選擇的學習,學習針對性強,效率高。
(6)實用性強,直接針對老師的實際應用組織教學和討論。
在網站培訓和學習最主要的問題是交互性問題。當然,在網站是可以交互的,但交互畢竟沒有面對面的真實和有感情。如何來解決這一問題呢?
二、在寬帶網上使培訓更具親臨感和更強的交互功能
先了解一下寬帶網絡。網絡是傳遞信息的通道,對于在相同時間內傳遞的信息量越大,就稱該通道越寬。寬帶網絡就是可以在瞬間內傳遞大量的信息的裝備。如果我們只是傳遞文字,就不必要寬帶網。但如果傳遞的同時有圖形、聲音和影像等多媒體信息,那么寬帶網將起決定性的作用了。正在建設的廈門教育城域網絡為千兆寬帶網絡,是一個傳輸速度極快的網絡,它可以容納上百人直接上網來傳遞多媒體材料。
由于有了寬帶網絡的支持,我們的培訓網站在主講培訓內容中將大量采用視頻數據流的形式。這是因為視頻流制作上較容易,其表現形式也容易讓學習者接受。有關視頻流的產生,將在下面介紹。我們先來討論在寬帶網的培訓的三種模式,當然,它們還需應用軟件的支持:
(1)現場直接播放教學節目。先在網上公布教學節目單,定時播放。在網上的任何一個用戶在權限許可的條件下都可以收看(參加)。這種形式一般用在典型的示范課程或即時的現場教學等。它的特點是:由于網上采用廣播的形式,在整個局域網中它只需一個數據流,因而不會占用太大的帶寬即可播放質量較好的畫面,參加人數也沒有限制。依靠軟件的功能,可以實現文字的交互。即聽課著用文字的方式進行提問,講課的老師可隨時獲得,并在老師認為必要的時候給予回答,這種回答可能是他課程內容的一部分。這種交互的形式對聽者仍有親臨的感覺,效果較好。這種培訓的缺點就是必須定時,除非你錄制,否則不能重播。
(2)預制好的教學節目,分門別類的存放在中心服務器,以網頁的形式讓學習者點播收看。這樣的節目不宜過長,每個節目只須解決一個知識點,一般在3-5分鐘,學習者點播收看可隨時隨地(當然需要有聯網的電腦,下同)。并且不需要成片的時間,這對于忙碌者特別適宜。如果一個節目沒看清楚,那么可以重新再來一遍。已經懂得的節目不必點播或者只是預覽一下。這種形式能不能交互呢?由于是隨時隨地進行,老師不可能隨時等候,兩種(可并存)可以解決:一是在網頁上提供教師答疑交互版塊,老師每天在網上查詢一次,并作答。但如果學生數巨大,這種方法可能是杯水車薪。另一種方法是建立學員討論組,利用學習者這一群體進行交互,讓學習者通過討論來解決自己的疑難問題,老師也可參加點評。
(3)智能型的教學節目,這種形式在制作上有一定的難度。在網上節目源并不是一條順序的數據流,而是根據學習者在交互時提交的情況提供不同路徑的節目選段。整個節目源是由計算機編程將許多節目片段按知識的層次結構組合而成。這種節目源的難度在于事先已預置了學習者可能提出的問題,并為解答這些問題都作好了節目片段。當然,假設這樣的節目源可以滿足學習者的需求,這就無須老師在網上守侯,同時也實現了隨時隨地的學習的目的。
比較以上三種模式,它們都有自己的特點,但第二種模式是初建網時最適宜采用的模式。由于制作較為容易,大量制作節目片段,可迅速豐富網站的內容。同時也為制作智能型教學節目源建立了堅實的基礎。
三、如何制作適合寬帶網上的培訓節目源
培訓網站的主要是培訓節目源的制作。由于所有的培訓內容(文字、圖片、聲音、影像)都可以數字化,因此,培訓網站的建立關鍵就在于如何收集(采集)和組織這些數字化的培訓資料,并在網頁上展示出來。,存儲空間的成本已經十分低廉,在網站上大量存儲多媒體信息已成為可能。這里,側重討論由視頻構成數據流的信息源的制作。視頻數據流作為培訓的信息源的特點是:表現形式豐富、多變,容易吸引者。在設備和軟件完備的前提下,制作相對容易。以下討論幾種視頻數據流的制作形式:
(1)直接對老師的上課現場進行錄制。此法較為傳統,市面上各種教學VCD光盤幾乎都采用次錄制的,因而容易收集。在培訓網站上不宜直接采用,這只是課堂的搬家。
(2)對與信息技術內容的培訓,它有一個特點:即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在機的屏幕中表現的。選用一種抓屏軟件,錄制來自屏幕演示的培訓內容,它仍是一種視頻數據流的形式。目前,常用的抓像軟件有HyperCam、Screenrecorder等。筆者采用的是:CamtasiaRecorder(先入為主)。該軟件已經為制作這類的教學資料的設計了許多十分實用的功能。如:抓屏的范圍可以是整屏、窗口、自定或可變化的;錄制時可將你對著麥克風的話音同步錄制,也可后期加入;屏幕演播過程鼠標的表現可以用各種動畫色塊突出表現或更換鼠標指針的圖案;提供了編輯功能等等。如果演講老師能學會這種錄制形式,只要找一個僻靜的地方,一臺電腦和一只麥克風,自己一個人就能完成全部的操作。
通常,把它們轉換成視頻流的形式(如realplay、),特別適合在網上點播。在網上如何組織視頻節目源是一個值得的。我們的做法是,把一個較大的知識體系分為許多知識點,每一個知識點錄制成一個視頻小片段,每一個小片段的長度控制在3至5分鐘。每一個小片段被組織到網頁上,可以用帶超鏈接的小標題表示,甚至可以帶上一小段文字說明,讓學習者決定是否點擊它。
四、如何讓培訓網站充分發揮其特有的功能
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網站其目的是培訓老師掌握信息技術,并將其于教學中。那么,如何來實現將自己的學習溶入信息技術的應用中?設想,利用培訓網站的上載功能,給老師有機會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如自己制作的POWERPOINT的作品或個人網頁等;對于那些還不能上手的學習者,我們可以設計在網上置放某一作品的半成品,并告訴最終要完成的目標和一些提示或幫助。這樣可以降低其制作的難度而達到學習者直接參與的目的。網上可以提針對學習內容配套練習和測試題目,可以直接在網上測試自己的學習效果。由于計算機是智能的,如果你的學習過程在網上都有記錄(根據IP或登入帳號),通過網上編程,可以對學習者的學習進行跟蹤和評估,并能給出下一步學習的指導意見。
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網站應該成為教師進行網上教學的示范。我們建成的寬帶也必將運用于教師的教學活動中,老師如何設計網上的教學活動?如何通過網絡與學生在新的環境和空間下進行交互和溝通?本培訓網站的本身將成為一個事例。老師參加信息技術培訓時,老師為該網站的學生(學員),體會在網上如何學習(接受)知識。同時,網站提供老師的實踐空間(主頁空間和上載機制)。這時,老師是網站上自主網頁的主人,通過該主頁和他所教的學生進行交互學習,從而學到了在網上從事教學的本領。這就是該網站最主要的目的!
當然,這只是一個實踐基地。廈門教育寬帶網建設的同時,正在積極的籌建應用于教學的數據中心(IDC)。這一中心的功能雖很多,但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讓老師在網上進行各種教學活動。通過我們培訓網站訓練的老師,將比未經過培訓和訓練的老師更容易適用這種在未來將應用十分廣泛的教學模式。
五、結束語
本文所涉及的內容是我校(廈門一中)網絡中心的老師們和市教育學院同行們正在進行的"廈門市中小學教師計算機繼續教育"網站建設過程中的一些思路和正在研究的問題,應該說,這些問題還未反映整個培訓網站建設的全貌。網站在形成一定規模后(而不是等到成熟后)將對外。網站正加緊施工,可望成為廈門教育寬帶網建設后的第一個具體的應用。我們也希望通過這一網站與關心這一課題的同行們一起研究(將設置專門討論版塊),使網絡的應用能扎扎實實的在教育行業中展開并取得成效。
- 上一篇:黨建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思考
- 下一篇:科學發展觀農村改革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