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記者融合轉型分析

時間:2022-07-04 09:38:33

導語:電視新聞記者融合轉型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視新聞記者融合轉型分析

摘要:上虞廣播電視總臺努力推進媒體融合發展,電視新聞記者積極從重置角色定位、提升創新能力、培養綜合能力等方面進行融合轉型。

關鍵詞:融媒體;轉型;融合

目前,各地方媒體都在深耕“融”字,邊探索、邊總結、邊完善電視臺、報社、廣播、新媒體等平臺的一體化融合實踐,并向縱深推進一體化進程。關于融媒體的概念,一般來講是指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網絡等平臺打造成更強大的宣傳矩陣,在人力、內容和宣傳等多個方面采取全面融合,將電視和其他媒體包括體制、技術、管理和新聞制作等元素進行整合,實現資源整合、內容整合、宣傳整合和利益整合。而在這個過程中,縣級媒體的融合尤為必要,且縣級廣播電視臺毋庸置疑是融合的主體。在新形勢下,為了迎合電視新聞生產過程中社會環境、工作環境的變化,電視新聞記者必須要樹立起融合思維、創新意識,且要錘煉好電視新聞編輯撰寫的本領。

一、主動適應新形勢,重置角色定位

傳統媒體時代,文字、攝影攝像、現場出鏡的工作通常由不同的記者擔任。然而在融媒體環境下,更多的是考量記者的綜合業務素質,并自發地向“全能型”記者發展。首先,新聞報道不再只是依賴傳統大型采錄設備,而是要利用移動終端成為行走的拍客,對突發事件做到應對自如;其次,能夠對網站、微博、微信等宣傳矩陣的采編技巧駕輕就熟;第三,不再局限于為電視臺、電臺、報紙寫“硬”稿,而是多結合并嫻熟運用新媒體采編技巧,在宣傳報道中吸引受眾?;ヂ摼W時代,電視、電腦、手機終端三屏融合,這就要求新時代的記者打破慣性思維和認知,對職業進行重新定位,不僅要做媒體機構的內容生產者,更要成為運營平臺的內容組織者。縣區級廣播電視臺則要打破固有模式,改變傳播模式相對單一的現狀,為受眾從海量信息中篩選最有價值的新聞,這就需要電視新聞記者不斷增強新聞的敏銳性。拿電視新聞記者來說,除了要把攝影、攝像、采寫、編輯的看家本領發揮到位外,還應學好網頁設計、網站編輯編排等新技能,樹立“技多不壓身”的新觀念,適應新形勢。2017年7月,上虞新聞綜合頻道對“紹興市曬亮點、比業績年中考評”活動進行了電視直播,同時,上虞廣播電臺和“看上虞”新媒體平臺也進行了實時直播。這種全媒體新聞直播方式與之前傳統的新聞報道方式截然不同,電視新聞記者作為報道主體的身份和作用已被淡化,區領導和部門“一把手”由以往被報道的角色轉變為第一視角的發言人,全程自述,直播中全程沒有電視新聞記者出鏡,新聞事件的當事人就是報道者、講述人,實現了報道主體由“第三人稱”向“第一人稱”的轉變。同時,直播現場的99CONTEMPORARYTV電視新聞記者不僅要根據實際情況撰寫電視新聞稿件,還要為當天的廣播新聞提供稿件以及為“看上虞”公眾號采集圖片、視頻素材。《上虞新聞》電視欄目報道了各位負責人當主持人進行推介的臺前幕后,當晚一經播出,便引起了社會關注。隨后新媒體公眾號“看上虞”又以這篇報道的文字為基本素材,加上圖片和短視頻等元素,重新制作了一條微信進行推送。通過廣大微信用戶的轉發,讓更多的受眾了解、關注到“紹興市曬亮點、比業績年中考評”活動。以圖片、音頻、視頻、文字進行立體式的呈現,這就是融媒體時代融合新聞的魅力。記者除了做好新聞事件的見證者,也要做好親歷者與參與者,展現獨當一面的社會活動能力。2017年8月,上虞舜陽紅心獼猴桃文化旅游節啟動,上虞廣播電視總臺作為承辦方之一,對旅游節開幕式、媒體推介會、專場晚會等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報道。特別是在專場晚會的直播過程中,更是發揮了電視新聞記者的全能作用。從晚會開始前一小時,微博、微信公眾號以及朋友圈就開始了刷屏倒計時,并進行最后一輪的宣傳,來調動氣氛。晚會直播開始后,電視新聞記者不僅需要現場出鏡,攝像、導播等工作也要由電視新聞記者擔任。直播次日,電視新聞記者還需要將此次活動的情況進行寫稿、編輯,在《上虞新聞》欄目中播出。其實,從2017年5、6月份開始,上虞新聞綜合頻道的電視新聞記者便開始進行舜陽紅心獼猴桃基地的系列報道工作,以動態新聞的方式在《上虞新聞》中播出,并進行“看上虞”新媒體公眾號的頭條推送,還利用所拍攝、采訪的素材制作了舜陽紅心獼猴桃推介宣傳片。這是基層媒體新聞記者通過轉型融合,把同一個信息樣本制作包裝成可以在不同媒介中傳播的產品,實現了互動整合,發揮了協同效應,也節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二、堅持新聞專業化,提升創新能力

在媒體融合時代,不僅可以播放傳統媒體制作的廣播和電視節目,還可以播放各種形式的直播,如采訪型直播、實時文字圖片直播和網絡直播。為了確保以最快的速度全面新聞,新聞媒體的寫作必須是動態的,并使用文字、圖像和視頻來播放實時新聞,以方便受眾隨時隨地地接收信息。當今的受眾已不再滿足于僅通過文字這一單一載體獲得訊息,因此需要電視新聞記者具備整合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傳播形式,進行全方位、立體式報道的能力。電視新聞記者在親臨現場的同時,還要利用文字、圖片、音視頻為受眾創造出一個可想象的空間,讓他們獲得身臨其境的“現場感”。作為上虞廣播電視臺新聞頻道的記者,不僅要為電視欄目《上虞新聞》供稿,同時要為廣播欄目《上虞新聞》以及上虞電視臺公眾號“看上虞”提供稿件。無形之中要求電視新聞記者既要有說清楚事情的能力,也得有讓受眾通過聲音“看到”事發場景的能力。此外,在許多涉及大量數據、地名介紹等信息的報道中,還需要電視新聞記者將文字內容與新聞事件相關的圖片和音視頻進行整合穿插,或是制作全景圖片、3D視頻,利用這些新的表達方式來增強視覺效果,讓受眾對新聞中所涉及的數據、地點、事物有更加深刻、清晰的認知,讓觀眾可以更直白、清楚地看懂。在2019年1月上虞區兩會期間,上虞廣播電視臺通過電視新聞、直播、廣播、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解讀“兩會”,共推出各類報道百余篇,內容精彩紛呈,贏得了受眾的廣泛好評。1月9日,紹興市上虞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如期舉行,上虞區區長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報告,講的都是與每一個上虞人息息相關的大事。這份《政府工作報告》字數將近1.2萬,涵蓋了城市發展和市民生活的各個方面,信息量非常大。如何才能讓老百姓在第一時間全面、準確地了解報告內容?上虞廣播電視臺的工作人員積極創新報道手段,注重發揮優勢,讓《政府工作報告》可視化、顯性化、數據化,進一步提升了新聞報道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同時,在“看上虞”公眾號上精心制作“兩會”圖文解析,第一時間對報告做了“一圖讀懂”的可視化解讀,使觀眾對過去一年來取得的成績和對今年發展的目標舉措有了更加直觀清晰的認識。對新聞媒體來說,一年一度的“兩會”報道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務。為了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上虞廣播電視臺在半個月前就召開了專題策劃會,并在“兩會”開始前展開新聞報道部署,召集記者、編輯、攝像等各崗位人員,明確各自職責進行分工,要求大家用真心宣傳黨的主張,用真誠傾聽人民心聲,用真情書寫時代進步。上虞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還推出了“兩會”特別報道,內容除了對《政府工作報告》的解讀外,還包括“兩會”直播、“兩會”聲音、“委員風采”等諸多內容。用圖片、文字、音視頻的形式一一記錄下會場內外的故事,十分生動。在“兩會”期間,上虞新聞、上虞廣播臺、“看上虞”公眾號等多個平臺集中發力,權威“兩會”最新消息,全面解讀“兩會”的精彩內容,營造了濃厚的宣傳氛圍。這是上虞廣播電視臺第一次以如此全面的報道形式全方位地解讀“兩會”,對記者、攝像、編輯等采寫一線人員來說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極好的鍛煉機會。不少一線記者表示,多形式的融合型報道也促使他們朝著通曉“十八般武藝”的方向發展,為生產更加優質的融媒體產品提供了實踐經驗。

三、加強技術學習,培養綜合能力

新聞制作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過程,需要嚴格的標準化和程序化。目前,我國媒體深度整合的“標配”是融媒體中心—“中央廚房”。其目的是優化新聞制作工作流程,整合信息、共享資源、提高效率等,并根據受眾的閱讀習慣和喜好實現準確推送,從而保證新聞產品的質量。無論是記者還是媒體單位,打造“融媒體記者”并不容易。特別是縣區級媒體受各種因素的限制,融媒體的發展仍然處于起步階段,發展薄弱,也存在著種種問題??梢哉f,在融合和轉型的過程中,縣級媒體記者一方面要加強新媒體融合技術的研究,掌握數字技術、計算機技術,適應新媒體傳播環境;另一方面,每位記者還要結合自身氣質和性格特點,主攻專長、展現優勢。在2018年6月“2018紹興(上虞)鄉村旅游展示大會”的電視、新媒體同步直播中,盡管全程不需要記者直接參與,但他們的身份由記者、攝像轉變為現場導演、編導,對電視新聞記者的現場掌控能力、前期組織策劃能力和靈活應對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為了配合雙渠道的直播,就必須得放棄單人模式,實現團隊各方面的協作聯系,活動過程中也提高了采編人員整體的業務水平。并且在直播過程中,直播車導播都由電視新聞記者擔任,這也要求電視新聞記者必須對直播車內的操作了如指掌,可見融媒體時代對新聞工作者的要求愈加向多樣化、個性化、高標準發展,融媒體記者特別是基層融媒體記者更需要努力成為有特長的多面手,能適應不同環境提出的要求,滿足不同受眾、不同層次人群的新聞需求。這一系列的改變和提升,要求電視新聞記者加強新媒體融合技術學習,并積極融入社交媒體,使這一習慣成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同時電視新聞記者要了解最新網絡動態,熟知各類論壇網站,尋找新聞熱點和新鮮話題,精準捕捉受眾的興趣點,深度挖掘內涵。傳統媒體的變革,促使電視新聞記者采訪能力再優化、新聞質量再提升,作品更能迎合不同受眾群體的接受習慣。這也需要融媒體記者杜絕閉門造車、畫地為牢,要學會跳出“圈子”,換個角度天地寬,并且扮演好媒介潤滑劑的角色,讓各類媒介對接順暢,將不同形態的傳播方式了然于心,進一步提升融媒體操作能力及新聞價值的判斷力,更好地培養獨到的“新聞眼”,做出更多符合受眾需求、迎合受眾口味、跟得上受眾喜好發展的新聞作品,提升自身在融媒體環境下的競爭力。

作者:張慧 單位:紹興市上虞區廣播電視總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