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
時間:2022-08-19 04:30:15
導語:電子商務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圖形圖像處理》課程的基本現狀
《圖形圖像處理》課程是高職電子商務專業一門專業課,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熟練運用圖形圖像處理軟件的實踐應用能力,能掌握圖像數字化處理的技能,為電商企業、企業電商崗位、設計崗位提供視覺營銷人才,將學生培養成為社會所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學生圖形圖像處理的知識和技能,而且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但是以往的教學方式更側重于專業知識技能的傳授,而忽略了專業課程育人的功能。因此應將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理論教學、實踐訓練充分結合,更好地發揮專業課堂育人功能。
2《圖形圖像處理》課程思政設計思路
要做好《圖形圖像處理》課程思政工作應深入挖掘本課程的思政元素,加強勞育、美育,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堂教學和改革的各環節、各方面,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做好思政元素與教材融合、與教師融合、與教學方法融合,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專業課程的目標、內容、方法三個方面,才能保障“課程思政”教學的有效運行,達到思政有內容、聯系重依據、教育有效果的目標,具體應在以下三個方面做好工作:第一,調整教學目標,建立“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強化顯性思政,細化隱性思政,構建全課程育人格局。第二,優化教學設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靈魂和主線,以專業技能知識為載體[3],深入挖掘《圖形圖像處理》課程的思想政治元素,將知識傳授、價值引領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做到課程教學全過程育人。第三,改革教學方法,對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利用在線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課堂講授、實訓演練的同時,適時增加討論、匯報、學生互評等教學環節,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和學習興趣。
3《圖形圖像處理》課程思政實施舉措
3.1調整教學目標。根據高職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規格,通過對行業企業進行調研和畢業生調查反饋,結合“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將《圖形圖像處理》課程的教學目標調整為: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圖形圖像設計與制作的方法與技術,學會圖片的美化編輯,能按要求設計電商海報、廣告等作品,能勝任電商美工、網站編輯等崗位。在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中,強化學生家國情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愛黨、愛國、積極向上的正能量[4],培養設計思維、系統思維,提升創新創業、自主學習、溝通協商、協同管理等能力,使其具備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這一教學目標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進行有機結合,并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培養也納入其中。3.2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目前該課程理論體系和實踐體系都較為完善,課程資料和習題也比較完備,市場上有一些規劃教材可以選取,如沈靜主編的《Photo-shopCS5圖形圖像處理》、朱巍峰主編的《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實用教程(PhotoshopCS6平臺)》、吳建平主編的《PhotoshopCS5圖形圖像處理任務驅動式教程》等。但現有教材存在一定缺陷:因行業快速發展,教材有滯后性;現行教材主要以知識和能力培養為主,暫未有融合思政元素的圖形圖像處理課程教材,不符合新時代教材的要求。因此課程團隊應及時采集視頻、圖片、案例,制作微課,運用網絡教學平臺對思政元素進行補充。3.3優化教學設計?!秷D形圖像處理》課程教學內容主要為數字圖像基礎、圖像繪制、顏色調整、圖層應用、圖像摳圖、濾鏡應用等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會進行教學內容的補充完善,如補充圖形圖像處理領域的新技術新理論,也會補充圖像圖像處理技術在電子商務方面的具體應用,如網店店招、主圖、歡迎模塊、櫥窗展示等設計案例。但在以往教學過程中,更側重于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在價值引領方面做得還有所欠缺,尚未形成課程教學的思政格局。根據專業特點和課程特性,本課程的課程思政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切入:第一,將馬克思主義哲學、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個自信等內容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結合。第二,充分挖掘課程背后的企業家、設計師故事,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務實高效、團結協作的職業精神。第三,回歸常識,培養學生的讀書學習的主動性,回歸初心,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經過專業教師、思政教師、輔導員、學生代表的共同商討與研究,列出了《圖形圖像處理》課程的思政元素及映射點,具體如表1所示。教學設計關系“課程思政”育人任務的具體落實,要將梳理好的思政元素進行歸類、尋找合適的映射點,再從整體上規劃并分層設計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4],在推動思政教育與課程融合的理念指導下對教材和課程內容進行“二次開發”,形成切實有效的教案。3.4改革教學方法。要使《圖形圖像處理》課程既有“思政課”味道,又沒有“思政課”的痕跡,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是對教師育德能力的考驗。合理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的參與、體驗,從而提升學生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接受度。可采用分組學習,提高學生的集體觀念和協作意識;采用課堂討論,培養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采用主題任務的制作,提升學生理解表現能力。另外借助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如超星學習通、微信群、公眾號等,建立線上線下課程思政教學模式,開展學生樂于接受、樂于參與的教學活動,增強課堂教學的德育效果。
4實施效果
筆者所在學校的《圖形圖像處理》課程團隊在4個班級進行了一學期的課程思政實踐,按照每個項目的教學設計進行實施,并且每次課抽出5分鐘開設“思政小課堂”,通過學生分享體會、交流討論、作品展示等方式,結合教師點評,對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思政點進行感悟與理解,取得了一定效果。通過調查問卷、實訓報告、學生座談等方式進一步了解實施課程思政后學生的反映,學生普遍認為課堂變得更有趣、更貼近生活、更有人情味,對課程和專業更加感興趣;部分學生表示企業家案例、工匠故事等,引導他們重新審視了人生觀、價值觀;部分學生表示課上+課后的課堂模式,不僅豐富了課余生活,而且鍛煉了實踐技能和表達能力。與往屆學生對比發現,開展課程思政后,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程度明顯提升,作品美觀度、細節處理、小組合作均有了進步。另外教師觀察發現,學生普遍尊重教師,師生關系更為融洽,學生勞動意識明顯增強。說明實施課程思政后,知識目標、技能目標能夠更好地達成,同時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專業課教學在“課程思政”的積極推動下,積極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把思想教育滲透到教學實踐的各環節,以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開展專業課思政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實現“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不忘育人初心全面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EB/OL].(2018-11-29)[2020-03-25].
[2]鄧暉.思政教育要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N].光明日報,2015-02-10(4).
[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EB/OL](2018-07-12)[2020-03-25].
[4]朱廣琴.基于立德樹人的“課程思政”教學要素及機制探析[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1):84-87.
作者:邱春紅 單位:江蘇商貿職業學院
- 上一篇:社會化電子商務的風險分析與控制
- 下一篇: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與路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