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題材影視創作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8 04:19:00

導語:歷史題材影視創作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題材影視創作管理論文

電影、電視以藝術上所具的特殊感染力,深刻地影響著當代人的生活。作為歷史真實的反映寫照,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作品以崇高的精神內涵和昂揚樂觀的革命浪漫主義激情,記錄了中國共產黨光輝的歷史,記載著我們民族近一個世紀走過的非凡歷程。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影視業的發展,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1979年陸續推出的影片《西安事變》、《南昌起義》、《四渡赤水》等影片的熱映,充分反映了觀眾的心聲。80年代,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創作也開始繁榮,如《秋白之死》、《的一天》、《》等,都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為了通過影視藝術更好地對群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進行國情、近代史、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1987年,由提出,成立了包括黨史、軍史、文獻和影視方面專家組成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創作領導小組”。10多年的藝術實踐證明,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創作在整個文藝創作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忠實地實踐著“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光榮使命,成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迎接建黨80周年,廣大影視工作者自覺承擔起光榮的歷史責任,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影視作品。從《在1925》到《走出西柏坡》,從《相伴永遠》到《英雄無語》……15部最新攝制完成的優秀影片成為建黨80周年獻禮片的扛鼎之作。中央電視臺黃金時間推出的電視連續劇《長征》、《日出東方》、《忠誠》、《帕米爾醫生》、《鷹擊長空》等也在炎熱的夏夜不斷提高收視率。

“紅色經典”能夠在當前紛繁多元的影視創作環境中再度脫穎而出,這是我們影視創作者精品意識的提高,是電影觀念的轉變,也是我們觀眾群的日益成熟。

在近一時期的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創作中,“以小見大”是一個突出的創作思路。這些影片大多放棄了直接描繪壯闊的革命斗爭場面,而是從與普通人生存空間、情感世界更為接近的地方落筆,描寫偉人的親情、愛情、友誼,與老百姓之間的魚水深情。一位大學生在談到《與斯諾》的觀感時說,走下“神壇”的偉人,既平凡又偉大,既可敬又可親。影視界專家認為,這批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作品,突破了以往相同題材過于執著歷史背景和事件的鋪敘,而使人物淹沒其間的局限,更注重在大的歷史氛圍中塑造富有個性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使藝術的真實與歷史的真實相融合。無論是叱咤風云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還是民族歷史上的杰出人物、時代英模,透過他們性格迥異、多彩多姿的形象,凝聚的是我們的民族氣派、民族感情、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以人為本,在情感化的描述中,觀眾無須仰視,而又領悟到偉大靈魂的豐富與崇高。

影視是一種大眾藝術,它必須要讓觀眾在視聽享受中再作用于心靈。近些年來,我們的影視創作者以較快的步伐適應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電影觀念有了明顯轉變,懂得了尊重市場、尊重觀眾。創作手法的創新變化和高科技手段的運用豐富了銀幕和熒屏。例如,影片《在1925》對于“火”的理解和運用,《紫日》對于戰爭片以新的角度闡釋等,拓展了觀眾的思路,趨近了新的審美觀念;此外,在《橫空出世》等影片中大量使用了電腦畫面,既強調了視覺沖擊和觀賞愉悅,又豐富了電影語言,出現了一種新的電影風格。專家認為,藝術家們創作中的“精品意識”日益濃厚,近年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中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優秀作品越來越多,《大轉折》、《紅河谷》、《鴉片戰爭》、《長征》、《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橫空出世》等一批影片,無論其思想藝術水平還是技術制作水平都不亞于所謂的進口“大片”,專家認為國產部分優秀影片已顯現出“大片”品格。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作品,正成為我國影視藝術畫廊中獨具魅力的燦爛篇章。這些作品,對于中國影視藝術的發展和走向,對于中國影視愛國主義和現實主義傳統的形成和發展,對于中國影視民族化、大眾化的特征的形成和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作品,無論從美學觀點還是歷史觀點來看,其特殊的認識、教育和審美功能,是其他題材作品難以替代的,它極大地豐富了我國社會主義影視藝術的寶庫,將永遠在中國影視藝術的星河中熠熠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