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微電影創作新路徑

時間:2022-07-30 08:45:09

導語:學生微電影創作新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微電影創作新路徑

一、大學生電影創作的問題

(一)創作觀念俗套。理論指導是學生進行實踐創作的基礎,但近幾年來,隨著各種級別、范圍的微電影大賽不斷涌現,學生在創作上更重視實踐而忽略了理論的重要性。學生在沒有把握微電影創作規律的情況下盲目實踐,導致學生的選題集中在愛情片、友情片兩大類型,突破不了“愛情”與“懷舊”兩大主題,呈現出的作品跟風模仿、題材單一,忽略了微電影反映、反思社會現象的深度與廣度。(二)產業鏈不成熟。就目前而言,學生微電影作品展播的渠道特別狹窄,主要通過:學院內部展映、視頻網站展播和以電影節為平臺的播映。因多數學生作品不具備視頻網站看重的商業屬性,無引導頁面指引,播放量和點擊量并不理想。另外,在重要的電影節上學生微電影高級別獎項獲獎少,以致學生作品曝光率低。

二、新模式:從微電影到大電影

(一)微電影:優質IP的生產。2004年,導演梁旋做了一個夢,他和好友張春把這個夢做成了一個7分鐘的動畫短片《大•魚》,影片在當年中國數字盛典DIGGID大獎上獲得專業區動畫——故事類大獎、第四屆北京電影學院學院獎最佳新人導演獎,并且該片在網絡上受到廣大網民的追捧。基于影片本身而言,獲獎是對其作品的認可,保證了影片的質量。同時,作品在網絡上受到網民的追捧,獲得了一批忠實的觀眾,而12年后這批觀眾成為如今的消費主力軍,保證了影片的市場?!洞?#8226;魚》滿足了以上兩個條件,成為一個優質的微電影IP。影片《二十二》《指甲刀人魔》都是由短片升級為大電影的成功案例。(二)敘事美學和風格的再創造。2004年微電影《大•魚》的故事構架在兩個平行世界,主題圍繞“有的魚是永遠關不住的,因為他們屬于天空”展開。影片整體敘事散漫、無邏輯性可言,這正是微電影的空間敘事特點所帶來的疑惑,沒有完整的故事,沒有曲折的情節?;诖耍瑢а萘盒蛷埓合M軌驑嫿ㄒ粋€龐大的宇宙觀,去塑造一個更完整且更具中國風的故事。12年后,這一切都體現在大電影《大魚海棠》中,影片將主題上升到報恩和舍生取義的精神中,探討了生命的由來、死后的歸屬問題。在傳統的中國故事模式中,導演將充滿民族文化的元素符號和古代哲學思想融入畫面、文字、服裝中,在保留微電影內核的基礎上豐富了自己夢中平行世界的構建,擴展微電影中的構想和美學風格,使得《大魚海棠》的美學風格從微電影過渡到大電影,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三)多元經濟下的資金融合。短片《大•魚》的制作主要依靠導演張春的美學設計和技術支撐以及導演梁旋的故事藍本,耗費的成本非常少,而制作《大魚海棠》歷經12年,其最大的困難在于缺乏資金。隨著“互聯網+IP”概念的提出,互聯網跨界的連接、融合豐富了電影產業的形式。IP的價值能否轉化為電影有兩個核心條件:第一,這個IP與電影的媒介屬性是否匹配;第二,電影創作和制作是否有能力轉換。微電影《大•魚》碎片化的敘事特點決定其延伸成大電影的發揮空間較大。因此,《大魚海棠》的成功不是偶然,它是互聯網時代電影產業發展的必然,微電影到大電影的路徑也由此清晰起來。

三、新路徑:從微電影到大電影

(一)打造優質電影。IP短片《大•魚》二元時空的構建充滿新意;紀錄短片《三十二》以“慰安婦”為主題,以戰爭遺留的歷史問題為中心挖掘社會現象;微電影《指甲刀人魔》以全明星陣容講述愛情的本質。從以上個案中不難看出,短片要孵化成IP首先需要精準定位短片的創作方向。其二,利用電影的影響力?!洞?#8226;魚》《三十二》兩部影片曾在國內獲得多個獎項,在國外也獲得了高度贊譽。(二)轉變資金籌集理念?!洞篝~海棠》因為資金的問題止步不前,但IP時代的來臨以及《大•魚》收獲的好口碑和大批受眾已為大電影奠定了市場和內容基礎。同時,眾籌經濟又為大電影的制作提供了資金支持,使得電影在上映之前通過了市場的檢驗,也因此獲得更多投資人的關注,最后促成了大電影《大魚海棠》的誕生。(三)“互聯網+”下的電影教育轉型。近幾年來,電影專業的招生比例大幅增加,由于高校的教育理念沒有緊跟市場和時代的發展步伐,造成設備不足、師資匱乏,高校藝術教育陷入窘境,最終導致大學生在創作中出現盲目跟風、類型單一、缺乏深度等問題。從學生短片《大•魚》到大電影《大魚海棠》,從紀錄短片《三十二》到大電影《二十二》,這種以微電影為自助孵化器的方式推動學生從校園走向產業、從網絡邁向院線的成功實踐,使我們看到了電影教育嶄新的可能性。

四、結語

微電影升級為大電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供借鑒的大學生微電影創作的新路徑。學生需要與時俱進地調整電影觀念,積極利用互聯網資源打造微電影IP;教師應及時調整教育策略,在注重理論培養的同時兼顧實踐操作,利用這一新路徑正確引導學生創作微電影。

作者:鄧麗娟 單位:四川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