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視域下小學德育發展路徑探討

時間:2022-10-15 09:51:27

導語:文化育人視域下小學德育發展路徑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育人視域下小學德育發展路徑探討

新課改的實施,使小學德育教育發生較大的變化,學校的德育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較大的挑戰,小學德育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實際的德育效果與預期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小學生是中國未來的希望,所以必須要加強小學的德育教育,關注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使培養的學生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合格的接班人。

一、文化育人視域小學德育綜合概述

1.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文化”一詞,即指校園文化,又指德育文化。文化育人就是要發揮校園文化的作用,抵御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幫助學校對人才進行培養,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學校良好的校風、班級良好的班風,學生良好的學風都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健全學生的人格。時代背景發生變化,小學進行德育,就要從新的角度來進行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德育質量,獲得較好的德育效果。

2.小學德育

小學德育是整個德育教育過程中最基礎的教育,是培養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奠基工程。小學德育與其他時期的德育存在差異,小學德育主要是根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思想以及身心發展的規律進行教育,小學德育實際上是社會實踐活動,是將小學生的內在品質進行外化,轉變為具體的實踐活動。小學德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健全人格的學生,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

二、小學德育教育中的問題

1.忽視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

學生在小學階段,年齡一般都在6到12歲,這一時期的孩子具有服從、喜歡模仿的特點,對于權威較為迷信,整個人對于規則的理解較為薄弱,理性較差。一些學校開展德育活動時,忽視了這一時期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行著不遵循規律的教育。近年來,然而很多不適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與審美情趣的曲目如“騎馬舞”,“鳳凰傳奇”成為“熱曲”,這些曲目都非常成人化,不適合兒童的審美和發展需求。

2.德育“讓位”現象

國家要求加強學生的德育,并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仍有些學校受傳統的“重智輕德”觀念的影響,在進行學校德育時將其放在次要地位,將考試成績作為學生的實際考核的標準,面對現在逐年增大的升學率,教學資源配置的差異的現象,學校將德育讓位于文化課的學習,在遇到學校的重大事件或考試時,德育課都成為犧牲對象,尤其是在年終考試時,德育變成學校教育中可有可無的對象。

3.學校德育脫離生活實踐

一些學校德育很多都是停留在口號上,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口號特別響亮,但德育落實不在行動上。在進行德育授課時,所教授的內容脫離實際生活,德育變成空談。教師在進行德育活動時,主要進行教材知識的傳授,教師單方面進行授課灌輸,并不給學生做示范。德育教育一方面教育學生要珍惜資源,另一方面自己卻在食堂吃飯時吃剩一大盤而丟掉。脫離生活與榜樣的德育,導致效果不理想。

三、文化育人視域的小學德育發展路徑

1.根據身心發展的規律,進行有序德育教育

基于德育中存在的問題,充分考慮到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小學進行德育教育時,考慮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需求。低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小學,對德育課程不了解,可以開展“我上小學了”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學習各種上下課禮儀;并舉辦一些低年級德育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中年級學生對校園環境熟悉了,對老師性情也了解了,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顯出不同層級的個性,對老師的要求不再“絕對服從權威”,可以設計“小窗口大世界”等校園實物管理愛護活動,讓學生在管理中探索,在探索中學會承擔責任。高年級學生由于青春期的躁動與叛逆,變得異常浮躁不安,為了幫助學生鞏固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強化良好的行為習慣,順利完成小升初的過渡,“青春多美好”健康課、制作畢業紀念冊、畢業典禮、畢業旅行等等,讓畢業生們在體驗中學會尊重與感恩。由此可知,學校在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就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有序的開展德育教育活動。

2.德育教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小學德育加強要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例如舉辦實踐活動,將對學生的德育落實在生活實踐中。為此,學校設計了一系列的生活教育活動,如校園快樂小農夫、酵素制作、給校長的一封信理財練攤活動、日行一善、做個少年思想家等等。學校德育可以進行勞動教育,開展“校園快樂小農夫”活動,把學校樓頂堆上土壤,科學老師帶領學生分批參與勞動生產,為瓜果蔬菜除草澆水施肥,既認識了植物的生長特性,又培養了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品質。學校德育還可以舉辦與“德育”相關的板報比賽,讓學生能夠切實的接觸到德育內容,對于自身的行為習慣進行調整、改正。小學可以將一個月的中旬作為“德育周”,在這一時期,讓學生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并養成良好的習慣。

四、結語

小學德育主要是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在文化育人的視域下,小學要加強學校的文化建設,用良好的校園文化來影響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和思想道德。學校在進行德育時,要與時代背景聯系起來,建設的校園文化應該適應時展的需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的德育教育文化實際上也是精神文化,在對小學生德育教育時,注意培養小學生的思想品質,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在德育文化中成長,成為全面發展的學生。

作者:殷淑貴 單位:河北省廊坊市第一實驗小學

參考文獻:

【1】朱曉梅.基于文化育人視域的小學德育發展【J】.教書育人,2015(32)

【2】宋維維.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3】雷順妮.雅行教育:小學德育工作的新路徑【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