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視劇女性形象缺失探討
時間:2022-05-11 04:17:33
導語:國產電視劇女性形象缺失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她經濟”是伴隨女性主義思潮產生的一個新的名詞,由經濟學術語衍生而來,被廣泛用于電視劇領域,多元化的女性形象在各類電視劇中被建構。本文基于當下“她經濟”熱,從話題切入、人物塑造、敘述方式等方面,分析電視劇《三十而已》中女性主義的表達特點和方式,希望對業界創作和新時代女性形象塑造有所啟發。
關鍵詞:她經濟;女性主義;《三十而已》;女性形象
“她經濟”是一個經濟學術語,是女性經濟的一種說法。指隨著女性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的提高,針對女性理財、消費需求而形成的具有女性性別特征的經濟現象①。在“她經濟”背景下,電視劇市場涌現出了一系列凸顯女性主體地位,迎合女性審美的作品。然而女性主義作為一種舶來思潮,具體到影視藝術創作層面,在適應我國本土文化的傳播過程中,在“她經濟”的影響下,逐漸偏離了其女性意識建構的精神內核。從古裝歷史劇《甄嬛傳》《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到都市情感劇《歡樂頌》《都挺好》,這兩年霸屏的影視劇雖然高舉女性主義旗幟,看似以女性為主體,但其本質仍是男權視角下,對女性形象的觀照。女主光環下譜寫的開掛人生遮蔽了女性主義的精神內核,消解了現代女性形象,逐漸偏離了女性意識建構的方向。而電視劇《三十而已》以女性為主角,故事圍繞女性之間的關系展開,根植于現實土壤,塑造鮮活的女性形象,表達女性關懷,對國產電視劇女性形象作出了全新的建構與表達。
一、話題切入:貼近現實,直面當下敏感問題
《三十而已》講述的是同處于30歲節點的三位不同性格、不同職業、不同環境下的獨立女性在遭遇職場責難、家庭生活挫折、婚姻危機境遇中完成自我成長,實現個體價值,攜手走進人生新旅程的故事?!度选返那腥朦c比較犀利。不可否認,即便是倡導男女平等的當今社會,人們在潛意識里對女性也有更高的要求,女性對于年齡的緊迫感要遠高于男性。對于大多數女性而言,30歲不僅是數字,也是心理上的一個坎,劇作抓住這一點,也抓住了觀眾的眼球,同時代入“智斗小三”“為母則剛”“自我升級”“情感選擇”等與女性息息相關的尖銳話題,讓觀眾產生收視預期。羅伯特·麥基(RobertMcKee)在《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制作的原理》一書中,提出“主控思想”的概念。“主控思想”作為敘事話語行使的依據、敘事取舍的律法、敘事判斷的尺度,當是統領敘事的一種渾厚精神,像神經一般遍布敘事話語的每一寸肌膚、每一道褶皺②?!度选芬匀?0歲女性的真實生活為基石,以建構女性視角、宣揚女性主義思想貫穿全劇。劇中,三位女性的辛酸經歷、生活實景、成長過程,既映射了現實生活中“30+”女性的境遇,又激起了女性受眾乘風破浪、突破自我的勇氣,給人追求自我價值的啟示。《三十而已》的情節設計更加貼近女性視角,現實可感,涉及養兒、上學、養老,以及女性職場與家庭關系等問題,共情感強烈,兼備戲劇張力?,F實的社會問題抓住了觀眾的眼球,同時拓寬了觀眾群,不同年齡的觀眾收獲了不同的感受,年輕人看“落地”愛情,中老年人也體會到生活智慧。
二、人物塑造:隱喻表達,建構典型化人物形象
恩格斯在1888年《致瑪格麗特·哈克奈斯》中寫道:“除細節的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③成功的影視劇作品的誕生依賴于編劇筆下真實有趣的故事,好的故事離不開生動的人物形象塑造,打動觀眾的正是那些人物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觀眾看到的仿佛是鏡子里的自己?!抖纪谩防锟蓺庥挚杀奶K大強,《人民的名義》里正氣凜然的李達康,《士兵突擊》里憨厚老實、堅持夢想的許三多,時間也許會沖淡故事情節,但是他們鮮活的形象依然能夠生動地躍然于眼前?!度选窂默F實出發,摒棄“扁平化”的人物塑造,把握人物精神內核,巧妙地運用隱喻性的表達,建構鮮活的人物形象。奢侈品店銷售王漫妮,一個來自“十八線”小城的漂亮女孩,獨自在上海工作八年。為了銷售業績,堅持長時間憋尿服務客戶,結果患上急性腎炎,可為了打消父母顧慮,她選擇了隱瞞實情?,F實的焦慮、未來的迷茫、內心的堅守涌上心頭,她該何去何從?安逸的小城VS繁華的大都市,這也許是每個年輕人都曾面對過的選擇。此外,編劇運用頗具隱喻色彩的“Money”為人物賦名,暗含了她對金錢的欲望。該劇另一位主角顧佳是位全職太太,屬于社會精英階層,作為和丈夫共同創業打拼的高知女性,為了家庭回歸生活。女主人上進嚴苛、一心想要謀求更優質的生活,可丈夫卻安于現狀,看似幸福的婚姻悄然瓦解。“顧佳”與“顧家”同音,呼應了家庭主婦的身份;煙花生意暗喻了他們表面幸福的婚姻正如絢爛的煙花一樣轉瞬即逝。上海土著鐘曉芹,生活安穩,順風順水的她隨波逐流毫無主見。工作中靠奉獻精神博取同事好感,生活里嫁給通過相親認識卻三觀不合的老公。夫妻二人分別喜歡貓與魚,多次因為喂養問題發生爭吵,編劇有意安排“貓”“魚”天然敵對的食物鏈關系作為鋪墊,也是二人最終離婚的導火索。《三十而已》通過三個不同階層、不同境遇的女性來觀照現實社會里面對工作、家庭、生活困境的女性?!皽蓖趼荨⑷毺櫦?、普通女孩鐘曉芹三種人物形象盡管不能全部表現出所有30歲年齡段的女性形象,但是具有典型性的角色設定讓多數女性觀眾在劇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三、敘述方式:顛覆傳統,表達女性關懷
影視作品長期以來都以男性視角敘事,塑造男性眼中的女性形象,男性導演占據絕對的話語權④?,F實題材的電視劇中,女性要么作為男性的附庸存在,要么是為家庭而自我犧牲、忍辱負重的苦難形象,兢兢業業地扮演著妻子、母親等角色,女性形象很少作為獨立個體被鮮活地塑造。著名導演李少紅認為:“女性意識不在于描寫的對象是不是女人,它應指創作者看待事物的思維方法是女性的?!雹菖砸暯菑娬{的是始終要以女性為主體,以女性思維敘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⑥?!度选奉嵏擦藗鹘y敘事的套路,弱化了以往常規故事里男性的主體地位,表達了女性關懷,將中國女性從傳統的“三綱五?!被臉藴手薪夥懦鰜恚瑢⑴俗鳛榕c男人相對等的另一方看待,鼓勵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獨立自強。其一,該劇幾乎將男人完全放在了配角的位置,沒有讓故事在最后一刻落入“灰姑娘或者公主都一定會找到王子”“所有的男性都愛我”這一老套中。其二,編劇沒有遮掩顧佳的野心,在最開始的幾集里就明確讓她說出:“我們跟住在樓頂的王太太也沒差幾層,我們努努力也一定可以?!彪m然顧佳表面上為了孩子回歸家庭,但是當丈夫的公司發生危機的時候,她不是一籌莫展,而是用自己的高情商打入太太圈,為公司爭取到了喘息的機會,到她盤下茶廠自己創業,顧佳的智慧和能力在片子中被毫不吝嗇地給予了肯定和展現。其三,人物形象塑造反常規,反套路。如果說顧佳的野心有自己絕對的實力作為支撐和保障,那么王漫妮的野心則更像我們每個人的虛榮心,她奮斗在一線城市的角落里,做著有朝一日能過上顧佳這樣日子的夢。有人說“王漫妮的角色太讓人失望了,沒了事業也沒了愛情”,也有人說“王漫妮不真實”。筆者認為,觀眾已經習慣了故事里女主人公的圓滿結局就是收獲愛情,反而不能正視現實,現實里沒有破鏡重圓,只有選擇。該劇正是脫離了以往故事套路的結局,王漫妮既沒有在物欲橫流中迷失自己,拜倒在有錢男人腳邊,成為為自己虛榮心買單的反面角色;也沒有找到屬于自己的守護者,而是認清現實,堅定初心,在經歷了各類男人的情感后,掙脫感情的“牢籠”。《三十而已》所引導的價值在于,它把女性看成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不再把家庭、愛人、孩子當作女人圓滿的最終歸宿,真正正視女人自己的價值。一心想混“太太圈”的顧佳面對農村孩子的熱切期盼,毅然扛下茶廠經營的重擔,是善良;一個人包攬茶廠內外,即使走投無路也從未放棄,是勇氣,是擔當;為了保護兒子,捍衛家庭,她氣場強大手撕“綠茶小三”,是力量。銷售精英王漫妮用真誠的服務招攬客人,憑借卓越的銷售業績晉升門店銷售主管,是奮斗;不刻意地把女性弱化為弱勢群體,是真正體現女性關懷的最核心表達。
四、藝術缺失:后期反轉失真,美化消費主義
《三十而已》在話題引導、人物塑造、敘事方式、女性關懷等方面都有較好的表現,但不可忽視的是,該劇中對結尾的反轉失真以及隱含的消費主義觀念的錯位。1.為求正面影響,后期反轉失真《三十而已》中為了表現鐘曉芹的成長,表達夫妻之間要好好溝通彼此給予溫暖,在塑造陳嶼和鐘曉芹這兩個人物的時候都出現了斷裂。對于鐘曉芹,前期只展現她的優點,后期只展現她的缺點,人物形象片面化,性格前后明顯不一致,就像一個沒有感情的工具人,片面而分裂;再說陳嶼,陳嶼的問題本不是原則性的人格問題,而是原生的性格問題。結尾處,編劇強行給鐘曉芹復婚的團圓結局,將夫妻兩人性格上、三觀上的不合適在離婚后“巧妙”地轉移淡化。王漫妮的故事則過于理想化,為了勵志而勵志的結局是該劇在后期被詬病爛尾的主要原因。接地氣的人物被賦予超理想化的色彩,導致前期塑造的人物形象坍塌,消弭了受眾的共情性心理和代入感。⒉美化消費主義消費主義是西方流行的一種社會思潮,社會大多數人通過高昂的消費換取物質享受和生活享樂,消費主義把消費當作唯一的目的,為了消費而消費,是一種極端的文化現象⑦。該劇通過無所不在的視覺化的景觀場景構筑浮夸、奢華的情境,隱喻了現代社會對于消費主義、物質生產的追求,引發了都市人焦慮的情緒。例如:顧佳為了兒子上貴族幼兒園高額貸款買學區房,刷爆信用卡購買鉑金包融入太太圈。樓層的歧視鏈、太太圈、“包文化”、階層的貧富差異都在直接告訴觀眾有錢能夠“為所欲為”。王漫妮贏得公司游輪獎勵,自費遠超能力范圍的數額升倉,結識富二代,見識到為有錢人提供的特別服務,不再需要努力就可以輕而易舉地進出高檔會所,享受奢華晚宴,資本帶來的所謂快樂被描寫得淋漓盡致。錯誤消費觀念的傳遞滋生了功利化、唯金錢論,不利于正確價值觀引導。
作者:朱夢迪 郭越
- 上一篇:高職英語多媒體教學與實踐
- 下一篇:電視劇多模態隱喻意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