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育質量構建與對策探討論文
時間:2022-07-20 03:40:00
導語:教師教育質量構建與對策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學生的村長與教師素質密切相關,構建高職院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對提高高職院教師的教育、教學、科研能力,保障高職院人才培養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由于我國的高職院是由過去的中等職業學?;蛑袑T盒I穸鴣恚處熽犖檫€存在結構不盡合理、素質有待提高等問題,在教學、科研等方面離國家所要求的高校教師素質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提高高職院教師的質量,增強其教學、科研能力,對高職院教師進行繼續教育(以下簡稱高職院教師教育)是一個十分迫切的問題。
一、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
我們知道,高職院教師教育是政府、教師培訓機構、高職院校的共同責任,任何一方工作質量的缺失都必然會妨礙高職院教師教育的順利推進。在此,我們將保障體系的組織構成確定為:高職院教師教育的法制建設系統、高職院教師教育經費保障系統、高職院教師教育質量評估系統、教師培訓機構教育質量管理系統,以及高職院本體的教師教育質量保障系統。
我們進一步認為,上述五個子系統在整個質量保障體系中所處的層面是不同的。用發展的眼光看,“我國高職院教師教育也將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繼續教育一樣走向‘校本化’。也就是說,要真正持續保障并提高高職院教師教育質量,就必須充分發揮高職院本體的力量,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比绱丝磥?,高職院教師教育質量保障的立足點,應該在于高職院本體。健全的高職院教師教育外部質量保障體系,是整個保障體系的條件和支柱。在目前形勢下,外部質量保障體系對高職院教師教育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
1.法制保障系統
我們認為,高職院教師教育法制保障系統的構成,有如下四個相互聯系的過程。
(1)加強教師教育的立法工作與制度建設。立法對于教師教育來說,是由國家立法機關按照立法權限和程序,制定有關教師教育的規范性文件的活動?!傲⒎C關應盡快出臺《教師教育法》,就教師教育的主體、權利和義務、學習類型以及設備、條件保障等措施,做出法律上的規定,并以國家的意志力強制實行。在《教師教育法》的指導下,有關教育行政部門在制定高職院教師教育的實施細則時,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加強執法力度,努力提高各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培訓機構、高職院校,尤其是高職教師的參與意識和法制意識。當今嚴峻的現實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教育的政策法規貫徹不力,導致培訓機構的培訓質量不高,以及由此而引起高職院教師教育狀況的不景氣。加強執法力度,就是要求各級領導者、高職院校及培訓機構,提高認識,規范其教師教育行為。
(3)盡快開展高職院教師教育的司法工作。即司法機關對教師教育執法中發生的爭議進行審理和裁決。其主要作用是:保證國家、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高職院校與教師的繼續教育權益不受侵犯,并得到有效的保護。由于諸方面的原因,我國高職院教師教育司法工作尚未開展。隨著我國高職院教師職位競爭的加劇和依法治教的深化,高職院教師教育中的司法問題必然出現。有關部門應該未雨綢繆,切實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
(4)加強高職院教師教育的法制監督工作,形成高職院教師教育法制監督管理系統。高職院教師教育法制監督,是指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社會團體和人民群眾,依據有關法規,對教師教育活動是否合法有效而進行的檢查督促和糾舉行為。我們認為,應將高職院教師教育教育督導工作列入教育督導工作范疇,制定出督導制度,并設立高職院教師教育專職或兼職督導員。還應充分發揮社會團體監督和群眾監督的作用,以形成完整嚴密的高職院教師教育工作監督體系。
2.經費保障系統
高職院教師教育經費保障,是指高職院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運行的財力支持。它由各級相關主體提供必要的經費,以確保高職院教師教育質量的穩定提高。我們參考相關研究成果并結合調查情況,提出如下高職教師教育經費保障思路。首先,從世界范圍來看,教師教育不斷向一體化方向發展,“我國高職教師教育經費應實行政府、學校、教師本人教育經費共同分擔的模式?!币话銇碚f,在進行教育中,每位教師需要支出的經費項目有:學費、教材費(書籍/資料費)、伙食費、交通費、住宿費等。學費是教師培訓機構維持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部費用,是教師教育成本的主體。由于各個培訓機構的師資和辦學條件不同,所收取的學費也不一樣,每次培訓的費用一般在500——300。元之間,相對于其它的費用來說,這筆費用比較大,因此這筆數目較大的支出可以由政府斥資,并根據標準直接將經費撥給培訓機構,以防教師教育經費的流失;教材費和伙食費具有個人消費的性質,可由教師本人分擔一部分,學校補貼一部分;交通費與住宿費可由學校承擔。這是因為在高職院校公用經費中,也有教師進修學習的費用。從現存經濟發展水平看,一般的高職院校都有支付這些費用的能力。教師脫產進修學習有因公出差的性質,學校有承擔其差旅費的義務。誠然,上述只是就有關高職院教師教育經費保障的主體及其具體操作,提出了些許的建議。我們認為,只要政府、學校和教師本人能夠齊心協力,主動承擔起相應的費用,高職院教師教育經費保障系統必將是嚴密的。
3.教育質量評估系統
高職院教師教育質量評估,是根據教師教育的目標和要求,運用科學的方法,通過系統的信息收集,對高職院教師教育質量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由于評估具有鑒定、診斷、激勵、調節等重要功能,所以在整個質量保障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重要的是,評估必然會引起主、客體雙方有效的信息溝通。這些,對整個質量保障體系的正常運行,都會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認為,一個科學合理的高職院教師教育質量評估系統,至少應該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對培訓機構的辦學質量評估與資格認定,以規范其教育活動。二是培訓機構對每一次教育活動的質量評估。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對培訓機構的評估應有下列一些指標體系:教師教育行政管理的評估,包括培訓學校領導班子、辦學思想、組織機構以及制度建設等方面;教師教育教學管理的評估,包括教學管理的目標、教學管理的隊伍、教學管理過程,以及課堂教學質量等方面;師資隊伍建設情況,視其是否有一支思想過硬、教學過關、科研能力較強的專兼職結合的教師隊伍。另外,還應對培訓機構的教學設備是否齊全、教材建設是否科學、圖書資料是否齊備,以及經費投人是否有一定保證等進行評估。對那些不能通過資格認定的培訓機構,政府應及時提出批評、警告,屢次未能合格的,應刪減其業務范圍,甚至采取吊銷其培訓資格的處罰。在辦學質量評估與資格認定的要求下,培訓機構只有大力提高自己的教師教育質量,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二、高職院教師教育培訓機構的健全
1.健全教師教育培訓機構
作為高職院教師教育具體實施者的教師培訓機構,在整個高職院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培訓機構培訓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師對繼續教育的積極性及其綜合素質的提高。一個完整的高職院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必然要求各級培訓機構教育質量管理系統的健全。建立科學的培訓機構和繼續教育質量管理系統,首先在于各培訓機構對高職院教師教育重要性要有正確認識。教師培訓機構應該將教師教育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上加以考慮,狠抓質量,真正完成它們應該完成的各項培訓任務。其次在于培訓機構的各方面建設。國家應該在財政上保證培訓機構的硬件建設,如校舍、教學設備、資料補充等方面的合理配置。在此基礎上,教師培訓機構應該大力加強教師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這是保障高職院教師教育質量的重點所在。就教師培訓機構來說,我們認為應重點做好兩方面的工作。其一,調整人員。加強對教師隊伍的績效考評,引人競爭機制,“能者上,庸者下”。在通過多渠道、多形式提高教師素質的同時,對經過自學仍不能勝任教師教育工作的教師,要調離教學崗位。其二,充實隊伍。一方面堅持高標準招攬人才,充實專職教師隊伍;另一方面要根據實際需要,從高師院校、名牌大學、研修院所以及教育行政部門,聘請一批既有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和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又樂于為高職院教師教育獻力的人員,擔任學校兼職教師。
2.樹立正確的教師教育觀念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構建高職院教師教育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關鍵,就在于高職院教師和管理者對繼續教育要有正確認識,并在行動上進行積極實踐。高職院教師應該認識到,新世紀的教育對教師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教師崗位競爭日趨激烈,欲在教育系統中有所作為、或者穩固自己的教壇地位,就必須不斷地接受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否則,他們必將落伍并為聘任制所淘汰。所以說,參加繼續教育不僅是高職院教師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師提高自身競爭力的需要。他們不但要接受政府部門、教師培訓機構和任職學校安排或者組織的專業培訓活動,更要在日常工作中主動學習,認真反思,深人研究并大膽地實踐。他們必須認識到,接受培訓是義務,要求培訓是權利,自覺參與是關鍵。當然,要切實有效地推進高職院教師教育,并確保教育的高質量,學校管理者的組織安排措施是前提條件。只有管理者將之作為一項經常性的、必需達標的工作去對待,教師教育工作才有可能見效。
在教師與院長對教師教育有了正確認識的基礎上,“校本培訓”是高職院教師教育內部質量保障的又一重要途徑。同時又能為“培養學習型教師/創建學習型學校”做好堅實的奠基工作。“‘校本培訓’是一種以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學校為基礎,輔之以大學或師資培訓機構提供必要課程和人員而開展的師資培訓模式,是對已有的各種師資培訓模式進行反思后提出的。”這種培訓模式的最大特點是,培訓需要產生于教育的實踐,培訓場地主要在任職學校。我們認為,要使校本培訓成為高職院教師教育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有力因素,最為關鍵的問題是建立一個可實際操作、運行的校本培訓方案框架。
3.構建合理的教師教育校本培訓方案
首先,應當組建校本培訓工作組,由院長牽頭負責。在校本培訓過程中,培訓工作組具體負責校本培訓開發、組織及其實施,以保證校本培訓的有序性。其次,應當選定合適的培訓形式和模式??刹捎霉潭ㄐ问?,或者以教研組、班級為單位的靈活機動形式。培訓的固定形式,指的是學院規定每周工作日的某一時間(2節課為宜)為培訓課時。培訓模式有知識更新模式、能力提高模式、行為修正模式、實事求是模式、行動研究模式等等。“校本培訓”是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組織能力、學生全面發展,以及提高家長教育子女能力等方面為主要目標,通過教育教學、現場討論等活動,來培訓全校教師(含職工)、院長、學生及家長的一種全員性教育形式。運用得當,“校本培訓”應該是高職院教師教育質量保障的最佳方式之一。
三、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知道:高職院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由內、外部質量保障體系構成,并且內外部質量保障體系又分別由幾個子系統組成??梢?,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必須在實踐上確保高職院教師教育內、外部質量保障體系的有機結合,從而形成強有力的質量保障合力。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教師培訓機構是外部質量保障體系的主體。政府(教育行政部門)通過督導評估、政策指導等手段,規范教師培訓機構的行為。通過經費保障、學校評估等手段,督促高職院校積極有效地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這樣,就首先確保了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教師培訓機構必須及時向政府(教育行政機構)反饋有關信息,為教師教育工作的規劃提供詳盡、真實的原始材料。同時,教師培訓機構應該苦練內功,具體實施高職院教師教育工作,切實保證教育質量。作為內部質量保障主體的高職院校,必須通過校本培訓、培養學習型教師、營建學習型學校、教師進修等手段,積極地參與教師教育工作,并做到密切聯系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教師培訓機構,爭取這些部門能對本校教師教育工作予以幫助與支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構建起內、外部有機結合的高職院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切實提高高職院教師的綜合能力。
- 上一篇:創先爭優實踐活動的實施報告
- 下一篇:創先爭優實踐活動進展情況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