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高年級德育課程評價探索
時間:2022-12-03 03:05:06
導語:小學高年級德育課程評價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學生互評是德育評價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小學高年級德育課程中開展同學互評,對促進學生品德成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還應該在內容選擇、環節設計、時間保障和教師指導等方面多用心探索,保證學生互評的有效性,使學生互評成為廣受歡迎且有說服力的一種評價方式,最終對促進學生道德素養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關鍵詞】學生互評;德育課程;策略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品德發展和個性塑造的重要時期,不但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教育,更離不開朝夕相處的同學的互相影響。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獨立能力和控制能力逐步加強,自我意識逐漸深刻,他們開始關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在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同時,他們能夠以具體的社會道德行為規范為依據,對周圍的人和事進行道德判斷,對自己和他人能有較客觀的評價。筆者在所任教學校的六年級學生中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結果發現:86%的學生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73%的學生認為別人給自己的評價能幫助自我提升;57%的學生喜歡同學之間互相評價;92%的學生認為同學之間互相評價是比較準確的。評價形式的受歡迎度依次是文字評價、口頭評價、打分評價,學生最希望得到的評價是優點和缺點兼有。為此,筆者在高年級德育課堂中進行了學生互評的探索,有幾點收獲和感悟。
一、開展學生互評給課堂注入了活力
首先,學生互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促進彼此了解,取長補短。在互評過程中,學生們發現了很多平時未曾注意到的細節,看到了同學的閃光點和自己的不足,通過比較找到了差距,從而由被動接受變成了積極主動地參與。在互評過程中,互相交流和合作機會較從前大大提高,不但增進了彼此了解和同窗感情,對提升溝通能力、鍛煉合作精神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使班集體形成了互相學習、良性競爭的氛圍。第二,學生互評促使教師在教學中更注重因材施教、科學施教。為了有效開展學生互評,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兼顧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學業狀況、人際關系等因素,要不斷采用各種有效策略解決在學生互評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比如:互評能力的差異問題、學生互評的積極性問題、學生互評的公正性問題,等等。這就促使教師要不斷反思教學方式,不斷嘗試新的教學策略,更科學地實施教學,促進了教師自身的發展。第三,學生互評提高了德育課程的有效性。因為課內課外,同學之間的交流是最廣泛的,課堂中的知識傳授能否真正落實到行動上,落實到實際生活中,學生看得最清楚,這就為德育課程促進學生社會性發展起到了很好的監督作用,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供了一條途徑。
二、開展學生互評要注意的幾點策略
1.選擇合適的內容進行學生互評。德育課程的教學內容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學校、家庭到社會,從個體素養到群體形象,從古今中外到天南地北,可謂包羅萬象,但并不是每一個教學內容都適合開展學生互評,教師應該有所甄選。例如:對五年級學生適合開展學生互評的內容為《我為母校添光彩》《誠信最可貴》《寬容與理解》《安全伴我行》等,六年級學生適合開展互評的內容為《拒絕不良生活習慣》《勞動成果要愛惜》《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責任與擔當》。這些內容非常適合通過同學之間常態化的相處進行觀察和積累,并通過學生互評來完成整體評價,這類評價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需要在一個階段中不斷觀察、反復評價的。每學期初,教師公布本學期的互評內容,讓學生有清楚的目標,并帶著任務去觀察同學,同時也能時刻審視自我的日常行為。2.設計合理的環節便于學生互評。學生互評是對德育課程進行科學、全面評價的一種嘗試,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在評價過程中的專注度和持久性會有欠缺,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互評的過程中還要通過精心設計合理的環節來增加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完成評價任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學習《誠信最可貴》一課前,教師向學生有獎征集誠信和失信的班內實例,不能署真名。被錄用的實例,將寫進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作為辨析題供大家討論。這個活動參與率很高,被教師錄用的實例比教科書上更貼近生活現狀,為課堂教學增色不少。因為實例來源于自己的班級,大家在討論中更熱烈,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進行了同學互評,對學生的教育指導作用也就更強了。又如:在《安全伴我行》的學習中,教師設計了“做客”活動,請同學之間互相約定時間,到對方家里去做客,不但考察對方待人接物的禮節,還要觀察記錄家庭中的用電安全情況,最終得出一個專題評價。這個活動,不但得到了學生的喜愛、家長的支持,還增強了德育課程的實效性。3.提供充裕的時間開展學生互評。在調查中,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互評形式,而且喜歡書面或口頭評價優缺點,那么教師就應該給予充裕的時間開展學生互評。在實踐中,筆者一般在每節課中留5~10分鐘的時間用來同學互評,對課外延伸類的活動評價,則給予半節課甚至更多的時間進行交流和互評?;ピu時間充裕了,評價結果就更顯公正、全面、客觀。只有在時間上有了保障,互評才可以真正實現人人參與。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選擇一對一、一對幾、幾對一、小組對小組等多種方式,也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個體能力交替使用書面評價、口頭評價、打分評價等不同的形式。另外,一定要指導學生在評價中從辯證的角度去組織評價語言,對同學的表現既評缺點,又夸優點。教師同時應關注被評價對象的情緒,避免出現評價的負面心態。4.注重全程的指導促進學生互評。學生互評可以幫助教師全面了解學生,還能形成互幫互學的氛圍,但在整個互評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依然起著重要作用,更是學生互評能否真正促進學生品德發展的關鍵所在。比如:一些個性內向或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同學,如果同學評價過于直接,會打擊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或者出現一些難堪的局面,帶來負面效果。這時,教師就應該在安排互評對象時提前考慮,精心設置名單,使評價者和被評價者之間的表現差異不能太懸殊,雙方的評價能力必須相當,個性上如果能達到互補則更佳。同時,教師也應該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經常進行提示性教育,如在互評中講求客觀公正的意義和要求,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評價別人既是對別人負責,也是自身責任心強的一種表現。
當然,學生互評的結果對教師最終形成學期綜合評價僅起到參考作用,并不是絕對的,進行學生互評的目的是為了發揮群體教育的力量,使學生更快地認同德育目標,實現自我提升??傊瑢W生互評在小學高年級德育課程中的探索,使品德評價多了一種受學生歡迎且有說服力的評價方式,雖然它對教師和課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對學生的發展是極為有利的,值得大家共同探索,使之更易操作和更有效果。
【參考文獻】
[1]檀傳寶,品德評價的否定之否定[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09(2).
[2]盧健.“學生互評”現狀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2(3).
作者:吳晨媚 單位:浙江寧波市海曙區信誼小學
- 上一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德育滲透
- 下一篇:改革開放40年德育事業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