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電氣事故分析與策略初探
時間:2022-03-15 11:37:17
導語:企業電氣事故分析與策略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從根本來說,可以通過對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來避免產生電氣誤操作的很多人為因素。目前很多管理部門只把事故的直接原因和表現現象形式上的填寫在了對誤操作事故的調查報告中,而對事故發生的深層原因和管理原因沒有進行重視,而誤操作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也就是這些深層次的原因,對誘發事故的深層原因和管理原因又沒有相關的考核制度。很多發電廠建設面臨的最大難題是技術設備的不完善。許多誤操作和誤判斷事故的發生是由于電氣設備的編號標識不清和字跡模糊的現象而引起的。在很多帶接地線的合閘事故中,除了人為因素外,沒有認真執行操作票中的規定,防誤閉鎖裝置沒有在地線和刀閘之間安裝也是事故產生的主要原因。
預防電氣誤操作發生的有效措施
首先,電力生產的基本口號就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每每發生的安全事故,都令國家、個人及家庭在經濟與精神上遭受無法彌補的巨大損失與傷害。用血與淚書寫而成的慘痛教訓,更令我們要把安全放在生產的首位,無論從思想還是政治的高度上,我們都要正視和重視操作的安全性。對以往事故的分析,很多誤操作事故并不是因操作票有錯誤,而是運行操作人員本身的操作有錯誤。一般行為錯誤分二類:首先是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行業。使用電壓不合格的驗電器;驗電或者拆裝接地線時沒戴絕緣手套等等。其次是違章行為。如在具體實際操作中,沒有核對設備名字、位置、等編號等。有可靠而完善的防誤閉鎖裝置,才可以真正地起到避免因誤操作而起的事故。目前,多使用微機防誤閉鎖裝置。由于這種閉鎖裝置性能尚不十分穩定及運行人員使用、操作、維護不當等因素,極易影響到其防誤閉鎖的正常功能的發揮,而導致事故發生。就這要求我們對防誤閉鎖裝置的選型、運行以及日常維護工作都是高度重視。
案例分析
2010年12月23日,內蒙古西部電網發生了一起由于運行人員誤操作而引起的重大設備事故。造成多條220千伏線路跳閘,多臺發電機組退出運行,致使包頭第三熱電廠全廠對外進行停電,包頭地區減供負荷68萬千瓦,損失88.6萬千瓦時的電量的嚴重后果。對事故進行調查分析得出,麻池變電站當值值班長在操作中違反了規章,帶地線把隔離開關進行了和閘,造成220千伏Ⅱ母線短路,是直接的和主要的導致本次事故發生的原因;在傳動驗收設備時,在沒有終結工作票的情況下,前日值班運行人員沒有把安全警示牌和隔離開關操作機構進行及時的鎖恢復。交接班工作中,交接班人員也沒有把已經改變了的工作現場中的安全措施進行。一是麻池變電站運行人員對電業安全工作規程、工作票管理規定以及交接班制度等有關安全措施規定沒有嚴格執行,運行人員的安全意識淡薄,在操作中進行習慣性違章操作。二是包頭供電局變電工區對安全管理不到位,沒有加強巡視已超期服役的設備、試驗和維護工作。淡化了對工作人員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訓。三是電力設備的二次安全管理不到位。變電站的二次設備陳舊,沒有及時到位的對設備進行消除缺陷的技術改造工作。內蒙古220千伏麻池變電站“12•23”誤操作事故是一起帶地線合隔離開關的惡性誤操作事故,具有深刻的教訓,發人深省。近年來,由于電力從業人員的違章指揮和違章作業以及安全管理措施的薄弱而引發的電力生產事故時有發生,將影響到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的可靠供應,社會各方面也越來越關注這類事故。在電氣生產中普遍把防止電氣誤操作的產生看作是一項長期而又細致的工作同時又是一項不好解決的難題,但是,只要把“標本兼治、以人為本”的管理思路放在首位,在企業內部把安全文化的氛圍營造出來,是崗位責任制層層落實到人。
本文作者:蘇日娜徐巖工作單位:內蒙古電力科學研究院
- 上一篇:試論當代建筑電氣的安全設計
- 下一篇:小議當今電氣工程傳輸設計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