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教育中小學德育論文

時間:2022-04-25 03:17:10

導語:養成教育中小學德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養成教育中小學德育論文

一、通過抓突出主題的養成教育,沒有削弱學校的德育,反而使小學德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增強

德育需要培養生成的要素可以說都是非智力因素?!胺侵橇σ蛩氐闹T基本因素分別獨立地發揮作用”,“某一基本因素有突出發展,就可以在智慧活動中取得非凡的成功。”“智力因素的水平不厭其高,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則應適當(非智力因素的)水平過高或者太低均不能取得最佳效果。”(沈德立,教育科學出版社:《非智力因素與人才培養》第8頁、10頁)我校抓住“秩序、禮貌、友愛、上進”這一組教育主題,以突出“主題性的養成教育”來統攝學校的德育工作,教師感到工作實在,落到實處,教育的憑借恰當,措施具體易操作,教育效果好,學校風氣近幾年來一直保持在良好狀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突出“秩序、禮貌、友愛、上進”意識和習慣的養成,學習生活井然有序,學習熱情高漲,積極向上參與各種活動,學習成績名列會師鎮小學前列,受到家長和社會的好評。

二、充分證實了當前小學德育教育的主題應是“秩序、禮貌、友愛、上進”

我們重點進行了以“秩序、禮貌、友愛、上進”為主題的養成教育研究,能否體現小學養成教育的充分性和全面性,這是研究課題必須回答的問題。從理論方面,小學養成教育的憑借和依據是《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而“秩序、禮貌、友愛、上進”這一組主題就是通過對《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進行分析、研究提煉出來的。更為關鍵的是,通過實踐研究,證明了突出“秩序、禮貌、友愛、上進”為主題的養成教育帶給學校的是良好的秩序,學生文明習慣的養成,班風校風的進一步良性發展,學生積極上進,努力爭先。良好的育人環境在主題性的養成教育中得到張揚,師生的進取心理在主題性的養成教育中得到更好的激勵,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意識在主題性的養成教育中得到增強。通過反復的良性的重復強化,在學生的頭腦中印刻下“秩序、禮貌、友愛、上進”這一組詞語符號,學生成年后,這些詞語符號一定會在他個人人生的各種十字路口和關鍵階段,起到良好的“提醒、警示、強化”作用,為學生個人在人生中不斷成長進步發揮良好的自我督促、激勵作用。我們認為,從積淀學生人格核心的要素來看,“秩序、禮貌、友愛、上進”,這些主題都是兒童人格核心中需要積累的因素,是必不可少的。這些要素能夠在日常教育活動中自然地培養習得,日積月累,終成品質。這五種品質雖然相互聯系,但每一個品質所反映的內容畢竟不同,不能相互覆蓋和相互代替。在教育過程中不提倡對幾種品質同步進行齊頭培養,分步推進是必要的;如果條件不允許,在一定的時期內只能進行一種品質的養成訓練,教師也必須具有訓練其他品質的意念,從而使教育游刃有余,生動而具有后續性,實在中蘊藏著前瞻性,單進中體現出整體性,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構建出適合我校特點的“主題性”養成教育內容體系

我們把小學“秩序”教育分解為三大塊:即學習上講秩序、活動中講秩序、生活上講秩序。每一塊又列出若干條目,每塊、每條都是在“秩序”的統攝下,為突出“秩序”服務的。學校將這些要求通過不同的方式向學生宣講、展示,讓學生熟悉它、理解它,在學校生活中踐履它,長期規范,經年積累,學生的秩序意識逐漸形成,秩序習慣逐步養成,為良好校風的形成、保持、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在“秩序”教育的基礎上,我們研究探索出《禮貌教育內容體系》《友愛教育內容體系》《上進教育內容體系》,并分步實施驗證它們的操作性、實用性,通過教育實際的摸索,完成了我校主題性養成教育內容體系框架,為今后更好地開展養成教育提供了憑借。

四、克服了德育中的空洞做法

德育的倒置現象即通常所說的“小學進行共產主義教育、中學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大學來抓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這是德育空洞做法的直接后果。德育特別是小學德育,主要是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打基礎,也就是我們所提出的為學生的人格形成積淀良性要素??梢欢螘r期中,為了突出德育的所謂方向性功能,在小學德育中高唱口號,用不切實際的空洞口號來作為具體的教育要求,用遠大的方向性要求來作為操作性目標,師生無法把握,只有緊跟唱口號,呈現出一派虛假的德育繁榮?!翱毡丶?,假襯空,虛假教育出歪風”,不切實際的空洞教育只能培養強化人們的兩面性個性,陽奉陰違,投機取巧,作風漂浮,好高騖遠,最后給個人和社會造成損害。我們從最基本的、最實在的“秩序、禮貌、友愛、上進”著手,以它們為主題開展德育工作,強化“秩序、禮貌、友愛、上進”意識,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教導學生要做一個“守序、懂禮、協作、上進”的人。如果現在在校園中遵守學校生活秩序,長大成人后進入社會生活,就會自覺地遵守社會秩序。我們堅信,一個“守序”的人,決不可能走向社會的反面;相反,一個不切實際的人,很有可能成為危害社會的人??梢?,克服空洞教育是多么重要。

作者:賈宗敬單位: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會師鎮南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