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德育管理現狀調查思路

時間:2022-04-21 11:12:18

導語:中學德育管理現狀調查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德育管理現狀調查思路

一、調查方法

(一)文獻法通過閱讀已有研究成果,了解當前德育工作的研究現狀及成果,尋找理論依據,形成理論框架。

(二)問卷調查法

這次調查選取了我市A中和B中的部分學生、學生家長為調查對象。

(三)訪談法

與部分學生、教師、校領導進行談話,了解他們對當前德育管理工作的看法和建議。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德育管理中成功的主要表現

1.設有較健全的管理機構,較完備的管理制度A中和B中均有一名副校長主管德育工作,設有德育處協助班主任做好學生工作。這兩所學校分設初中部與高中部,制定了統一的管理思想;又根據初、高中學生的特點,設立了不同的制度。德育處基于學校的管理思想,設有《德育處工作細則》,明確德育主任、德育處老師、班主任的工作職責,對學生的要求和獎懲機制。2.開設班會課、政治課等德育課、德育活動,加強學生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A中和B中每周一早上都舉行全校性晨會,會上會安排一名學生進行國旗下的講話,演講內容圍繞最新發生的國內外大事和全校學生中最近出現的典型事例,大大加強了德育的莊嚴性和及時性。在班會課上,班主任結合班級情況、學校開展活動的情況進行主題班會;回顧上一周同學們的表現,做出獎懲:以精神獎勵為主,如點名表揚、集體鼓掌、將名字寫在教室里的光榮榜上;如表現不佳,會拿到班主任的批評信,須交給家長簽字。每周均開設政治課,這是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徑。學校還結合各種紀念日,如五四青年節、學雷鋒紀念日、國際禁毒日等開展宣傳活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3.社會各界關注學生的成長學校所在的街道、派出所對學校有一定的關注,周邊的居委會及派出所都積極支持、配合學校做好工作,保證周邊環境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如在上下學高峰期組織民警協調校門口的交通,保證學生們的安全;武警部門積極配合學校開展軍訓活動、進行法制教育等。

(二)存在的不足

1.全員德育意識有待提高在訪談中德育處的教師們都談到,學校對于學生的學習給予了高度重視,但對于學生的品德問題,往往認為是班主任、德育處的工作,其他科任教師經常表現出與己無關的態度,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全面展開。在對家長的問卷調查中,約有73.6%的家長認為學校的道德品質教育對孩子的未來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但在“您最關心的是孩子的A(學習成績),B(思想品德),C(文體特長),D(身心健康)”這一問題上,約有52%的家長選擇了“A(學習成績)”,約有42%的家長選擇了“B(思想品德)”。2.德育活動對學生缺乏吸引力對于學校開展的讀書、辯論賽等活動,兩所學校的學生都普遍認為是有益的,但積極參與的學生占的比例不多,A中約有30%的學生積極投入到活動中,B中僅約有5.2%的學生會積極參與。在給“你最希望學校開展的活動”排序中,A中學生最希望開展的是郊游野營、文藝聯歡、軍訓,B中學生最希望開展的是郊游野營、文藝聯歡、體育競賽。在給“你最需要學習的內容”排序中,A中學生認為他們最需要的是:自我保護常識、個人修養、交通規范,B中學生認為他們最需要是:文明公約、行為規范、自我保護常識。校方應該切實了解學生的興趣與需要,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開展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活動,激起學生們的參與熱情,避免德育活動形式化。3.學校沒有成為影響學生的最主要途徑調查問卷顯示,對于“對你影響最大的德育途徑”,A中約有85%的學生選擇了“來自父母的教育”,其次是來自同學、朋友和網絡,只約有5%學生回答是“來自課堂德育教育”;對B中學生來說,對他們影響最大的德育途徑是網絡(約35%),其次是同學、朋友(約20%)和父母(約20%)。學生們認為,來自父母的教育貼近生活實際、形象直白,相較課堂上教科書式的教育更易接受;網絡作為作為時代的產物,緊跟時代步伐,能夠及時提供新鮮資訊,同時網絡呈現的內容豐富、生動、有趣。在對“學校德育途徑所發揮作用的大小”排序時,兩所學校的學生都認為思想政治課的作用最大(B中約有40%的學生將其排在第一位)或者比較大(A中約有25%的學生將其排在第一位);但在訪談的過程中,學生們說到,政治課上老師們都在傳授知識,這對于提高道德認知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取得好成績也有幫助,但學生們缺乏道德實踐,往往會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知行不合的情況。學生們均認為在各科教學中受到的影響最小,認為科任教師在課堂上只是在傳授知識和考試技巧。4.德育實效性仍需加強學生們認為所在學校比較重視學生們的思想品德,但學生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如學習自覺性、主動性,行為習慣、心理素質上依然存在問題,說明學校還需加強對學生們的教育與管理。(1)有些學生的學習自覺性、主動性不夠通過上表可以知道,①對于課堂上老師的提問,做到認真思考并積極發言的學生只分別約有7.04%和1.72%;對于沒有弄懂的問題,分別約有10.37%和29.90%的學生置之不理,學習的自覺性有待繼續提高。②分別約有9.26%和30.24%的學生不能按時、獨立完成作業。③面對娛樂活動的誘惑,分別約有14.81%和19.93%的學生無法抗拒。(2)學生存在不良行為習慣通過上表可知學生的行為習慣存在以下問題:①分別約有10.38%和44.67%的學生上課不專心、總開小差。上自習課禁不住跟同學聊天的同學分別約有40.37%和49.48%。經常缺席或遲到的學生分別有10.0%和29.9%。②罵人、說臟話的現象比較嚴重,分別約有34.81%和64.60%的學生有此不良習慣。B中約有24.75%的學生有隨地吐痰、亂丟垃圾的習慣,A中學生雖無此不良習慣,但在公共場所看到有紙片、果皮、飲料袋等垃圾,約有19.62%的學生置之不理,B中學生則有64.61%選擇了置之不理。在食堂就餐時,分別約有5.19%和28.12%的學生選擇插隊。在上述現象中,B中的情況均比A中更為嚴重。(3)一些學生心理素質欠佳通過上表可知:①當與同學之間發生矛盾后,會及時、主動與對方和解的只分別約有30.37%和25.43%,A中還約有24.81%的學生選擇與對方不相往來。②當被同學激怒時,雖無學生選擇大打出手,但僅約有40.37%和30.58%的學生能較好控制自己的脾氣??梢?,要加強對學生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問題。

(三)對現存問題的原因分析

1.學校外部學校德育是一種社會性活動,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學校德育的效果,加之現如今的媒介傳播工具十分發達,通過網絡、媒體,學生們能夠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信息,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學生難以區分良莠。在訪談中,有些學生也說到,對于一些罵人的口頭禪,一般來自電視、電影與網絡上;“而且大家都在說”。約有24.53%的家長認為社會環境是影響孩子道德品質的主要因素。家長們雖然認為孩子的品德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有重要作用,但更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如何。學生們在訪談中說到,回到家里,父母問得最多的是“作業做完了嗎”“這次考試在全班(全年級)排第幾名”;課余時間往往奔波在好幾個輔導班之間。2.學校內部由于社會主要用升學率來評價學校的好壞,因此學校教育往往以升學為目的,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的傾向,將絕大部分是時間都放在提高學習成績上,削弱甚至放棄了德育的目的。作為德育主渠道的政治課往往以講授的方式向學生灌輸政治理論,脫離學生的實際,忽視學生的主體性,無法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并不能使學生真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在與個別教師的訪談中,有的老師也承認在備課與上課的過程中很少設定德育目標,認為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應該依靠政治課或者語文課。

三、結語

通過這次調查可以看出,我市中學德育管理中既有成功的一方面,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同一問題在不同性質學校間的嚴重程度又有不同。學校德育工作者應該正視出現的問題,積極尋找問題的真正原因,對癥下藥,結合學生的發展特點、重視學生的需求,切實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學校要整合學校各德育管理要素,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體制;提高教師素質,樹立育人為本、全員育人的觀念,通過各學科進行德育滲透;豐富德育內容、優化德育途徑,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下健康成長。學校還應善于結合社會力量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如和相關部門、企事業單位建立共建單位,形成社會教育網絡。加強與學生家長之間的聯系,溝通學生在家在校的情況和學校的工作情況,使學校德育工作與家庭教育步調一致。

作者:謝璐璐邱佳佳工作單位:海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