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德育工作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08 03:44:00
導語:小學德育工作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堅持“六個利用”.全方位、多渠道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和提高的過程。注重生活實際,全方位、多渠道地整合教育資源,增強教育合力,才能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
1.充分利用集會形式對學生進行遵紀守法教育
遵紀守法是對每一個公民最起碼的要求,是建設法治社會的根本保證。集會是學校向學生灌輸遵紀守法教育的最好形式。應充分利用各種集會,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教育,如聘請司法機關工作人員、警察到校作法制講座;組織觀看教育影視片;學校領導定期作法制教育報告;優秀班主任作專題經驗匯報等,從而形成“全員育人,齊抓共管”的教育氛圍,使法制走進校園,使學生更多地了解法律,更好地接受法紀教育。
2.充分利用班會對學生進行社會公德教育
每個人生存在一定的社會空間,都要接受約定俗成的道德規范,遵守大家認同的社會公德。小學生認知和分辨能力有限,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社會公德觀,是教育的必須。班會是對學生進行社會公德教育的主陣地,要充分發揮這個主陣地的作用,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日常表現和思想動態,針對社會、家庭、校園、班級存在的不良現象、事例,開好每一次班會,進行細致入微的教育。
3.充分利用重大紀念日,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
活動是德育工作的有效載體。在抓好常規工作的同時,利用各種重大節日、紀念日蘊涵的道德教育資源,有效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如“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七一”黨的生日、“十一”國慶節等等,都是具有紀念意義的重大節日,以這些節日為切入點,持久開展系列教育活動,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了解這些節日的來歷,開展墻報、手抄報比賽,進行文藝聯歡活動,可以加強黨史國情教育,提高德育的功效。
4.充分利用升國旗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升國旗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形式,堅持升國旗制度,培養學生對國旗、國歌、國徽熱愛的情感,做到會唱國歌,認識國旗,了解國徽的涵義,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讓學生切實感受在國旗下成長的歷程。
5.充分利用班隊活動,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教育
人的榮辱是非觀念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通過各方面影響和教育逐步形成的。少年兒童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是非、善惡、美丑觀念。對于他們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班隊活動是教育學生形成良好行為規范的最好方式。班主任、德育教師應充分運用班隊活動,經常開展諸如“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做個好公民”、“我為班級添光彩”、“社會呼喚文明,你準備好了嗎?”等主題班隊活動,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學生行為規范的教育,矯正學生的不良習氣,引導學生健康發展;加強學生間的溝通與監督,促進班級的健康發展,使學生講文明,守誠信。
6.充分利用社會德育資源,進行革命理想教育
以少先隊為主體,依托關工委、家長學校、少年軍校、校外輔導員等社會德育資源,把革命紀念館、文物古跡、雄偉建筑等作為校外德育基地,組織學生參觀采訪,通過家鄉的巨大變化、先進人物的優秀品質感染學生,鼓舞學生,教育學生,激勵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樹立崇高的革命理想,以國家利益至上,正確處理個人得失,立志為祖國建設作出積極的貢獻。二、堅持“六個結合”。有計劃、多形式地開展思想道德教育
德育工作應避免空洞的說教,而要因地制宜、講求實效、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切實提高德育的效果。
1.把思想道德建設與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結合起來
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是小學階段德育的主旋律。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就要結合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教育引導學生深入社會,融入生活,開展體驗教育,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獲得民族精神的真切感受,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覺傳承民族傳統,成為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維護世界和平、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的一代新人。
2.把思想道德教育與“爭優創先”活動相結合
“爭優創先”是學校教育的一種激勵機制,也是德育不可缺少的方法。學校積極開展各種“爭章奪星”的教育活動,讓學生行文明事,做文明人,關愛班級,珍惜榮譽,從而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和優秀個人品質。使學生在活動中鍛煉意志,培養能力,在競爭中發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3.把思想道德建設與愛家愛校愛國相結合
“愛家”、“愛?!?、“愛國”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基礎工程。開展思想道德教育,要從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小處著眼。從細微處教育引導?!凹摇笔敲恳粋€人賴以生存的港灣,如果每個人都像呵護生命一樣深愛著自己的家,有了這樣的情感基礎,誰還能不愛培養教育自己的學校?誰還能不深愛著養育自己的祖國?在長期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中,堅持情感教育,選取“愛家”的生動事例,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鼓勵學生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就能為培養學生的愛祖國的高尚情操奠定堅實的基礎。
4.把思想道德建設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科教學是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并利用學科德育教學資源。結合學科知識特點,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讓語文、思想品德課陶冶學生的心靈,塑造學生高雅的品質;讓社會、自然課開啟學生科學思維能力;讓數學課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學生的民族豪情;讓美術、音樂課熏陶學生的審美情趣;讓體育課鍛煉學生頑強的意志和競爭、拼搏、進取的精神。
5.把思想道德教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
生活是道德最重要的老師,有了道德體驗實踐的平臺,就有了道德情感的源泉。相對于德育活動少,整體規劃容易跟著社會“熱點”、“中心”走的弊端,學校德育要走校內外相結合的路子,讓學生把社會實踐中獲得的感性認識通過“唱、跳、畫、講”等他們喜聞樂見的課外活動形式表現出來,使學生的道德經驗得到積累和交流分享,引發道德意識的共鳴,使道德情感逐步從感性走向理性。當“教育要求”變成“學生需求”時。道德教育就會顯示出勃勃的生機。
6.把思想道德教育與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
思想道德教育還應積極采取學校與家庭、社會相結合的方式,努力發掘三種教育方式的各自優勢,形成綜合教育合力,盡量清除“死角”,提高德育效果。學校定期召開家長會。共同探討教育子女的方法,交流體會,溝通關系。班主任經常家訪,了解學生思想上存在的根本問題,與家庭共同做好學生的工作。經常邀請“五老”(老干部、老戰士、老教師、老模范、老科技工作者)和地方黨政領導來學校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講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的新形勢,使學生的思想緊跟時代的節拍。
- 上一篇:淺議舞臺美術的表現方式
- 下一篇:女性繪畫自述性特征藝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