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文化教育節目創新模式分析
時間:2022-08-10 03:35:37
導語:電視文化教育節目創新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同一堂課》自開播以來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引起社會對國學與教育的討論。它在弘揚國學、傳承經典的同時,也激發出濃烈的人文情感和家國情懷。本文重點分析節目的創新模式,探討節目機制與定位、教學模式與敘事方式的創新,以期為同類節目提供借鑒。
關鍵詞:《同一堂課》;教育節目;中華傳統文化;沉浸式文化體驗
浙江衛視推出的《同一堂課》,自開播以來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引起了社會關于國學教育的討論。該節目集公益、教育、文化、真人秀于一體,以寓教于樂的方式探討國學之美,發揮教育的引領作用。節目邀請德才兼備的明星與學者,深入中國大陸、臺灣、香港等地區的鄉村小學,擔任為期3天的語文老師。這些跨界的明星代課老師,用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將人生經歷與文化修養融入經典課文之中,幫助孩子們理解生命,理解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世界之間的關系。
一、節目的立意與定位
《同一堂課》節目之所以取得成功在于其較高的立意和精準的定位。1.組合拳:“公益、文化、教育、真人秀”協同創新聯動機制。作為一檔文化類教育公開課,《同一堂課》融合了公益、文化、教育、真人秀等諸多元素。其中,公益、文化等作為隱性機制,與教育、真人秀的顯性敘事有機融合,令人耳目一新。節目所有代課老師的錄制工作純屬公益,均無報酬,包括節目的音頻課程全部收入也用于該節目的“經典語文示范課推廣行動”中,以多種渠道行公益之舉。在文化傳承上,節目主打國學,將中華文化精華與智慧以娛樂的方式傳遞給學生。節目通過小學課堂的形式,讓抽象的文化在電視中“活”了起來。這也極大地推動了教育資源的均衡化,有助于貧困偏遠地區的學生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節目采用真人秀的方式進行呈現,使節目整體上具有可觀性和可感性。2.目標定位:根植中華傳統文化,致力文化傳承之旅。節目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引導學生深入領悟中華文化內涵,體悟中華文化之美,為觀眾尤其是小學生們播下“文化共同體”的種子。節目第一季以“同文同宗、同根同脈”為主題,第二季則以“學而有思,文化自信;同一堂課,塑造品格”為宗旨,立意更為高遠,目標更為明確。節目圍繞中華文化傳承,充分挖掘和傳遞著民族精神與傳統美德的經典課文,譬如《峨眉山月歌》《草船借箭》《論語》《背影》等,都是我國著名的經典文學,囊括了古代文學與現代文學。它圍繞中國傳統文化,以國學文化為本,探討國學這一能夠深度體現中國傳統文化要義的內容,表達“同文同宗、同根同脈”的主題思想,有利于增強學生們的文化自信與培育家國情懷。3.思維理念:傳播人生正道 打造人生思旅?,F當代文藝理論家錢谷融曾強調,文學就是“人學”。教育家葉圣陶也強調:“教育不僅要增加學生的知識學力,也要引導學生走入正軌,使其了解世界的大勢,本國的情狀,以及學生所負的使命和個人所處的地位?!币虼?,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人的教育。而在對人的教育中,自古以來,教師一直扮演著“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角色,“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鑒于此,該節目并非局限于語文這一學科課堂,而是把目光放眼于打造出能夠雕刻靈魂、形塑觀眾豐盈精神生命的“人生之課”這一定位上。作為“人生之課引導者”的老師團成為該節目的精神內核?!袄蠋焾F”來自不同領域,其思想光輝交相輝映,獨特的人生閱歷與職業生涯感悟,使得節目既有思想高度、學術深度,又不乏生活的廣度,足以給觀眾帶來別具一格的課堂體驗。如作家鄭淵潔、麥家、江南;演員徐帆、張國立、王洛勇、濮存昕、蔣雯麗;文化學者于丹、張大春;歌手品冠、老狼;紀錄片導演陳曉卿等。他們在各自領域都是榜樣式人物,且具有愛心、耐心與奉獻精神,他們將自身的人生經驗融入教學中,引導孩子們正確看待自己、看待世界以及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世界的關系。
二、沉浸式文化體驗:教學模式與敘事形式的創新
節目的成功還得益于其在教學與敘事兩個方面增強了觀眾的沉浸式文化體驗,具體從空間、內容、方法層面將教育與娛樂功能有機融合,通過立體化的教學模式與別出心裁的敘事方式使得該節目兼具綜藝性和文化感,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美感享受。1.寓學于景:多元場景體驗打造不同課堂體驗。為了讓學生以沉浸式的方式習得知識,節目因地制宜地開放露天課堂,緊密結合每期主題布置不同的場景,從而真正突破傳統節目錄制的空間限制,讓空間成為教學的溝通橋梁而不是物理束縛。節目以“天地”為課堂,或將金色沙灘、麥浪稻田、沙漠胡楊林等自然環境作為施教空間;或將戶外看星、室外泛舟等作為教學實踐;又或者讓孩子們在“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的歌聲中感悟“童年”的意義,在“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吟唱中感悟詩人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等。通過身臨其境的沉浸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提高學生們的入腦率、走心率,也給觀眾帶來美感享受。在敘事上,節目還嘗試話劇表演、情景劇等新穎的教學方式。這既使節目中的學生將所學內容內化于心、外顯于行,也增加了節目的觀賞性,進而對學生觀眾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例如,濮存昕老師以“戲”入課,采用課本劇的方式,指導全班同學將《草船借箭》演繹得惟妙惟肖。這使得進入角色的孩子們能夠通過身體記憶、情感共鳴等方式真正融入經典人物角色中,既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與價值,也是幫助學生積累人生經驗的有益之舉。2.寓教于樂:敘事自然、生動有趣。節目著力打造“有趣生動”的課堂,每一堂課以想孩子之所想為核心進行環節設置。最終目的便是希望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涵育尚學之風,并實現在游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感知中華文化魅力、傳承中華文化基因的目的。例如,王洛勇在講授《屠夫與狼》的故事時,采用有節奏感的三拍手方法:“注意了!注意了!注意了”,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著用動物話題引出課文講解,在整個授課過程中其肢體語言多樣豐富,如拍手、蛇爬、瞪眼、甩頭、狗趴、小豬擁、嬰兒滾等,令課堂非?;钴S,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3.同課異構:隔空對話、穿插對比?!锻惶谜n》的“同一”在于每期主題的統一性。如劉謙講授寓言故事《疑鄰盜斧》與鄭淵潔講授的雜文《馬說》,兩者均屬于充滿寓意的短文;徐帆講解的《背影》與馮侖解析的《我的母親》,前者是父親,后者是母親,均屬于親情范疇等,這些均體現了“同一課堂”的“統一”主題。同課固精彩,但異構揚個性,不同的老師往往根據自己教學目標的適切性,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對同一教材內容進行不同處理,而不同教學策略又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針對如何呈現這一“同課異構”的問題,節目每期采用穿插對比的敘事形式,在每集50分鐘的時間里,分別對比展現不同時空同一課程的差異以及同一主題課程室內與戶外上課不同情境的對比等。這些對比強化了受眾的記憶點,成為節目敘事上的亮點。
三、結語
作為一檔原創文化類教育節目,《同一堂課》用電視媒介的力量引發社會對國學的關注,以其機制與定位、教學模式與敘事方式,引發人們對教育的探討。節目內容在弘揚國學、傳承經典的同時,也用真誠、善意與親情的敘事結構拉近了節目與觀眾之間的關系。
作者:夏少瓊
- 上一篇:禮儀素養在中職學校德育教學的地位
- 下一篇:Docker技術在高校教學平臺建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