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性別話語機制與女性性別生成

時間:2022-05-13 04:50:05

導語:電視劇性別話語機制與女性性別生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視劇性別話語機制與女性性別生成

摘要:現實題材電視劇承載著社會變遷的文化意義,記錄著不同的時代風貌和文化特質,亦蘊含著從國家話語、到市場話語、再到傳統話語回歸的不同性別話語機制。國產現實題材電視劇對女性身份的建構與國家政策導向、市場機制及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密不可分,不同時代的女性角色生成與塑造取決于該時代的支配性話語體系。通過梳理潛藏在電視劇藝術背后的性別話語機制,能夠真實呈現中國當代女性的性別生成與建構。

關鍵詞:性別話語;去性別化;身份確認;男權規訓

女性主義理論自誕生之日起便不斷吸收借鑒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例如精神分析理論、解構主義方法、??碌摹霸捳Z”理論、阿爾都塞的“詢喚”與德里達的“征引”等概念,對女性的性別意識與生成、“他者”身份、社會性別的歷史成因等進行了龐雜而深入的研究。隨著女性主義理論的廣泛應用,潛藏于各領域、各層面的支配性話語機制逐漸浮現,以生活為基礎的現實題材電視劇不可避免地暗含著當代中國女性性別身份的生成與建構,女性隨著時代變化而轉換著自我的身份確認與女性內涵,于是,不同時代的女性具有了不同的影像與屬性特征。

一、性別話語理論與性別身份建構

法國哲學家福柯1969年在《知識考古學》中提出“話語”理論,在《話語的秩序》中進一步指出,“話語生產總是依照一定程序受到控制、挑選、組織和分配。”①伊格爾頓將“意識形態”的形成闡釋為“通過設置一套復雜話語手段,經由這樣的話語手段,原本是人為的、特定群體的和有爭議的思想觀念,就被看作是自然的、普遍的和必然如此的了”,②恰與福柯相呼應。話語以有意的挑選、賦予內涵、組織、傳播的程序,使接受者潛移默化地接受、改變,從而最終實現意識形態認同的目的。學者周憲稱“話語”為“法國理論”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對其后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其中女性主義理論借由“話語”,提出女性的社會性別是經由“話語實踐而被社會地或歷史地”建構起來的。③在??碌脑捳Z理論體系中,話語即權力。藉此女性主義研究者通過對性別話語的探究,研究傳統男權話語的策略、男權在當代隱匿的話語形態及其繼續發揮作用的事實,女性又是如何在話語策略中被建構、被呈現以及女性的反叛與偏離等。同時,性別話語往往蘊含著男女性別的地位、關系和性別意識等重要內容。女性主義先驅西蒙娜•德•波伏娃經過對歷史與文化的審視、研究,得出實證性結論—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④其后,莫尼克•維蒂格提出“一個人不是天生就是女人”⑤的理論命題。相比之下,波伏娃局囿于生物本質論與社會性別論的39性別二元論框架之中,認為歷史、文化形塑了受壓抑的女性;而維蒂格則超越了二元論的局限,將女性首先還原為“人”的本質,對生理性別提出了質疑。在此基礎上,朱迪斯•巴特勒指出性別身份在實踐中的流動性,“在實踐層面,并不存在一個固化的性別實體。不論生理性別還是社會性別,都是動態的‘成為’(becoming),而非本質性的‘是’(be)”。⑥巴特勒吸收了阿爾都塞的“詢喚”和德里達的“征引”概念,話語正是通過“詢喚”實現了性別的建構。個體在實踐中又不斷“征引”社會性別規范,加固了文化對社會性別的建構。女性主義理論對性別建構與生成的深入探究,為研究具體文化現象以及文本提供了理論依據。國內學界對性別話語研究是從國家、市場、傳統三個維度闡釋性別話語的轉型、女性生存境況的變化、三種因素在性別話語中扮演的角色及其權力關系的微妙斗爭。

二、“國家話語”詢喚的“去性別化”女性

“國家話語”主要體現為國家意志支配前提下,男女平權的實現。同時,“它又是依附于國家民族利益的一種輔助話語,是以一種‘革命性’的話語模式出現的,源于馬克思主義的婦女解放理論,帶有強烈的國家意志和政治化色彩?!雹咴趪以捳Z與意識形態的強烈“詢喚”下,女性走出家庭,進入社會公共領域。國家倡導“婦女能頂半邊天”“男女都一樣”,這成了婦女群體認同并接受的解放目標。然而女性享受與男性同等權利的代價是“去性別化”“以男性價值準則來要求自己,同男人一樣在社會領域里運作?!雹嘤纱耍瑥呐灾髁x理論角度來看,中國女性開始了一段消弭自身性別與建構“去性別化”身份的歷程。以中國社會發展變革為主要線索的一些現實題材電視劇中女性形象的服飾典型地表征了“去性別化”的女性角色特點。如《我們的青春一九九七》中的林麗生、遲秋月,《在那遙遠的地方》中的桂紅云、袁鷹,《靈與肉》中秀芝、趙靜等女性角色。她們都是風華正茂、貌美如花的女子,正處于愛美愛裝扮的年華,然而她們所處的年代、經濟條件、國家話語機制,都促使她們身穿舊的、肥大的棉衣棉褲,戴一頂厚實的雷鋒帽?!芭员欢ㄐ团c男性相似的著裝、從事相似的勞動,甚至無視性別差異對性別平等追求形式化,結果導致了女性和男性在結果上的不平等?!雹徇@些女性形象穿著幾乎與男性同樣款式、寬松肥大、線條簡單的服裝,并且衣服顏色千篇一律的是軍綠、灰、卡其,與男性真正實現了“平等”。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女性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享有了前所未有的權利,尤其勞動就業制度的保障、與男性同工同酬的規定,極大激發了女性參與國家建設的熱情。在多部電視劇中的改革開放前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女性角色,常常是勞動一線的建設者形象,多為田間勞作的農民、工廠車間的工人等,以勞動身份為其本質。她們“去性別化”的另一個特征表現為形體的健碩?!稓q歲年年柿柿紅》中20世紀70年代的農村女性楊柿紅、牛大翠,從事田間重體力勞動,結實健壯;《小麥進城》中王小麥出身于農村,以誠實勞動為立身之本,也是樸實健碩的外形;《黃大妮》中主角黃大妮是20世紀60年代的農村女性;《情滿四合院》里的秦淮如是車間的工人。女性在國家政策的鼓勵與號召下,打破傳承千年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勞動分工模式,以“革命同志”的身份建構起與男性的關系,她們走出家庭,投入社會主義事業。國家話語的“詢喚”模式,對當代女性性別的生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女性與男性平等的同時,亦自覺不自覺地以“去性別化”的方式進入社會公共領域。由政府主導的自上而下的婦女解放運動,從國家話語層面為中國女性獲取獨立、獲得經濟保障、擁有選舉權、受教育權等奠定了基礎,但是這種局限于社會生活公共領域的女性解放與兩性平等,尚不能取代個體意義上女性自發的覺醒與獨立。

三、“市場話語”能效下女性的身份確認、迷茫與危機

改革開放以后,市場經濟大潮涌動,與之相伴相生的是競爭機制?!拔锔偺鞊瘢m者生存”的生物進化論在市場經濟中轉而成為人才競爭鐵律。個體的生存發展從論資歷轉變為能力與素質決定論。中國女性經過了之前國家話語的“詢喚”,不僅獲得男女平等的地位,同時獲得與男性同等的受教育權利和就業權利,為20世紀80年代隨之而來的市場經濟時代女性提升競爭力提供了充分條件,使女性在市場因素主導的時代,獲得與男性競爭的機會。作為對現實最切近反映的大眾文化媒介之一,現實題材電視劇塑造了眾多個性鮮明、形象逼真的女性,其中在職場叱咤風云的女性不在少數。《外來妹》中的趙小云,通過自己的努力,從普通工人成長為工廠主管,最終選擇回到家鄉,是心系家鄉發展的當代女性代表。《情滿珠江》中的梁淑貞,經歷過上山下鄉、被欺凌以及丈夫背叛等,但她都沒有被打垮,而是勇往直前,通過自學成為一名工程師,在事業上施展才華與抱負。21世紀以來,《婚姻保衛戰》中的李梅、蘭心、楊丹,都是獨立自主型的女性,她們事業心強、精明能干。《杜拉拉升職記》的主角杜拉拉踏實勤奮、正直善良,一步一個腳印從普通行政助理奮斗成為人力資源總監?!峨u毛飛上天》中的駱玉珠,命運坎坷,機智聰敏,有著經商天賦,憑著勤勞吃苦的精神,與丈夫創辦的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稓g樂頌》中的安迪有著不幸的身世,但通過不懈努力與超強自律,將自身的優秀基因發揮到最大化,成為華爾街的商業精英?!抖纪谩分械奶K明玉克服原生家庭設置的重重障礙,憑借自身的聰明、勤奮、好學,成為金領女強人。《精英律師》中戴曦是集正義、善良、勤奮、樂觀于一身的女性,在老師的引領下逐步成長為素質過硬的律師。這些女性形象展現了市場化背景下,女性身上被激發出來的基于個體化原則的現代競爭力,實現了自我身份的確認,也充分證明了市場話語的能效。然而,伴隨市場化機制而來的負面性別觀亦不容小覷?!拔覀兛吹诫娨暽系娜硕际悄贻p、漂亮、苗條的,你很少在一部浪漫的影片中看到一個肥胖、普通的女性,好像一個肥胖、普通的女性沒有權利愛與被愛。”⑩女性的外貌、身體成為吸引眼球的焦點,對女性身體的消費,導致電視劇中一些女性形象缺乏內涵、喪失了作為心靈主體的自我,淪為金錢、欲望、現實物質需求的奴隸。《外來妹》中的秀英,不惜以身體資本換取在城市不勞而獲的生活;《情滿珠江》中譚蓉為了達到回城目的主動賣身;《溫柔的謊言》中醫藥銷售代表安然為了在各醫院順利推銷醫藥產品,明知其中的“潛規則”,但為了經濟利益,不惜深陷其中;《謊言的誘惑》中更是把女性利用容貌、身體換取現實物質利益的實質赤裸裸地揭露出來。這類女性迷失在商品經濟大潮之中。同時,“女強人”成為改革開放后現實題材電視劇中所指復雜、內涵多元的女性形象系列,一旦女性通過個人努力取得了某種成功,無論是事業上,還是學業上,往往背負著沉重的社會輿論壓力,面臨自我身份的認同危機。由此不難理解,為何現實題材電視劇塑造的“女強人”,多以獨立、干練、有主見、愛情坎坷、婚姻不幸的形象示人。《渴望》中的王亞茹是女性知識分子代表,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有著較強的自我意識以及對人生獨立的價值追求,但其性格的缺陷也很明顯,她孤傲、固執、近乎冷酷?!栋肼贩蚱蕖分械呐×嵘屏颊保愕摹按笈恕?,卻缺少了女性的魅力?!痘橐霰Pl戰》中的蘭心,做事雷厲風行,憑著韌勁使丈夫瀕臨破產的公司起死回生,但對待丈夫過于強勢?!段业那鞍肷分械奶凭В鳛楠毩⑴钥?,雖然在事業上功成名就,但因囿于傳統及尊嚴,不能主動把握愛情、追求幸福。獨立、要強、卓越的“女強人”,往往被塑造成性格有明顯不足,情感生活坎坷的悲劇式人物。綜上,改革開放后市場話語機制下現實題材電視劇中的女性角色建構與生成,既有鮮明主體意識的女性,又有淪為客體的迷失者,亦不乏身陷身份認同危機的“女強人”。這些女性形象對當代女性的自我觀照、主體建構都產生了深遠且復雜的影響。

四、“傳統話語”回歸—男權期待與規訓下的“女人味”

無論國家話語主導,還是改革開放后市場話語潮流,以“父權制”為核心的傳統性別話語從未徹底消解。尤其在改革開放后,傳統性別話語改頭換面卷土重來。20世紀80年代初“男女有別”思想的倡導、對自然性別的尊重,無疑是對之前抹殺性別差異的矯正。但是,對自然生理性別差異的強調,以及由此所帶來的男女性別分工的合理化說辭,使傳統性別話語于無形之中又儼然牢牢占據了社會文化、性別觀念以及日常生活的重要陣地,女性再次面臨回歸家庭、被邊緣化的處境。勞拉•穆爾維通過對好萊塢主流電影的批判,指出基于男權社會形成的電影機制就是“看與被看”的實質,而“看”即以男性為主體、主動的“男性凝視”,于是“發揮決定性作用的男性目光把他的幻想投射到按此風格化了的女性形體上”。11在商業邏輯下,“看與被看”機制仍然或顯或隱地制約著今天的影視劇創作,女性角色依然按照男性的目光與期待被塑造,性感又溫柔,上得廳堂下得廚房,依附但不依賴。對具有獨立精神、期待與男性平起平坐的“女強人”予以懲戒、規訓,并進而使之馴服。于是女性在潛移默化中反復“征引”男權社會性別規范,并再次建構起臣服于父權、男權的溫柔可人的女性形象。從《渴望》中的劉慧芳開始,承載著男性凝視與期待目光的“女人味”十足的角色頻出不止,《我是一棵小草》中委曲求全的林小草、《孝子》中以不斷退讓換取家庭和諧、同時又努力在事業上拼搏的兒媳謝言、《木蘭媽媽》中用默默付出換來繼子信任的于木蘭、《養母的花樣年華》中溫柔善良、為子女無怨無悔付出的林秋雯。都市輕喜劇《粉紅女郎》“結婚狂”方小萍在追逐愛情的道路上,一步步改變自己、迎合男性期待與審美,最終如愿把自己塑造成外表美麗、性格溫柔、以家庭為歸宿的傳統賢妻良母。此后青春、偶像題材電視劇中不乏表現女性從任性、自我、追求個體自由到逐漸識大體、善解人意、有“女人味”的成長蛻變過程。這類女性角色的共同特點是以家庭為重,處理好家中大小事務是人生首要任務,生活重心就在于為孩子、為丈夫、為家庭付出和奉獻。“不論男性和女性都會受到傳統性別文化的暗示和支配,且無法逾越。對于男性,他們必須把重點放在工作和成就上,家庭事務無須憂慮;女性則必須重視她們作為妻子、母親和女兒的角色和身份,即使取得工作成就,也不能成為減輕其家庭職責的理由”。12現實題材電視劇中同樣塑造了眾多與傳統男權話語要求相悖的女性形象,但是這類角色的設置在于展示男權的規訓與權威?!皩τ谀行詠碚f,女性如果不符合他所期望的兩性關系中的角色期待,也就是傳統意義上所謂的女性特征,便不是道德體系中‘合法’的女性形象,而傳統意義上所謂的女性特征,它并非自足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女性特征,而應該是以男人為取向的,令男人喜歡、為男人服務、補充男人?!?3《粉紅女郎》中完全靠自己打拼的茹男,因其獨立自主的性格和干練的行事風格,被冠以“男人婆”的綽號。直到她戀愛后,一改往日風格,變得小鳥依人、輕聲細語,展現了“女人味”。男權的規訓,使她馴順了;無獨有偶,《永不放棄》中外科主任梅云,工作專注,醫術高明,但是無奈丈夫不能忍受一個事業心太強、總是忙碌在工作崗位,尤其是社會地位高于自己的妻子。于是,梅云搬到了醫院宿舍,成了“被放逐”的客體。梅云最后因為術前飲酒被醫院發現而停職,于是順理成章地回歸家庭,溫順地做起了家庭主婦?!痘橐霰Pl戰》中李梅在事業上的成功危及丈夫郭洋的家庭權威,他用離家、婚外情懲戒李梅,最終李梅放棄事業,回歸家庭;《虎媽貓爸》主角畢勝男,強勢、事業有成,在家庭中丈夫地位岌岌可危,她面臨情敵奪走丈夫、女兒在她強勢壓力下抑郁、婆婆怨恨、父親不理解的困境。她最終以個人妥協換取家庭和諧;《北京女子圖鑒》中的陳可、《上海女子圖鑒》中的羅海燕,努力在大都市中站穩腳跟,在事業上敢于拼搏,但是卻不被未來婆婆接受,愛情夢想終究破滅……女性的命運仍逃不出男權的掌控,當女性僭越了男權,隨之而來的便是懲戒。太多被男權懲戒的女性,無奈之下回歸傳統話語機制,重拾相夫教子、溫柔和順的女性氣質。承襲了傳統“夫為妻綱”倫理秩序的傳統性別話語,重新包裝后又以隱形的姿態操控著今天的性別秩序。電視劇在傳統話語機制支配下,或以傳統“女性氣質”的角色為典范,或展現對叛逆與偏離的女性的懲戒與規訓。社會建構理論和培養理論認為大眾媒介在講述世俗神話的同時,也在用一種極具吸引力的方式使觀眾對其產生認同,并“支配”著現實生活,媒介不僅塑造更控制著消費者對世界組成的觀念。

五、結語

通過前文的梳理與分析,不難看出,現實題材電視劇對于女性性別的建構、生成,與“男女平等”的國策、國家保障婦女權益的立場還有一定差距。國家頒布的保障婦女權力、權益的法律、政策,在于把婦女的解放與發展融入整個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之中。根據2019年初國家統計局頒布的數據,全國13.9億總人口,女性人口6.8億,占近49%的人口比例。這近一半人口素質的提升,關乎國家進入現代化的時間與速度?,F實題材電視劇必然要緊跟時代腳步,以國家發展方向為導引,探索適合當代真正平等的性別話語,建構具有獨立精神、在經濟上獨立自主、能與男性平等協作的女性。作為國家形象塑造與宣傳的窗口之一,作為對外文化輸出的重要載體,現實題材電視劇對女性形象的建構,還存在諸多不足,這不利于國產電視劇走向國際市場。同時,在網臺競爭激烈的當下,觀眾分流日益嚴重,女性觀眾作為電視劇最大的受眾群體,必然成為主要爭取的目標客戶。因此,建構多元性別關系、展現女性角色生成的多種可能,為觀眾提供精彩情節、視覺奇觀的同時,為表層故事注入多種審美維度的內涵,提升自身藝術性,將是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努力方向。

作者:王麗 單位: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東北亞影視文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