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產業政策變化與啟發
時間:2022-09-12 09:17:56
導語:韓國電影產業政策變化與啟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韓國的電影政策隨著社會的變革不斷改變,促進了本土電影的崛起與繁榮。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對好萊塢電影的沖擊,中國如何振興本土電影,走出國門。韓國的電影產業發展經驗將會給中國電影產業政策帶來根本的啟示。
關鍵詞:韓國電影;政策;中國;本土電影
一、韓國電影產業政策的變革
電影不僅是藝術作品,更是表達意識形態的重要載體,所以電影的發展與繁榮必然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在韓國電影發展史上,有關電影的政策法規包括現已廢除的電影審查制度、分級制度、電影法、電影放映保障法和電影振興法。在日本與美國的殖民統治期間,韓國從1926年就開始實施電影審查制度,經過47年,于1973年開始對《電影法》進行的第四次修改中仍然明確強調加強影片審查。朝鮮戰爭結束以后,美國開始在韓國實行電影分級制度。這期間,電影審查與分級制度并存,但以審查為主,分級從屬于審查,對韓國電影進行更多的限制。1962年,樸正熙政權繼續采用了被日本統治期間的電影政策,為了進一步遏制電影的發展,緊接著出臺《電影法》,用明文法律法規的手段來規范電影已經成為電影人的共識。1973年韓國政府立法明確保障本土電影年上映天數,更在1984年第五次修訂《電影法》中指出,進一步提高國產電影在影院放映的基本保障天數,正式確立了所謂的“電影季系統”,明文規定每個影院每年放映國產電影的天數不得少于146天。這一系列的強制性保障措施,不僅促進了本土電影產業發展,還遏制了好萊塢電影橫掃韓國電影市場的趨勢。1986年韓國政府進行第六次《電影法》的修改工作,降低電影制片和進口商的注冊標準,打開了韓國的進口電影之門,這也是被迫迎合美國的自由化的電影政策。1993年金泳三當選韓國總統,在全國“民主化”的浪潮之下,韓國電影迎來了自由發展的重要時期。1997年韓國了電影振興法,涉及電影業登記、獨立制作、審查、振興機構、振興基金和電影季系統等十多項。自此之后,韓國的電影的限制政策變得逐漸寬松。韓國電影的“春天”真正始于1998年金大中政權大力支持電影產業的發展。1998年,韓美簽署《韓美投資協作第三次實務協議》,韓方表示要將目前實行的“電影季系統”中的146天縮短至92天,這一決定引起韓國電影產業界的強烈不滿,直接導致發生了韓國電影歷史上非常重要的“光頭運動”。這次電影人的游行讓政府取消了這一政策。這一次的游行示威活動不僅保護了韓國本土電影的成長,而且使民眾的國產片情節深入人心。1999年韓國國會頒布了《電影法修正案》,其中規定將于2000年徹底廢除影像制品的審查制度,完全采用分級制度,繼續維持影院韓國電影放映任務制度。經過長期的政策改革,韓國本土電影市場份額由以前的15%~20%到如今的50%~55%,自2011年來,韓國本土電影連續7年突破五成大關。
二、中國電影產業政策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相比較韓國電影法規政策的變革,中國電影產業還缺乏一定的法律保護與支持。雖然國家在宏觀層面大力提倡發展文化產業,尤其是影視產業,但沒有穩定而有效的法律政策去持續推進電影產業的繁榮發展。政府管理對電影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制定的政策如果不符合電影產業發展規律,則會產生負面影響甚至阻礙產業的前進。在改革開放之前,電影是完全作為事業單位來運營管理,其意識形態的功能更加突出,商業功能被抑制,不能不能滿足消費者對電影的需求,導致市場低迷。比如在2002年,政府直接投資3億人民幣支持電影產業的發展,當年大部分的國產電影都得到了政府的資金支持,像這類非商業投資形式下生產出來的電影,大部分是為了“獻禮”“評獎”的目的而拍攝,嚴重脫離市場,缺乏藝術創新。這一系列的舉措都是違背經濟規律而作的政策。另一方面,電影產業政策對于部分關鍵環節遲遲不開放,文化政策壁壘重重,行政地方保護主義嚴重,市場推出門檻不合理,例如中外合資影片的限制,審查太嚴格、資金和資源的分布不均,這些都導致中國本土電影的發展受到重重阻礙。本文結合國內實際情況,提出兩點改進意見。(一)加快電影文化的普及,提高觀眾的參與度。對比韓國觀眾對于本土電影的情節,中國觀眾對國產電影的忠誠度并沒有很高,缺乏對本土電影的認同感。因此,中國電影人應該頻繁的與觀眾之間的互動,增進相互理解。同時政府要注重電影文化的普及與教育,舉辦國際電影節的同時,一定要讓觀眾參與進來,而不是一個小圈子的聚會。同時這也將拓展觀眾的國際視野,提高文化鑒賞能力,使他們能夠接受并欣賞本國導演拍的優秀電影。(二)完善我國電影政策法規。盡管我國已經出臺《電影管理條例》、《電影審查規定》等法律法規,但是,行政機關的各種行政性規定,比如“意見”“通知”“辦法”,政策的不穩定性和互相沖突性導致政策的不穩定,在執行過程中隨意性很大,往往有不同的解釋,很難得到真正的落實。因此我國電影的各項政策應該法律化。另一方面就是柔性處理電影審查的問題,在中國一直懸而未決。政府部門應該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根據市場經濟與電影市場的發展規律,推進電影分級制度的建立,這樣以便減少電影對青少年的影響和保障電影藝術的自由表達。
參考文獻:
[1]KimHyae-joon.AHistoryofKoreanFilmPolicies.https://www.scribd.com/document/194302794/Korean-History-of-Korean-Film-Policies
[2]尹鴻.跨越百年-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電影[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10:96.
[3]楊揚.韓國國產電影繁榮對振興中國電影產業的啟示[J].陰山學刊,2005(10):5.
作者:王琛 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 上一篇:運動造型在電影的運用分析
- 下一篇:電影作品淺析文化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