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創新人才培養探究

時間:2022-01-09 03:33:07

導語:電子信息創新人才培養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子信息創新人才培養探究

1電子信息工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設計

1.1人才培養思路及理念

建校以來,我校電子信息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為國家社會經濟和國防現代化建設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取得了很多成績,但也存在學生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能力發展不平衡、創新意識和能力不足等問題。創新來源于實踐,因此,加強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訓練,鍛煉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手段?;谏鲜鏊枷耄O計了理論學習與工程實踐能力并重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方案,并構建了對學生進行工程實踐能力訓練的完整體系,該方案經多年實踐,并不斷得到改進和優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2人才培養體系的設計

根據電子信息產業的國防及社會需求,依托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三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信號與信息處理、電路與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的優勢,通過學科交叉融合,構建了具有國防電子特色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該培養體系包括:1)理論學習和工程實踐能力并重的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2)“重基礎、寬口徑、強特色”的課程體系的建設;3)系統化的工程實踐及創新能力培養。

1.2.1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

為了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具有創新意識的工程實踐能力,按照理論學習和工程實踐創新能力并重、兩條培養主線同時并進的方式,在強化專業特色的同時,著重設計了貫穿整個大學階段的工程實踐訓練方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按照時間順序,各主要環節的設置如圖1所示。

1.2.2課程體系的設計

根據電子信息工程人才培養體系及培養理念,圍繞各重點學科之間的聯系,結合電子科技大學在軍事電子的優勢研究領域,設置了四個培養方向:雷達、導航與測控、圖像處理、集成電路,在課程內容上考慮了體系的完整性、知識的全面性和前沿性。在課程設置上,構建了層次化、系列化的“3+6”基礎課程平臺體系。包含3門公共基礎課(數學、英語、物理)和6門學科基礎課(電路分析基礎、模擬電路基礎、信號與系統、數字邏輯設計與應用、電磁場理論、微處理器與嵌入式系統設計)。依據電磁場、電路、信號處理、計算機4條主線,形成4個學科基礎課程模塊。根據不同應用領域,形成雷達、遙測遙控等專業課程模塊,為學生建立系統化、專業化的知識體系。在實驗教學方面,構建了“基礎型、應用型、綜合型、設計型、創新型”等循序漸進的層次化體系,強化了對基礎理論的理解和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

1.2.3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體系的設計

在強化理論學習的同時,另一條培養主線同時展開(圖1),從大一到大四,按照由淺入深、從簡到難、從模仿到創新、由演練到實踐的循序漸進的方式,通過“電子系統綜合設計”“電子設計競賽訓練”“創新創業計劃”“科研訓練計劃”等一系列課內外實踐環節,構建完整的工程實踐能力訓練體系。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面向工程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進而激發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成長為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的高端人才。

2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實踐

2.1深化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科學設計培養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按照“學以致用”的培養原則,以學科基礎和專業技能為主體,國際交流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為兩翼的本科生培養模式,著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開拓學生國際視野;充分利用國內外培養和交流平臺,借助學科和科研優勢,科學設計理論學習、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各個環節和培養模式為了配合培養目標的實現,我院從教學模式、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開展了多方面的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工作,積極探索、認真實踐,科學規劃培養體系,合理設計培養方案,保證了培養目標和教學理念的順利落實。近年來,我院教師承擔教改立項課題23項(其中省部級以上7項,校級16項),教學成果獲省部級以上5項;近5年發表教學研究論文70篇。教學改革與教學研究不斷深化,提高了教師素質和教學水平,有力地推動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2.2建設優質教學資源,保障高水平人才培養工作有效實施

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離不開優質教學資源的建設。在教學資源體系配套建設方面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2.2.1教材及課程建設

《電磁場與波》《現代電子技術實驗》等2門課程建設成為國家級精品課程;有7門課程建設成為四川省精品課程;正式出版國家精品教材1部,國家級規劃優質教材9部,普通教材25部;取得校級以上教學成果獎12項。通過自編和引進優質教材,更新了教學內容。有7門課程選用國外優秀原版教材,實施雙語教學;出版了國家級優質教材10部,其中:“電磁場與電磁波”被評為精品教材,發行30余萬冊,成為國內高校電磁場課程的主流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電路分析”教材被評為教育部面向21世紀千門教材之一,已發行20余萬冊,該教材被多所高校選用。

2.2.2實驗室資源體系建設

針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需求,以自主建設和企業捐款相結合,依托我校的“國家級電子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首批6個國家級示范中心之一),建設了一批實驗室,形成了以基礎實驗教學為主的“國家級電子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專業課實驗教學為主的專業實驗群,為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平臺。以基礎實驗教學為主的“國家級電子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構建了從基礎到綜合、從應用到創新設計實驗的層次化、循序漸進的實驗教學體系,涵蓋了基礎性、應用性、綜合性和研究創新性實驗,全面培養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以專業實驗教學為主的專業實驗群,包括:圖像處理、微電子技術、天線實驗、微波網絡實驗、電子對抗技術實驗、圖像處理實驗、雷達系統實驗等,涵蓋了從部件到系統、從信號處理理論到實現手段的實驗,體現了我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基礎寬厚、專業前沿”的知識結構和軍事電子技術的特點,為學生專業能力培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還通過與企業聯合,建設了一批緊跟專業前沿、與工程應用相結合的實驗室,包括:ADI-DSP技術實驗室、嵌入式系統設計(IntelPCA技術)實驗室、Agilent-電子信息技術開放實驗室、Xilinx聯合實驗室、Atmel聯合實驗室等。

2.2.3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

“名師出高徒”,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高質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前提。通過高水平項目研究工作,有效地推動教師水平的提高,使教師站在學科前沿,為培養學生軍事電子系統知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依托三個國家級重點學科的建設,建成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包括一批具有海外經歷的優秀教師),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教學水平高、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為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創新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結束語

我校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面向空間探測、航空航天、電子戰等國防領域的需求,確立了以雷達、導航、遙測遙控等軍事電子技術作為主要專業方向,成為國防軍工企業重要的人才基地,在滿足國防事業需求的同時,也為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輸出了大批優秀人才。近5年來,本專業學生參加科技競賽獲省部級及以上獎勵242項(國際級21項,國家級116項,省部級105項)。我校還作為空軍的重要協作單位,承擔了空軍國防生的培養任務,已有大批學生進入空軍部隊工作。構建的人才培養體系及人才培養質量也得到了美國杜克大學、伊利諾伊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英國帝國理工大學、倫敦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韓國嶺南大學等十余所大學的認可,雙方互通學生往來并相互認可學分,該項措施實施以來,累計已有100余名學生前往相關學校,獲得了課程學分或取得了畢業學位。上述這些,顯示了我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國際認同度,也顯示了我校在國內電子信息行業中的認同度。

本文作者:呂明何子述工作單位:電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