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花園生命體驗德育課程分析

時間:2022-04-03 10:03:53

導語:秘密花園生命體驗德育課程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秘密花園生命體驗德育課程分析

【摘要】良好的品德修養是一名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應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準則?,F階段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時常出現課本理論知識與實際踐行能力不統一、學生成長空間有限、體驗能力不強等問題,這些教學活動中的諸多阻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身心成長,給思想品德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帶來了許多困難。為了更好地解決以上問題,我校圍繞生命體驗,傾心打造了深受師生歡迎的“秘密花園生命體驗課程,以期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促進他們學習能力與品德涵養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生命體驗;德育課程;主題引領;家校聯合;學科整合

成立于2009年的濟南泉景中學小學部自建校以來,一直都在關注著每一名學生的身心成長狀況,并以“讓每個生命綻放光彩”為學校的理念指導,認真落實每一項教育活動。社會環境的變化以及不同文化理念的沖擊,使學生的教育問題面臨更多的挑戰,在與學生的朝夕相處中,我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深知必須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使班上的每個孩子都能收獲希望與成長。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各項教學活動,我會在遵循現有辦學理念的前提下,積極與校內德育團隊的其他成員相互交流、深入探討,在學校原有整體課程架構的基礎上,整合各種資源,圍繞生命成長,打造獨特的德育課程體系。

一、結合學生實際,構建活動課程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通過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與積極、健康的情感是每名教育工作者應關注的教學重點。我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會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鼓勵他們暢所欲言,敢于將自己當下的觀點表達出來,也會針對現階段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以及某個主題開展寫作活動,將他們豐富的情感以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學生往往也會積極配合我的行動。有一名學生在作文中寫道:“我向往這樣一所學校,那里不僅有方方正正的教室,親密無間的伙伴,還有屬于我自己的秘密空間;我向往這樣一所學校,那里不僅有對生命的尊重與信任,還有每天不同的快樂體驗……”看到學生的深情表白,我深受感動與啟發,也敦促我采取進一步行動給學生創設一方理想的平臺。通過我校德育團隊的用心研究、反復論證以及精心籌劃,“秘密花園”生命體驗課程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出現在了學生的學習活動之中。為了能夠使課程內容與學生的關聯度更高,我們采取了學生自主管理的策略來推動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首先,學校會給出指示要求每個班自主認領土地,找到自己最滿意的活動地址。接到通知后,各個班級的學生便以小組為單位在校園的各個角落積極選址、調查、研究,在反復研究勘察之后,學生大多根據自己的調查體驗向學校提交了研究報告,取得了良好的調研效果。此外,為了能夠保證本班活動的科學性與全面性,有的還請來了家長中的專家來幫助他們出謀劃策。學生家長不負眾望,分別從學校地勢特點、年級樓層分布、土質的各種先天條件等因素入手進行了深入地分析,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而在運行的整個過程中,教師只是在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一定的支持,并盡可能地鼓勵他們在最初的班級申報到選址調查、設計到運土、土壤選擇到植物選擇、管理到養護等方面都由學生親自參與,促進他們自主選擇能力與分析判斷能力的全方位提升,達到了較為理想的課程效果。

二、發揮教育優勢,承載德育功能

作為一名德育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涉及許多理論知識的講解,然而講解的過程并非只是說教課的全程體現。德育作為一種最真實的教育體驗,對于學生的學習與身心成長有著巨大的幫助,如果只是單純將其以理論課的形式呈現出來,那必將是固化的,也是單調的,既不利于學生知識的深入吸收,也無法將德育教育的內涵發揮出來。因此,廣大教育工作者應轉變教學思路,讓開發的課程成為教育思想、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這與現階段新課改強調的教學理念也是不謀而合的。良好教育課程的打造需要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協作配合,在用心籌劃、共同實施的基礎上,在課程整合的過程中提高教師的課程執行力,從而建構一個完整的德育體系。除此之外,廣大教育工作者更應具備前瞻性,將教育活動拓展至課外的每一個環節,通過有序地實施與整合,凸顯德育課程的細節與內涵。為了能夠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同學科的教育工作者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美術團隊從與學生商議花園美化方案開始,再到帶領孩子們走出教室,帶領孩子用筆尖發現生命之美;數學團隊通過認識面積、周長、規律、土壤深度、各種調查匯總等方式用數學的角度觀測生命,數學與科學學科還聯手進行了“秘密花園探尋記活動”;科學團隊、品生品社團隊帶領孩子們普及植物屬性、了解植81物成長特點,向全校介紹多種植物的生長習性;與此同時,熱愛勞動、珍惜糧食、團結協作的意識就在點點滴滴的瞬間進行伴隨著生命的成長;語文團隊與學生們一起看植物成長、寫秘密日記、話生命成長,有的班級進行分享會;少先隊帶領學生們開展的“曬秋”“曬收”“水培地瓜大賽”“小動物開放節”……,通過各學科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與付出,這里已經成為了學生們探究問題、了解知識的沃土。不僅如此,善良的孩子們走進其他班級、走進老師辦公室,在分享美食的同時,還給我們全校普及低鹽知識,并且發起節約糧食、杜絕浪費的倡議……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顯著提升。

三、直面現有問題,開展深度研究

學生在進行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阻礙與困難,如何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與不足,將問題轉化為課題,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直面的問題。例如,四年級的學生進行花草的移植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他們經歷了許多失敗的體驗,有的學生甚至直接找到我,向我詢問:“魏老師,不是都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嗎?”針對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我并沒有直接予以解答,而是與學生一同展開了分析與探究,與大家研究澆水量的多少、植物本身的問題以及其他不可控因素,引導他們總結原因,分析問題。又如,四年級(8)班的孩子們種植的大多是黃瓜、茄子等農作物,比起這些他們更羨慕別人種植的嬌艷的花朵,針對這一問題我請班上學生進行了集中討論,并借助問卷調查表進行了相關數據的統計,在分析數據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另外的思考:如果你的人生也如這花園里的植物,如果讓你選擇,你是選擇燦爛但又花期短的花?還是選擇生命力持久但不張揚的植物?同學們又圍繞這一個個疑問展開深度討論,有失便有得,接受生命中的平凡與起伏等的人生哲理問題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他們的心里……由此可見,這種生動的案例每時每刻都在我們的身邊演繹著,學生的成長空間無限,只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善于利用,就可以促進學生德育品質的不斷提升。

四、結語

總之,現有德育教學理念的弊端在于學生只能夠從課本中了解一些理論性的知識,無論在學習的深度還是理解的角度等方面都存在著一些不足,因此廣大教育工作者應打破原有的教育樊籬,拓展現有教學內容的深度與廣度,以主題引領、親身體驗的方式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校園,走進社區,走進大自然,在生活中深入挖掘教育資源,讓孩子們在娛樂中受到教育,在體驗中得到成長,從而真正讓每個生命綻放光彩。

參考文獻:

[1]潘琳.小學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探析[J].陜西教育,2016,(7):88.

[2]余金香.有效加強小學階段德育教學的舉措[J].讀與寫,2019,(03):185

作者:魏靖 單位:山東省濟南泉景中學小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