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跨文化傳播敘事策略
時間:2022-07-30 08:28:51
導語:電視劇跨文化傳播敘事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國電視劇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同時也應看到海外影響力仍有限的現狀。中國電視劇在今后的對外傳播中應注重提升跨文化敘事能力。要講述現代故事,注重意義生產;尋找文化契合元素,降低文化折扣;表達共同價值,贏得世界觀眾;精心打造故事文本,實現深度價值傳播。
很長一段時間,大多數電視劇還停留在故事講述的層面,缺乏對其現代意義的開掘和轉換;或者走向了一個極端,對歷史和人物進行戲謔化敘事,尤其是古裝歷史劇講述故事的方式,表現出一種娛樂化傾向,破壞了故事的意義生產空間。因此,講述現代故事、注重意義生產是當前我國電視劇提升跨文化敘事的首要途徑。講述現代故事包含著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是以現代視角講述歷史故事;二是以現代的視角講述現實中國的故事。從中國電視劇海外傳播的現有格局來看,功夫武俠劇和古裝歷史劇依然占據主導地位。兩者之所以受到海外觀眾的喜愛,主要是因其對古老中國的展現,滿足了海外觀眾的獵奇心理。但是如果功夫武俠劇和古裝歷史劇一味迎合西方的奇觀式審美,一方面會阻礙西方世界對當代中國蓬勃發展的社會生活的認知,另一方面也會進一步固化西方視野中落后中國的想象。因此,功夫武俠劇和古裝歷史劇的故事講述方式和內容應該超越東方主義式的敘事模式,以一種現代敘事方式結構電視劇的內容。韓國電視劇《大長今》的成功就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大長今》其實就是一個以歷史新世紀以來,《雍正王朝》《鐵齒銅牙紀曉嵐》《李小龍傳奇》《葉問》《媳婦的美好時代》《金太狼的幸福生活》《甄嬛傳》《何以笙簫默》等電視劇紛紛走向海外,贏得了海外觀眾的好評,部分電視劇成為“走出去”的范本。當中國電視劇在海外取得斐然的成績時,這是否表明中國電視劇真的“走出去”了呢?事實上,我國電視劇的海外市場基本上是東南亞,極少數電視劇登陸日韓市場,而歐美市場則很不理想。即便是《甄嬛傳》進入歐美主流媒體,但是美版《甄嬛傳》與原劇大相徑庭;備受關注的《何以笙簫默》在韓國播出的時間則是凌晨。由此可見,中國電視劇的“走出去”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中國電視劇如何才能走得更遠,甚至進入歐美國家的主流媒體?當然有很多途徑和方法,如注重海外營銷、加強渠道合作、實行中外合拍等,但是,提升跨文化敘事能力無疑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
一、講述現代故事,注重意義生產
??略f,重要的不是故事講述的年代,而是講述故事的年代。那么,講述故事的形式就顯得非常重要。為敘事背景,整合了歷史、家庭倫理和婚姻愛情等敘事資源的現代性故事。具有廣闊海外市場的功夫武俠劇和古裝歷史劇,“要贏得西方的認可,需要‘去意識形態化’,即將有關民族、國家、時代、社會等意識形態的主題內容,盡可能地放在故事的背景層次,故事正面表現與重點描寫的是全球受眾均可接受的家庭、婚姻、戀愛、事業之中的摯愛真情、倫理美德”。①如新版《三國》《李小龍傳奇》等劇之所以能夠在海外市場取得突出的成績,甚至進入歐美主流媒體,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其敘事形式和內容的現代視角。因此,功夫武俠劇和古裝歷史劇如果能夠在題材選取和文化內涵表達上注重現代化的講述,將有助于中國電視劇開拓海外市場。在鞏固現有功夫武俠劇和古裝歷史劇的海外市場地位的同時,我們還應該充分發掘當下中國的現實題材,通過影像語言向海外觀眾展現現實中國蓬勃發展的經濟、社會生活和精神世界。近年來,《媳婦的美好時代》《奮斗》《北京青年》《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在海外傳播,雖然其海外市場的盈利還比較薄弱,但就其所傳達的中國現實生活而言,無疑是成功的。與歷史的中國相比,現實中國是一個更能引起當代世界共鳴的題材,尤其是當下中國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以大國崛起、民族復興的姿態走向世界舞臺,當下中國人的現實生活和中國社會的現實變革自然會吸引海外觀眾的注意。當然,當代中國的復雜性和成長性,自然無法通過一部或幾部電視劇得以完全呈現,但有一點毋庸置疑,只有呈現多元、復雜、真實的現實社會,才是當前電視劇發展的道路,也只有這樣的作品,才能激發起海外觀眾的興趣。
二、尋找文化契合元素,降低文化折扣文化折扣是近年來論及文化
“走出去”時談論得比較多的話題。文化折扣由霍斯金斯(ColinHoskins)和米盧斯(R.Mirus)在1988年發表的論文《美國主導電視節目國際市場的原因》中首次提出的、在跨文化傳播中所存在的一種現象:扎根于一種文化的特定的電視節目、電影或錄像,在國內市場很具吸引力,因為國內市場的觀眾擁有相同的常識和生活方式;但在其他地方吸引力就會減退,因為那兒的觀眾很難認同這種風格、價值觀、信仰、歷史、神話、社會制度、自然環境和行為模式。文化折扣現象是中國電視劇海外傳播過程中所存在的一個巨大障礙。中國文化的博雜、民族的多樣性、西方對中國的刻板印象等,使得很多國家和地區對中國文化的接受與認知嚴重不足,甚至存在較多的誤讀。加之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導致跨文化傳播過程中出現交流不暢。中國電視劇要想實現有效的海外傳播,就必須從文化上尋找到中西方的共通點,降低跨文化傳播中的文化折扣。我國電視劇出口的主要市場仍然是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區域。這些地區和國家的文化有著相通性,文化折扣的可能性就比較低?!断眿D的美好時代》之所以能行銷越南、非洲等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文化的相近,得益于其接地氣的內容,片中的故事設定暗合了非洲觀眾的家庭觀念,很多非洲家庭從這部影片中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場景,容易產生共鳴。《家有兒女》展現父母與孩子、孩子與孩子之間的瑣事、趣事,有著儒家文化傳統的韓國觀眾,自然會對家庭倫理、代際關系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當然,一部電視劇不可能被全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的觀眾接受和認可,作為電視劇制作人,在電視劇拍攝之前就應該對作品的海外傳播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因此,我國電視劇的海外傳播首先應該立足于東方儒家文化圈,為有著共同文化基因的儒家文化國家和地區生產出相應的電視劇。我國電視劇在海外傳播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尋找和挖掘電視劇中與海外觀眾的共通點。如根據巴金名著《家》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在銷往法國時,因為巴金有過留法經歷,所以巴金與法國的淵源就成為宣傳重點。楊亞洲導演的《蝴蝶》能夠在加拿大播出,主要是因為故事通過在加拿大不斷奮斗的莊五一、段嶺以及失去女兒的加拿大人約翰遜三人之間的糾葛真實表現了居住在加拿大的華人的現實生活。《北京人在紐約》《上海人在東京》《雨狗》《遠嫁日本》之所以能夠在歐美電視機構播放,主要是因為其敘事重點是表現在國外生活的中國人的人生際遇和情感,很容易引起海外觀眾,尤其是海外華人觀眾的認可。
三、表達共同價值,贏取世界觀眾
當我們談及中國文化“走出去”,或者具體來說,中國電視劇“走出去”時,我們必然會開出“共同價值”的藥方。全球化時代中國電視劇要想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尤其是歐美主流市場),“共同價值”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不過,如何理解和表達“共同價值”,如何用“共同價值”表達中國故事?有些人容易將“共同價值”簡單化和概念化,甚至將“共同價值”簡化為“美國價值”。備受國人關注的美版《甄嬛傳》,凸顯的其實就是一個改造后的“美國價值”。美版刪減了表現甄嬛“孝”的情節,補拍了甄嬛成為后宮之主之后的生活片段,凸顯了甄嬛作為一個個體的人生追求和復雜的心理轉變,這迎合了西方的文化審美要求。由此,甄嬛這一典型的清代宮廷后妃形象被文化解碼成具有美國文化中個人主義價值觀的人物。同樣,在美國主流媒體播出的中國電視劇《金山》,也迎合著美國價值。《金山》的原劇本講述的是中國人一百多年前到美國淘金、修鐵路,然后在舊金山建唐人街的故事。該劇本重在講述中國同胞的苦難史、證明中國人對美國鐵路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拍攝完成的電視劇則尋找了一個新的主題:從奴隸到人。所以,后來的故事變成這樣:中國人到美國去,意識到自己是奴隸,他們要生存,要爭取平等、自由,最后他們在美國立住腳了,并為中美關系做出了巨大貢獻。②通過兩相比較,我們可以看出,原版電視劇(劇本)與在美國播出的電視劇其實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從主題上看已經完全被改寫。這引發我們一種思考:如果一部中國電視劇缺乏中國故事、中國氣派和中國價值,或者是一種變味的中國故事,“走出去”還有多大的意義?好萊塢電影工業常常以超越民族的全球故事來規避不同國家和文化間的政治與文化差異。近年來流行的美劇《迷失》《24小時》《廣告狂人》《國土安全》《紙牌屋》等,也充分踐行著好萊塢的跨文化敘事模式。這些流行的美劇,其實都給中國電視劇如何實現全球化的共同敘事提供了一種參照。我國的功夫武俠劇和古裝歷史劇因其故事發生的獨特歷史文化語境,很容易被某種歷史意識形態籠罩,也很容易被西方世界簡單地扣帽子。相反,現實題材電視劇因其反映的是正在發生的社會生活,較少承載歷史的包袱,其可以闡釋的空間更為廣闊,也容易引起更廣泛的觀眾的興趣。如《虎媽貓爸》談及的是家庭子女教育問題,涉及中美不同文化語境的家庭教育方式,具有很強的話題性,容易激起中美觀眾的興趣。有研究者在論述中國電影如何走向世界時認為:“中國最有可能發掘出共同主題的恰恰是近現代,一來中西交往的開展打破了中國文明的封閉性,最重要的是全球化時代中國所面臨的問題幾乎同時是世界的問題或者與世界相關聯的問題——例如環境問題、文化沖突、傳統與變革、轉型期的焦慮。因此,中國電影人要做的恰恰是立足現實,通過表現中國問題和中國方案來表達世界焦慮和世界路徑?!雹圻@對中國電視劇的海外傳播也有重要的啟發。當下中國瞬息萬變的生活、轉型期的各種文化問題、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困惑、家庭生活發生的變化和面臨的矛盾、資本對中國社會的改造,這些社會現象都有力地為中國電視劇的海外傳播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反映現實中國社會變革、反映全球化進程中各種矛盾沖突的電視劇,最有可能受到國際主流媒體的認可。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我們這個時代不斷被描述為一個“全球化”時代。隨著經濟、文化和信息資本的迅速流動,傳統的時空觀念大大地發生了改變。在這個全球資本流動的時代,所有人為的中心結構都被資本的流動和新的國際勞動分工消解。④中國電視劇的海外傳播若想在未來有一種更好的發展趨勢,就需要自覺地與全球化浪潮尋找結合點,探索話語融合的方式,提升跨文化敘事能力,超越民族主義,進行有目的的生產,從而建構一種文化共同體。
四、精心打造故事文本,實現深度價值傳播
好萊塢電影之所以能夠成為全球跨文化傳播中的代表,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其對故事的精心打造。近年來,美國電視劇的流行和“美劇迷”的規?;霈F,很大程度上也是其超強的故事講述能力。我國電視劇雖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產生了一些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電視劇作品,但不可否認,當前我國電視劇領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最核心的是對故事文本的打磨力度不夠,導致中國電視劇“講故事”的能力不強,故事的創新性薄弱,故事的價值含金量低。電視劇是一種融入日常生活的媒介文本。其之所以能夠吸引受眾,除了反映的內容貼近日常生活和大眾審美外,更為重要的是,它們是大眾日常生活中進行“消費”的重要形式。因此,電視劇的故事敘事能力就至關重要。然而,很多電視劇的編劇和導演對故事文本的專注度不夠,資金投入不足,情節脫離現實生活,邏輯經不起推敲,細節破綻百出。如古裝歷史劇中人物的衣著言行日常用品與所反映的時代不符,甚至人物張冠李戴,出現了“穿越”;現實題材劇脫離現實語境,以城市的方式對鄉村進行影像再造,以家庭倫理為噱頭夸大代際沖突和婚姻危機;即便那些較為注重嚴密邏輯的推理、諜戰、犯罪類電視劇,邏輯也往往經不起推敲,推理過程漏洞百出,缺乏人物心理動機的有力證據等。尤其是近年來數字技術的持續升級,電影中慣用的后期特效制作也成為電視劇的生產工序,“小鮮肉”“替身”“數字小姐”“摳圖”等怪現象層出不窮。電視劇原本所需的對故事、人物、場景等著力刻畫的耐力被文本之外的技術想象替代。與此同時,我們應該看到,美劇的高質量離不開高質量的編劇隊伍和強大的顧問團隊,如《別對我撒謊》聘請了被譽為美國20世紀最偉大的100位心理學家之一的保羅•艾克曼博士,《生活大爆炸》聘請了物理和天文學教授大衛•薩爾茲保,《實習醫生格蕾》聘請了醫學教授艾倫•漢密爾頓等,他們共同參與到劇本的創作中,從而確保了電視劇的嚴密性。當前,我國電視劇已經進入一個缺乏創新的類型化時期。某一部電視劇的熱播,會迅速帶動一批同類型電視劇的出現。如近年來《暗算》催生的諜戰劇熱潮、《小兒難養》《虎媽貓爸》催生的育兒劇現象、《甄嬛傳》催生的后宮爭斗風等,這很大程度上是市場機制下資本擠壓造成的。由于電視劇的高收視率所帶來的商業利潤,電視劇的投資方、導演、編劇等便瞄準了那些大獲成功的電視劇進行規?;a和模式化操作。由于要快速適應市場需求,一部電視劇的制作生產的時間極為有限,有些三四十集的電視劇甚至開拍兩個月就殺青、播出。這種生產方式,使得內容模式、敘事表達、人物設置等都表現出同質化傾向,進而容易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自然也很難走向世界。正是由于“講故事”能力的薄弱和創新性的不足,我國電視劇大多停留于資本開發和娛樂消費層面,較少探索故事文本和文化價值的深度融合模式。從日常生活屬性來說,電視劇的娛樂性和商業性本非洪水猛獸,然而,過度的娛樂和商業化所導致的電視劇質量的下降卻是需要警惕的。故事思想深度和價值追求的缺失,不僅影響到文化的傳播和價值觀的塑造,而且使得我國電視劇無法在國際話語平臺上實現有效的價值傳播。因此,電視劇的海外傳播過程中,應該努力提升制作水平,強化故事講述能力,植根中國土壤,傳播中國文化,實現價值的深度融合。
作者:周根紅 單位:南京財經大學
- 上一篇:植劇場對大陸電視劇的借鑒意義
- 下一篇:電視劇與媒體互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