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抗戰故事贊中華民族精神
時間:2022-01-02 09:18:48
導語:講抗戰故事贊中華民族精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6年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播出的36集電視劇《鍛刀》,取得了該頻道近五年來最高收視率,同時也成為央視近三年的“收視王”;該劇的網絡點擊率超過15億次,其社會效益更是在近年播出的戰爭劇中居于前列。業界專家認為,該劇是一部“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兼具傳播力和影響力”的精品劇作。作為一部全景式展現滇軍英勇抗戰的史詩性電視劇,《鍛刀》以滇軍血戰臺兒莊、武漢保衛戰、滇西抗戰、海城起義、昆明起義等戰爭史實為藍本,講述了一群來自云南昭通的愛國青年投身滇軍,遠離家鄉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傳奇故事。該劇既是一部可圈可點的優秀戰爭題材劇,同時又是一部突出云南特色、講述云南故事的“地域電視劇”。
一、云南題材電視劇的新模式
近年來,“講好中國故事”的時代使命已經深入到每一位文藝工作者的內心,成為文藝工作者、新聞出版與影視機構進行文藝創作的時代課題。影視劇在“講好中國故事”上具有先天優勢,其講述形式最易為大眾接受,傳播速度也很快。在這種背景下,一批國產優秀電視劇努力“講好中國故事”,并受到了國內外觀眾的歡迎。其中,《甄傳》、《士兵突擊》、《媳婦的美好時代》等電視劇率先走出國門、進入國際市場,參與建構著國外觀眾心目中的中國形象。在“講好中國故事”的使命感召下,國內眾多省份的影視工作者也開始注重講好本地故事,并通過這些故事把本土文化、資源和優勢推薦到省外,地域歷史文化題材電視劇的火熱就是具體表現。云南作為我國少數民族聚集、地理氣候條件特別、歷史文化悠久、旅游資源豐富的邊陲省份,其地方歷史文化故事獨具吸引力,因此關于云南地域特色的影視劇創作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近年,一些云南題材電視劇如《金鳳花開》、《茶頌》、《木府風云》、《滇西一九四四》、《中國遠征軍》等就憑借精彩的“云南故事”贏得了廣泛好評,走出了云南,走向了全國。在此前云南題材電視劇大受歡迎的基礎上,電視劇《鍛刀》依靠云南本土作家,繼續挖掘云南題材,講述云南故事,被譽為是“云南人寫云南、創造云南更大影響力的影視佳作”。《鍛刀》的最大特色是其劇本由云南昭通本土作家團隊合力完成,以昭通本土人、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夏天敏為核心的昭通作家團隊深度介入劇本的創作和改編。他們在創作前參閱了關于中國和云南近代史的眾多材料,走訪了多位云南籍抗戰老兵和相關文史專家,本著“還原歷史、還原事實”的歷史劇創作原則,使劇本充滿了情懷、充滿了云南和昭通元素、充滿了昭通人的血性,使劇本的地域性不再是一個地理符號。該劇以昭通兩個少數民族村寨的家族恩怨為故事起點,講述了昭通兒女和滇軍艱苦卓絕的抗日歷程,將私人和家族恩怨最終都統一到國家和民族安危中,將云南人的民族大義演繹得感天動地,豐富了觀眾心目中的云南形象。該劇也被專家認為是有“時代特征、中國氣派、云南特色”的精品劇作。
二、民族題材與抗戰題材的完美結合
少數民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員,在各個歷史時期,少數民族和漢族共同建構著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在走向全球化的進程中,少數民族的一些特有文化正在逐漸消失,而要“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云南故事”,必須充分利用這些地域元素和民族元素,使中國特色和云南特色更能深入人心。近年來,影視市場涌現出多部優秀的云南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比如《金鳳花開》、《茶頌》、《木府風云》等,這些作品較好地表現了云南地區少數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近年來,抗日題材劇不斷掀起收視高潮。一些地域性的抗戰歷史也進入電視劇創作領域,為抗戰劇增加了新的維度,也在不斷激勵全國人民珍惜和平,熱愛國家和民族的寶貴資源。云南作為抗戰史上中國通往東南亞戰場的交通要道和支援抗戰的重要區域,其抗戰歷史同樣重要,近年來就有《滇西一九四四》、《中國遠征軍》等電視劇創作播出,并成為抗戰劇中獨具特色的精品劇目。而《鍛刀》同時容納了民族主題和抗戰主題,并把兩者結合起來,成為云南題材電視劇的一個新鮮樣本??箲痤}材是一個特殊的歷史題材,這一關鍵歷史因素可以把少數民族的民族特性和家國意識充分展現出來,《鍛刀》的主創團隊就是深刻把握了這點。《鍛刀》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從昭通彝族村寨走出來的熱血青年,他們身上既有彝族兒女的血性和仗義,又有民族和國家面臨危亡時每一個中國人都有的家國意識,他們的抗戰既是保衛彝族,又是保衛中華民族。同時,該劇對民族性格進行了細致的刻畫,彝族人民豪放、善良的民族性格在戰爭中得到了充分展現。電視劇《鍛刀》通過抗戰這一歷史因素,使彝族和彝族人民的獨特性得到了升華,通過戰爭使起初的山寨、家族和婚姻矛盾讓位于國家民族矛盾,把民族主題融入到抗戰這一重大主題之中。
三、抗戰劇向“重人物挖人性”的轉折
近年來一部分抗戰劇在故事情節的設置上越走越遠,導致抗戰“神劇”的出現。觀眾在抗戰劇中看不到戰爭中的人和人性,因此很難與其產生共鳴。另一方面,一些抗戰劇注重宏大敘事,以“大場面和大人物”吸引觀眾。有專家表示:“事實上每放大一個元素,拍攝的難度都呈指數增加,最后的結果是很難讓觀眾買賬?!笨箲饎“l展到這一步,必須尋找新的出路,否則只會惡性循環。電視劇《鍛刀》的播出,給了觀眾一種新鮮的抗戰劇收視體驗?!跺懙丁繁局皬拇筇幭鹿P,小處著墨,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憑借劇中人物情感的豐富、命運的曲折、形象的飽滿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該劇運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從彝族村寨里江小刀這樣的普通小人物入手,把一個個有血有肉、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展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看到抗戰滇軍的真實形象,看到包括滇軍在內的中國軍人在戰火的洗禮下,逐漸被“鍛造”成抵抗日軍、保家衛國的英雄。劇本以小見大,通過演繹全民抗戰中最小個體的愛恨情仇,把民族存亡與具體的人物命運融合在一起,使宏大的抗戰主題具化為具體人物的抗戰經歷。《鍛刀》由此也成為國內戰爭劇創作發展中的一個轉折點,即從之前的“重情節輕人物”,發展到“重人物挖人性”的新階段。因此,可以說該劇是對中國抗戰劇類型拓展的一次積極探索。
四、肯定了云南人民在抗戰中的重要貢獻
在對日抗戰時期,云南既是中國正面戰場的大后方和戰略基地,又是中印緬戰場的戰略結合部和最前線。為支持東南亞的對日抗戰,云南各族人民作出了巨大貢獻,修建了滇緬公路、中印公路、機場、輸油管道等關乎東南亞對日作戰命運的交通命脈。在中國對日抗戰前線,也有云南各族人民的身影,先后有42萬云南人民參軍抗日。全面抗戰爆發后,云南派出第60軍、第58軍、新3軍三個整軍走出云南、開赴前線抗日,先后參加了二十多次重大戰役,在血戰臺兒莊和血戰中條山戰役中,十多萬云南各族兒女為國捐軀?!跺懙丁芬栽颇献拥艹鍪】箲馂閮热荩疃壬婕傲嗽颇先嗣駥箲鹱鞒龅木薮鬆奚@一史實,這在影視劇中是首次,在文藝作品中也不可多得。電視劇《鍛刀》整體的故事情節及發展過程都是依照當年滇軍抗戰路線而來,全部人物的命運和故事都發生在60軍出滇抗戰、血戰臺兒莊、回滇駐防、和平起義的歷史背景下。該劇以云南昭通彝族青年江小刀、蕭以恒等云南兒女出滇抗日所經歷的種種劫難和愛恨情仇為線索,為觀眾形象生動地展現了抗戰中云南各階層人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奔赴前線,英勇作戰、勇于犧牲,挽救民族危亡的感人歷史。劇中不斷提到“云南”、“昭通”等關鍵詞,讓觀眾記住了抗戰中的云南力量,這也是對云南人民在抗戰中英勇作戰的充分肯定?!跺懙丁酚辛Φ卦忈屃酥袊目箲鹗侨珖髅褡宓目箲穑ㄔ颇显趦鹊闹袊械貐^的各民族人民,都曾為抗戰的全面勝利貢獻過力量,作出了巨大犧牲。
作者:付煒煒 單位:太原師范學院
- 上一篇:淺析有線電視的維護工作
- 下一篇:有線技術網絡中數字電視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