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班主任在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
時間:2022-04-03 09:46:38
導語:小學班主任在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對于擔任班主任的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在語文學科教學當中進行德育滲透是非常重要的。筆者就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德育教育的滲透狀況進行了有效分析,并且論述了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學科當中有效滲透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此基礎之上,分析了小學語文學科當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的相應策略。筆者希望通過本次探討為小學階段學生德育教育發展提供相應參考。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語文學科;德育教育
在新課程改革過程當中,教育部門對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學要求,首先語文學科是小學階段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載體,而作為小學階段班主任的語文學科教師,更應該注重語文學科教學與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并且有效地將德育教育滲透于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科教學過程當中,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實際研究和分析過程當中,我們發現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的教學與滲透,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效果并不太理想。通過分析我發現,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當前的很多小學主要重視學生的升學問題,而忽視了德育教育。由于學校的教學要求,因此大多數語文教師整體上都是以學校學生的智力教育為主,從而忽略了德育教育,使得教育過程當中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偏差狀況。在調查當中發現,大多數的班主任教師在進行語文學科教學時,他們更加注重的是對語文學科教學內容的分析,讓學生進行反復的練習,卻忽視了學生德育方面的教育,這并不利于學生價值觀念的培養和形成。同時,在調查中還發現部分班主任教師已經重視起在語文學科教學過程當中進行德育滲透的重要作用,但是他們在教學當中依舊習慣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在教學時他們對學生寄予了更多的希望,希望學生能夠在思想和行為方面快速提升,卻忽略了語文學科教學最為基礎的教學任務,因此忽略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這種教學狀況嚴重地顧此失彼,最終導致學生語文素養得不到整體提升。還有一種比較嚴重的情況就是,學生在教學當中的主體地位作用并沒體現出來,班主任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德育教育內容是否被學生所掌握,希望學生能夠通過德育擁有更好的行為品格,從而忽略了小學階段學生個人價值觀念的養成,這種狀況也是小學德育教育與語文學科結合過程當中出現的偏差之一。
二、小學班主任在語文學科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重要意義
德育教育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科教學當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地推動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進程,對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基本道德修養的提升有著很大的作用。小學階段班主任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時,應將德育教育的內容融入到語文學科當中,使得兩者能夠有效結合,在教學過程當中能夠讓學生有效地認識到自己在思想道德修養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教師就可以根據這些學生的實際狀況有目的性地選擇適合學生的德育提升的教學內容,繼而進行有效引導。這樣學生就會通過班主任教師的合理引導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觀念和意識,在不斷積累的過程當中,逐漸形成學生自己的道德修養。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科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通過學科教學有效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而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和提升。相關的要求和教學實際表明,班主任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當中進行德育的有效滲透作用非凡。小學班主任在語文學科教學過程當中,經常會在課堂上讓學生分析文章當中所出現的人物的形象、狀態、思想及人格,或者通過閱讀讓學生解讀文章當中人物形象的品格特點。學生在有效分析和對文章深層次解讀后可以得出自己的看法,在這個基礎上,教師才能夠有效地指出良好優秀的品格對于學生發展和生存的重要作用和意義。這樣不僅能夠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還能夠將德育教育有效導入到課堂當中,加深學生對于良好品質的深刻理解,從而促進學生對提升道德觀念的個人認知,為學生構建出個人道德體系的相應標準,這樣就能夠讓學生的基礎道德素養得到不斷提升。
三、小學班主任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一)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根據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他們身心發展的具體狀況來說,學生的個人認知水平和他們的個人感知能力還有所欠缺。學生并沒有足夠的分辨能力對是非善惡進行辨別,因而小學班主任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過程當中進行德育滲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個人思想水平,培養他們的道德修養,同樣這也是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主要以一些思想豐富,文章詞藻優美的內容為主,通常小學語文學科的文章都散發著生命的活力和對生命的闡釋,也同樣是對文章當中人物形象高尚情操的描述,這樣能夠培養學生對善惡美丑的有效辨別能力。小學階段語文學科的教學特征就決定了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班主任教師不僅應注重學生語文知識的傳授,同時又要將德育教育內容融入其中。因而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內容滲透是小學班主任進行語文學科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二)語文新課程標準教學的要求。語文新課程改革對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有了新的要求,因此班主任教師在進行語文學科教學時,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及知識的擴展,同時也應該更加注重學生德育教育的有效發展,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道德素養得到有效提高,這也與小學生德育教育的相關目標相呼應。因此小學班主任在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應該將語文學科與德育教育的相關目標進行有效整合,這樣不僅能夠使小學語文學科發揮德育教育的相關作用。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道德修養和審美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因此小學班主任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是非常重要的。(三)學生素質教育培養的需求。在小學教育過程當中,將德育教育滲透于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是當前我國社會發展和教學的實際需求。當前的社會發展需要具有更高道德修養和才能的新時期人才,因此不僅要有更加專業的技能,還能夠擁有與其文化修養相符合的道德水平。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當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對于學生來說,這是他們接觸到的最為正式的德育教育,而所接觸到的教學內容也都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德育元素,對于小學階段學生思想水平的提升以及道德修養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四、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滲透的相關策略
(一)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班主任教師應該在語文學科教學過程當中構建起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也能夠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班主任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應該將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確實落實到實踐教學過程中,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能夠更好地感受到班主任教師對于他們的愛護和關心。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克服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所產生的抗拒心理,讓學生能夠形成積極求知的心理狀況,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自己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修養,讓學生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學習和人生。如果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班主任教師依舊以以往的教學形式對待學生,會讓整個課堂變得沒有生氣,在學生出現問題時,教師對學生批評和挖苦,就會增加學生的抵觸心理,這種狀況將無法實現語文學科的育人作用。(二)有效挖掘教材當中的德育內容。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當中有許多優秀的德育內容,班主任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時,要善于發現教材當中的德育內容,并與學生的實際教學狀況相融合,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層次的挖掘。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學會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還能夠將教材當中所蘊含的深層次德育知識內容發掘出來。通過各類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好地領悟并掌握德育的思想和意義,學生就能夠更好地規范自己的日常行為,從而更好地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三)在課堂上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將語文學科作為一種藝術將其形象化教學,是學科教學的重要特點。語文學科并不一定運用枯燥的說教形式進行教學,而通過較為生動具體的形象刻畫反映主題內容,教學效果更好。因此班主任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時應把握教學的基本點。有心理學家明確指出,創設合適的教學氛圍和教學情境能夠有效地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發揮學生的個人潛能。因此班主任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時,應有效發揮語文學科的特有功能,創設出豐富多樣的教學情境,將德育內容滲透其中。例如在學習《長城》這篇文章時,班主任可以讓學生分成小組模擬導游,引導大家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同學之間相互協作,將所介紹的內容補充完整。通過這樣的教學情境的創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他們擁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同時學生也會了解到長城是我國古代文化的輝煌象征,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這種語文學科與德育的有效融合,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個人審美觀念,對于學生的道德情操、綜合素養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科其本身蘊含著非常豐富的德育教育內容,因此,班主任教師在進行語文學科教學過程當中,應充分發揮出語文學科培養學生道德素養的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當中,班主任應善于發現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內容并有效地滲透于每一個環節當中,讓學生在接觸語文知識的過程當中,不知不覺間也提升了自身的道德素養,這對于小學階段學生人格的形成以及學生德智體美的整體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教師應發揮自己的能力,有效發掘教學過程中的德育素材,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將德育內容有效地滲透于每位學生的內心,讓每位學生都能夠成為適合祖國發展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武瑾.試論小學班主任在語文教學時的德育滲透[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8(36).
[2]孫杰.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J].新課程(小學),2014(1).
[3]武瑾.試論小學班主任在語文教學時的德育滲透[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8(36).
作者:王芳 單位:甘肅省民樂縣新天鎮周陸小學
- 上一篇: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應用
- 下一篇:小學德育教育觀察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