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探索

時間:2022-06-01 03:19:09

導語:新時代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時代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探索

摘要:近幾年間,伴隨著新時代創作所面臨的問題和新的要求,電視熒屏可謂被新生力量霸屏,玄幻劇、偶像劇不斷涌現,層出不窮。這些擁有強大粉絲基礎的“網絡IP”,成為“網生代”受眾的新寵,收視上賺得盆滿缽滿。但是在此之間,依舊沖出了像《小別離》《好先生》《歡樂頌》這樣引起觀眾喜愛并熱議的現實題材電視劇。在大熱的“強IP”和眾多的偶像劇面前,這三部電視劇的收視率意外全部突破了1%,可以說完成了一次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完美“逆襲”。本文以電視劇《小別離》為例,探尋新時代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創作和發展。

關鍵詞:電視劇創作;新時代精神;現實題材;提煉生活

在眾多的電視劇題材中,最常見的題材應該就是現實主義題材,但這是一塊看起來容易但實際并不好啃的骨頭。作為熒幕???,緊貼生活的現實劇是觀眾生活的調味劑,觀眾對其一直有需求,并不是偶然的興趣。然而一直以來,創作扎實、直擊要點的現實題材作品并不多見?,F實題材電視劇也因此成為被創作者們公認的最難駕馭的題材之一。也就是所謂的“寫奇容易,寫常難”。成功的現實題材作品能夠引起社會廣泛的討論,而在其他類型劇橫霸影視劇市場的洪流中,若能夠取得驚人收視效果,更能激勵劇作者創作的熱情,形成現實主義題材的“逆襲”。那么在如今媒介變革環境下,新媒體飛速發展導致趣味快速趨同又快速分化,現實題材電視劇是如何在層層夾擊之中逆襲的呢?

一、找準現實社會的情緒,成為收視“爆款”

1.對社會情緒的體貼與關照

越是平凡的現實題材,越能夠切中當今社會的某一個話題,因而能在眾多網絡神劇IP夾擊中強勁逆襲而上?,F在的觀眾群越來越趨向成熟,越來越關注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電視劇。獲得收視率亮點的首部關注中學生留學題材的電視劇《小別離》,從特殊的視角再現了中國式親子關系特征,在子女教育及中產家庭國民生存狀況的視聽敘事過程中,受眾不斷在觀劇過程中產生熱點話題,帶動了整體的收視效果。在收視率統計數據中,《小別離》獲得了連續12天的收視冠軍,互聯網播映量也達到了近百億,微博話題討論突破20億,成為當時無法替代的熱播現代題材劇王?!缎e離》不僅僅收視叫座,豆瓣評分也高達7.9分,具有較高的藝術造詣,在叫好與叫座上獲得了雙重豐收,被網友戲稱為“既為父母發聲,又為學子發聲”的經典電視劇。

2.對敘事與對比關系的經典呈現

《小別離》的敘事采取了平行并聯結構,將三個家庭的三種生存狀態進行了并列描述,不論是平民、中產還是富人家庭,均有對應的典型子女,學霸與平民組合、學生與中產組合、學渣與富人組合,展現了較為平衡的社會生態網。三個家庭的孩子們在中考的過程中,讓家庭產生了不同程度及不同角度的焦慮,體現了別樣的社會人生。而劇中的具體細節橋段,不論是追星還是寫小說、玩手機、打游戲或者飼養寵物,均是青春期孩子叛逆的經典體現,與生活現實具有高度的共鳴感。與此同時,父母所面臨的情感危機、婚姻問題以及職場問題,也是當代成年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面臨的重大事件。可以說,《小別離》是名副其實的當代人生活縮影及話題的來源,不僅有益于我們教育孩子,也是不少家庭的縮影。二、貼近現實生活的視聽原生態塑造原生態影視語言與行為的藝術魅力,帶來現實沉浸感。

貼近現實生活的原生態臺詞是《小別離》與受眾之間引發共鳴的另一個因素。劇作的真實來源于細節的真實,除與時代生活貼近的畫面之外,語言真實是該劇最能體現生活本質屬性的亮點。劇中女兒在媽媽旁邊會不斷聽到熟悉的嘮叨:“你今天進不了前100,你就進不了重點高中,你進不了重點高中,你就進不了重點大學,進不了重點大學,你等于這輩子都完了?!泵鎸ι鲜鰺o法辯駁也無法改變的嘮叨,劇中學生們所作出的種種選擇行為,包括改卷子分數、大哭大鬧、出走玩耍等,均在現實社會中頻繁出現。在與學習有關的一切抗爭中,我們也能夠看到被量化了的指標,分數成為衡量學生與家長關系親疏、和諧的唯一指數,也是表現雙方生活幸福與否的最重要內容?!缎e離》中的諸多生活里真實的行為表現和經典臺詞,讓受眾具有了強烈的代入感和共鳴感,這是該劇給予現實社會生活最大的關照與理解。

三、挖掘日常生活片斷的深刻意義

1.小事件在生活中的大意義

近年來掀起風潮的現實題材電視劇,有一個與以往顯著不同的特點是:不再是沒有深度的無病呻吟,不再肆無忌憚地揮霍情感以制造戲劇沖突點,不再浪費套路一致的故事而困在家長里短之中。這從以往長期霸占屏幕的婆媳大戰等家庭倫理劇走了出來,跳出了同質化的庸俗題材。主流受眾從中老年轉向中青年?!缎e離》雖然沒有完全走出以家庭關系敘事的模式,但它將現實題材電視劇所追求的藝術精華濃縮再擴散到生活的矛盾沖突中,融入日常的小事中,讓觀眾形成強烈的代入感。如劇中父母為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做過諸多舉措,這些舉措未必會通過大事件來體現,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瑣碎之中。不論是看電視靜音,與女兒發生矛盾之后不惜服用激素而力圖控制情緒,躲在女兒緊閉的房間門口觀察女兒的一舉一動,所有的行為均融入到日常生活、緩慢滲透,受眾在觀看時一起與角色體驗現實,這種體驗是沉浸式的,盡管在形式上與角色隔著屏幕,但內容卻與現實嚴絲合縫。

2.小事件在生活中的溫暖情懷

《小別離》在一個又一個無法避免的家庭矛盾中,也體現了一種生活中的溫暖情懷。如母親董文杰發現女兒有疑似早戀的痕跡時,她為了獲取真相,又不想驚動女兒以影響她的生活狀態,不惜在翻動女兒的東西之前,拍照作為以后復原的原圖依據。這種小心翼翼的狀態,是親緣關系的最精細體現,母親出于愛,可以事無巨細的做任何事情。而作為女兒,也要在自我叛逆與成長中,和父母妥協,從本質上講,這種妥協也是一種愛。也就是說,《小別離》呈現了生活在矛盾、壓力、無奈之中浸潤的愛與被愛,最終,家長選擇了送孩子出國讀書這一路徑,希望對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進行和解,這種方式恰恰符合了當下孩子出國留學的熱潮,這種熱潮是對重大學習壓力、社會壓力的抗爭。由此創造了收視熱潮,也引起了我們對當代中國教育的反思。聚焦教育,是《小別離》這部電視劇最大的價值和意義。

3.小事件與重要社會價值的融合

在《小別離》中,教育與兩代人之間的鴻溝使其觸動了時代家庭的痛點,其中所涵蓋的低齡留學、應試教育、拼父母等現象,均在現代生活中頻繁體現,一旦主體上升到社會熱點,所有敘事過程中的瑣碎細節也就具有了最為宏大的社會價值。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現實主義題材的電視劇,本身的戲劇化因素相對于其他題材來講,其價值更大的是體現在真實與細節之中,同時挖掘更為深刻的內涵。這一切來源于對社會與人性的關注,對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設定,這樣才能夠融入受眾的心靈。

四、現實主義題材創作的難點

對現實世界的關注,是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的基本立足點,這種關注不僅僅局限于事件本身,還需要關注者的真情實感和正確態度。在現實主義教育題材領域,電視劇作品已有《虎媽貓爸》等等,要做到突破,則需要更為時代化的內容與全新的視角。一是現實題材肩負著對社會價值觀的積極引導作用,創作需要非常慎重,很有可能一個敘事段路、一句臺詞或者一個人物行為,就會影響到社會主流積極的價值觀念。二是現實題材若要有一定的嚴肅性,這同電視劇作品本身的娛樂、休閑屬性并不矛盾,如何在輕松娛樂的敘事氛圍和視聽環境中讓人們思考、發出深省,對于創作者來說,需要認真思考。電視劇《小別離》很好地回答了上述問題。其對出國留學元素,尤其是留學生低齡化現象的關注,讓人們對當下高考制度和教育壓力進行了深刻反思,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反響。三是任何現實主義題材的敘事元素,均能夠在社會生活中尋找到對應的參照,以達到觀眾共鳴。這在《小別離》中體現得更為鮮明,在不同家庭背景情況的折射下,不論何種選擇,“一切為了愛”這一出發點,成為所有父母與子女之間矛盾的導火索。以愛為名義,父母和子女產生了諸多沖突,對愛的不同解讀,是沖突的原因所在。因此,《小別離》是現實生活中一種憂患意識的戲劇化體現。五、現實題材也可以有“網感”近年來,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在形式傳達上,更加生動而可看,同時畫面調度、剪輯手法及音樂配置也更為活潑,甚至在嚴肅的題材中,會不斷融入喜劇輕松的元素,給予受眾在觀影的同時,具有娛樂和休閑體驗。

伴隨著互聯網新媒體的不斷發展,網絡平臺的網劇不斷增多。受到網絡媒體的沖擊影響,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需要具有一定的“網感”,才能獲取最廣泛的受眾群體,使藝術價值與收視價值同時具備,讓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具有網絡化風格,以適應新媒體時代的需求,才能改變口碑與收視率倒掛的現象,成為現實主義題材時代化突圍的渠道。電視劇在網絡中有可能為一部分受眾發聲,反映時代青年受眾的情緒,這樣才能占領時代真諦?!缎e離》播出過程中,為了具備網絡時代感,營銷方在互聯網平臺推出“你的朋友圈屏蔽父母了嗎”的H5界面,同時又不斷播出動人的片花以獲得最大的傳播效果,這一營銷舉措,是電視劇向互聯網媒介平臺靠攏的具體手段及有效方法。

總之,對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看似容易出彩難。它充分地、直觀地體現出人們對生活的真情關切和美好追求,其創作既要代表新時代前進方向的精神,又要對當下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現實進行反映。真實是最重要之處,也是最難之處。真實而又直擊人心的故事往往來源于生活。創作者應對當前觀眾的審美趣味與主旋律電視劇敘事策略和方法進行研究,才能更好地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這要求創作者兼具藝術家的才華和思想家敏銳的洞察力,尤為需要洞悉社會問題的思想穿透力,用足夠高的精神視野和認知水平,來表現新時代所需要的歷史理性與人文關懷,創造出能夠充分發揮藝術情感張力、提煉現實生活、挖掘生活精神內核、激發受眾力量的現實題材的優秀作品。

作者:李真 單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