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藝術色調造型元素體現

時間:2022-06-08 01:32:00

導語:影視藝術色調造型元素體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影視藝術色調造型元素體現

影視藝術中,色彩帶給觀眾的是一種視覺的沖擊力,運用得當,便會對故事情節的發展和影視作品的主題的深化起到相當關鍵的作用,從而達到一種近乎完美的藝術效果。例如,在影片《戰艦波將金號》中,前蘇聯大導演愛森斯坦將水兵起義的旗幟用顏料逐格地在膠片上染紅,這就是對色彩大膽運用的典型。再如,法國影片《死亡陷阱》對黃色的運用,黃色的衣服、黃色的圍巾、黃色的藤圈,都對主人公和觀眾產生強烈的心理沖擊,因而黃色成為該影片的災難的象征。同樣是黃色,在日本影片《幸福的黃手絹》中卻是幸福的象征,影片中時常出現的黃色是主人公內心幸福的寄托,牽動觀眾的眼球,影響觀眾的心情。因此,我們說色彩的變化和流動與影視作品中其他元素交相呼應,內容相融合、碰撞,以一種視覺的沖擊形式產生強烈的情緒感染力,直接影響觀眾的審美心理。

一、影視藝術中色彩元素的特征

在影視作品中的,色彩就好比“情感的講述者,演說家”,它作為人類情感的載體和承擔者,把“導演”“編劇”“電影…‘觀眾”緊密地連接起來,色彩這種情感的交流和互動在影視作品中所產生的作用是關鍵的,它從某種角度上促進了一部優秀電影的誕生。

1.色彩在影視作品中具有象征性和表現性。

色彩逐步發展成具有獨立的藝術品格,也就是我們說的象征,通過象征作用,我們可以了解影片的主題、深層含義和感情基調,從而辨別出影片的藝術風格。為此,好多影視藝術家喜歡用色彩來表現象征和隱喻,例如,李安的電影《斷背山》中,斷背山的藍天、白云、綠草、羊群這些冷色系,但由于色彩的應用不會給人一種很寒冷,相反有一種明快、清透、舒心的感覺;而杰克與艾尼斯兩人之間的鮮明的紅色和冷色系的交叉運用,將溫暖淹沒在貫穿始終的冷色系中,奠定了影片的基本情調,即悲劇。再如,影片《辛德勒的名單》,在濃黑和白色中突然出現的兩發紅色在劇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發紅色是身著紅色外衣的小女孩勇敢地走向歹徒,二發紅色是女孩的再次出現。她躺在運尸車上的燭火是紅色的,這一發紅色,刺激觀眾的眼球,震撼觀眾的心靈,仿佛燃起了觀眾內心的對生的渴望和未來的希冀。《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紅色的燈籠沉浸在陰暗、沉悶的環境中,這時已經不再是喜慶的象征,卻是暗喻著封建社會生命的悲涼、凄苦和慘淡。

2.色彩的反常化。

由于我們可能對日常出現的、太過平常的色彩模式產生一種惰性和麻木性,為此,我們采用一種反?;氖址ㄒ步凶瞿吧氖址〝[脫視覺的機械性,感知色彩帶來的視覺效果和驚喜,反常化的手法的目的就在于增加觀眾對藝術形式感知的難度,盡可能地拉長審美時間,延長欣賞過程。通俗地講就是將熟悉的東西變成陌生的東西,使欣賞者感知色彩藝術帶來的新穎別致。它的典型運用是張藝謀的《我的父親母親》,它主要是表現現實和過去兩個不同時空,按照常規或我們一般的思維,過去的色彩是黑白的單色調,現實就是彩色調,但是,大師就是大師,張藝謀走出思維的定式,把色彩鮮亮的部分給母親美好的初戀,而將暗淡、黑白給了葬禮,巧妙地運用了“色彩陌生化”的手法,達到了一種新奇的效果。但是,我們說一旦反?;⒛吧氖址ū黄毡檫\用或標準化,它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變得普通化了。所以,這就要求電影的制作者在運用這一手法前,應該熟知大眾化的模式是怎么樣的,從而有的放矢地對影片的模式進行整改和創新,行之有效地達到吸引受眾眼球,引起廣泛關注的效果。

二、影視藝術中色彩的作用

色彩就好比是“情感的講述者,演說家”,它是人們情感的寄托和靈魂,所以色彩的變化可以將影片中人物的性格、心情等內在的氣質表達。鑒于色彩在影片中重要意義,本文就色彩對影片的烘托作用進行闡述。

1.色彩對影片的環境造型和人物造型的塑造起著重要作用。

電影《丑聞》中,裴勇俊的裝扮基本上自始至終都是一身白色或者是越藍色的韓國傳統服裝,但是,影片中的色彩卻顯得并不單調,因為那些花紅柳綠的色彩全部融合在了背景里,而衣服這種單純的色彩卻從一定程度上讓觀眾感覺到僅僅通過演員的表演就能感知那是個很“花”的男人。同樣在電影《無極》中,人物華麗美艷的造型和衣服與沉暗凄冷的背景能夠形成鮮明的對比,烘托出人物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強烈反差。

2.色彩在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呼喚觀眾的情感、渲染情節、氛圍上同樣起著重要作用。

《紅色沙漠》是安東尼奧尼的第一部彩色片,這部影片中的色彩不是簡單的再現和還原,而是一種充滿靈動的色彩沖擊,例如他把垃圾堆、沼澤樹木甚至小販賣貨車上的水果都噴成了灰色,這灰色就生動逼真地反映了人物抑郁、恐慌、一潭死水般的心境。總之,在這部影片中,安東尼奧尼就是以一種對色彩的心理效應的試驗者的推崇來給整部影片的色彩進行渲染,這是一次對純色彩表意的大膽嘗試。再如,《大話西游》用近紅的暖色調,表達了它的喜劇效果,使觀眾忍俊不禁,開懷大笑。它們在對色彩的運用上實現了統一和諧,為此我們說實現了畫面的色彩基調,也就是說不同顏色的色彩在畫面中構成了統一、和諧的色彩。畫面的色彩基調是基于攝影師和美術師對作品的理解基礎之上的影響作品基調的形成、影片風格的展現,并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結合起來,合力展現影視作品的節奏感和音律性。

3.色彩還可用以確立和展現整部影片的總體情緒和主題基調。

色彩以前只是在繪畫和攝影中涉及,隨著影視藝術的發展,色彩也被廣泛的用于表現影片的總體情緒和主題基調,通過用色彩來渲染氣氛,交代故事發生發展的環境,為故事開展作鋪墊。當色彩和電影形象等多種元素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構成了一個完整和諧的框架,情節就在這個框架中有序的展開。通常情況下,創作者不會從一個’鏡頭去考慮色彩的運用,而是通過對影視整體的感情考慮,從場景與場景的轉換中設計和安排影視劇的色彩。例如,在《藍色生死戀》中對色彩的運用,在兄妹倆長大后相遇的那個情節中,基調是開心的幸福的,色彩也要表現出幸福和安靜的色彩,所以以大海為背景,兄妹在泛著微藍的海邊牽手,帶給觀眾的是舒適至美的感受,但是大海在呈現給人浪漫感受的同時,也隱含著一絲的悲劇色彩。在電影《花樣年華》中主要的色彩基調是淡淡的黃色,讓整部影片給人的感覺就是年代久遠,整個故事在舊日發生和發展。在《似水年華》中整個場景是在烏鎮。色調較暗,仿佛每天都是下過雨一樣,給人一種很安靜的感覺,表現一種簡簡單單的生活,也給故事情節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隱喻,愛情可能是悄然收場的。日本的《情書》基調就是蒼白中帶有溫暖的粉色,這個基調是很多日本愛情劇最主要的基調,表現出浪漫的溫暖色彩,同時劇中的蒼白色也給影視劇奠定了悲劇色彩,色彩起到的烘托作用推動了故事的發展,使觀眾一直被這種情緒感染著。

三、如何使色彩更好地服務于影視作品

色彩包括了服裝色彩、光線明暗、場景色彩等多種色彩元素,要使這些元素合理的搭配起來更好地表現影視劇就要通過很多方面進行不懈努力。

1.深刻解讀影視作品。

影視作品的色彩是建立在一定的影視作品基礎上的,離開了影視作品,色彩的運用就無從談起了,因此要想給一部影視劇搭配合適的色彩首先就要對這部影視作品進行很詳盡的了解。具體地說就是要結合影視劇的文本進行仔細地研讀,勾畫出其中的重點需要強調色彩的部分,明白其中想要表現的主題,其中的細微的感情變化,包括人物思想感情變化以及后續的思想變化,也就是一個色彩鋪墊的作用。

2.要有熟練的色彩感知能力。

斯托拉羅認為色彩是一種能量,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頻率,這些頻率就在我們的身體中,看到不同的顏色血壓就會發生細微的變化,會使人激情澎湃或者是意志的暫時低潮。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很多種的色彩,每一種色彩的象征意義的不同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黃葉代表秋天的蕭瑟,綠草代表生命力的春天。這些是需要攝影師以及美術師等注意的。作為一名出色的色彩藝術工作者,要結合自己對色彩的感知能力,根據具體的劇情發展去制定色彩的搭配方案,運用攝影攝像構圖等的手法,使一些具有鮮明特征的色彩元素呈現在觀眾面前,形成一種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像《黃土地》中,背景全是黃土高原、黃色皮膚、黃河等的意向,象征著當地人民質樸無華,然后是用一些很鮮明的紅色進行色彩的對比,在這個地方生存的人頓時有了強大的生命力,這就是色彩運用成功的典型例子。攝影師和美工就要增強自身對色彩的感知和運用的能力,把握住每種色彩的象征意味,從而誕生更多更好看的國產影視作品。

3.色彩的運用要表現主題基調。

我們都清楚地知道色彩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夠通過烘托渲染等藝術化的手法為表現影視作品的主題服務,引發觀眾哲理性的思考,或者是娛樂大眾,針對這些個意義,作為影視制作的相關部門都要對色彩加以重視,不能夠隨意地堆砌色彩,也不能亂用色彩,以免造成場景的混亂無序,最終的后果就是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是卻使得整部影視作品的水準下降。因此要求影視劇色彩的創作者要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和自然人文等社會因素進行近距離的接觸,在現實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化的創作,在色彩的內容和形式上進行變通,形成有個性的影片風格,塑造出成功的人物,成功的劇作。

四、結語

綜上所述,電影色彩本身有自己的個性特征,是影視劇表現手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內心情感的表現、故事情節的烘托、主題基調的渲染等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因此要從影視劇色彩的特質和重要性出發,探尋如何運用電影色彩更好地為影視劇服務,要有扎實的基礎,對色彩有敏銳的感知能力,能夠在理解影視劇的基礎上,使色彩的運用更加貼合主題。除了色彩,在影視作品中還有光線、音樂、剪輯等各個方面的要素,這些要素要與影視劇的色彩元素很好地結合起來,各個要素相互促進,連成一體。在未來的影視藝術發展中,把美學元素和民族元素等元素結合起來,提升整體影視制作的水準,才能夠呈現給觀眾一個近乎完美的作品,提升觀眾的審美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