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管理創新探討

時間:2022-12-14 11:11:51

導語: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管理創新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管理創新探討

摘要: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21世紀,物流管理也在不斷地朝著信息化、網絡化、多功能化的方向發展,實現了以電子商務的模式來促成物流管理的創新。那么,在物流管理上如何進一步地同電子商務的模式相結合,對管理機制進行創新,更進一步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并更好地培養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呢?這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電子商務;物流管理;信息化;創新

在經濟結構不斷轉型,資源流通速度不斷加快的21世紀,物流管理日益成為一個具有廣闊前景的行業。而隨著信息化、工業化的深度融合,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催生了電子商務模式的大量普及。而傳統的物流管理模式由于效率較低,成本偏高,資金周轉速度較慢等缺陷,越來越不能適應快節奏的現代社會的需要。在新的社會形勢下,要求我們對傳統的企業經營與物流管理模式進行改革,使之與信息化的社會大環境相結合?,F在,大多數公司都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網絡商務系統。物流作為繼原材料資源領域以及人力資源領域之后的第三大利潤源,為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與此同時,電子商務又為當前物流模式的發展與改進帶來了機遇。

一、傳統物流管理模式上的主要缺陷

在電子商務流行的時代,企業的運營模式、管理模式面臨巨大的挑戰。傳統的商務方式已經不能適應電子商務快速運行的要求。在電子商務的環境下,物流這個商務流程的重要環節表現出了諸多的不足,存在嚴重的滯后現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電子商務的發展。這種缺陷主要體現在:

1.物流運轉效率較低而成本較高

如今是一個快節奏的社會,人們對于資源的流通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的物流管理一直在運轉效率較低而成本較高的狀態下徘徊?,F今,我國物流成本占GDP的比率將近18%,物流管理的效率和成本顯然已經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格局不符,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經濟的進一步轉型。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有:(1)人們的物流管理觀念未能及時更新在過去的計劃經濟時代,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停留在“重生產,輕流通”的時代。如今雖然市場經濟早已成型,但一些物流企業的觀念未能及時更新,仍然受到計劃經濟那一套管理思維的影響,未能在對提高資源的流通效率和減少資源的流通成本上下功夫,造成物流管理水平長期滯后。(2)管理規范化、專業化程度較低在全球化格局不斷完善,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的今天,管理學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實踐證明,只有精通管理學,善管理的人,對企業進行科學化,規范化,專業化的管理,才能為一個企業的高效運轉提供良好的助力。物流企業也不例外。但是,目前,我國不少物流企業在管理上的規范化、專業化程度較低。也缺乏系統化的人才培養方案。到2015年,我國對物流管理人員的需求達到近60萬,但是真正物流管理專業科班出身的人才并不多。在管理方面也不夠科學,缺乏統一的管理中心,缺乏有效、快捷的信息傳遞系統,從而影響了物流管理人員的判斷力。在物流的運作,庫存和資金周轉等環節,常常出現信息傳達遲滯,庫存積壓過多,資金周轉速度跟不上,客戶的反饋傳達不到位等問題。常常不能讓顧客完全滿意。有的企業甚至還出現人浮于事的弊端。

2.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在電子商務模式已經日益普及的今天,雖然不少物流企業都制定了相應的網絡發展規劃,逐步建立起了網絡商務系統,但總的來說,我國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比起國外同期水平來還不夠高,信息化的觀念還未在物流企業中完全普及,信息化的管理手段還未在物流企業中得到廣泛使用,不少物流管理人員還無法輕車熟路地駕馭自動化的操作系統。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3.物流管理的基礎設施較薄弱

伴隨著對物流服務需求的不斷增加,不少物流企業在物流管理的基礎設施上卻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滯后。這主要體現為在基礎設施上出現較嚴重的重復建設,在配套設施上難以完全滿足需求,設施的兼容性有待提高。

4.政策扶持力度還不夠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政策的扶持。但是,從目前來看,我國對于物流管理的政策扶持力度還不夠,政府對物流管理的資金往往投入不足,在政策與行業規劃戰略方面也機制不夠完善。同時,對物流管理缺乏相應的監督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監管上的無序和混亂。目前,我國近85%的物流管理還處于區域性的分割管理局面,有些地方甚至是多部門多頭管理,這既影響了政府對物流管理監管方面的效率,造成傳達層級繁多,協調力度較差,決策速度遲緩;而且還會導致權責不清,乃至推諉扯皮的現象發生,這對于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很不利的。

二、如何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進行物流管理的模式創新

前面提到了現階段我國在物流管理上存在的一些弊端。那么,我們如何在新的社會形勢下,不斷地探索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管理創新,在物流管理上進一步地同電子商務的模式相結合,對管理機制進行創新,更進一步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更好地培養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呢?

1.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管理的特色

現代物流管理主要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迅速發展起來的。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網絡技術的不斷普及,為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平臺,促進了物流業的興起。電子商務的出現使現代物流的地位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據商務部統計,2011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接近6萬億元,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已經上升到了13%。電子商務下的物流克服了傳統物流管理模式的缺點,呈現出以下新特點:(1)以信息化為中心信息化堪稱電子商務時代的中心,在物流管理上也體現出了這一點。具體來說,無論是在商品選擇與電子支付上面,還是在物流服務的優化上面,都無處不在地體現出信息化的特征。信息技術的普及和運用,使得物流管理的效率大大的提高,同時使物流管理的環節更加公開透明,無論是物流企業還是顧客,都能在產品的供需平衡方面盡可能地做到優化合理。物流企業可以通過信息終端或全球定位系統(GPS)來采集商品數據,并將所得數據存儲或傳輸到物流電子商務服務器,運用信息化的手段來傳遞物流信息。大型物流企業通常設立專門的信息處理中心,負責接收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然后再把訂單上報給企業。這樣企業在生產上就更有針對性,可以做到根據客戶的需求來安排生產任務,使得企業的市場調查環節被大大的簡化,企業也不用等生產出來之后再等待客戶購買。自然也就大大地減少了產品的積壓。(2)在物流服務上更加人性化和多功能化傳統的物流服務通常以倉儲、運輸為主。但是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顧客對人性化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需求企業提供那些基本的服務,還希望能夠開展配貨、配送以及各種能夠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務項目,以及一些配套的其他服務。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物流服務的多功能化。

2.進行物流管理模式創新的具體措施

(1)改善人才結構人才資源始終是一個行業的關鍵資源之一。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管理創新,需要現代物流運作和物流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傳統的以“半路出家”為主的人才結構顯然是不符合新形勢的物流管理需要的。這就要求我們對物流管理的人才結構進行改善。一方面,多引進科班出身的,具有良好專業素質的物流管理人才,充實到物流管理隊伍;另一方面,物流企業可以與政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進行合作,將現有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的物流管理人才送去進行培訓進修,使他們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并將財務管理、信息技術、數據處理及國際物流管理知識等結合起來,尤其是使他們具備信息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方面的理念。(2)及時更新觀念時代在變,物流管理的觀念當然也要不斷更新。對生產的需求固然要充分滿足,然而對流通效率的提高,對物流管理成本的壓縮,同樣也是擺在我們面前重中之重的問題。只有全方位地完善了管理模式,提高了管理水平,才能使物理管理更加符合時代的需要,更加符合大眾的需求。(3)提高信息化的程度并促進物流管理的規范化雖然不少物流企業都在提高信息化的程度上下了功夫,但放在信息化的大環境下,這種提高顯然還是不夠的。各物流企業要充分加強學習,熟練掌握信息化的物流管理模式,使物流管理真正地實現信息化。比如,建立自動化的操作系統,建立采集商品數據的信息終端或全球定位系統(GPS),設立專門的信息處理中心,使信息化的管理貫穿在信息收集,生產任務的規劃等一系列的環節里。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網,使之成為將企業與上下游廠商和客戶聯系在一起的紐帶。如果物流企業真正做到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那么傳統管理模式上存在的管理效率低,物流成本高、缺乏統一的管理中心、信息傳達遲滯,庫存積壓過多,資金周轉速度跟不上,客戶的反饋傳達不到位等一系列弊端自然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這樣可以使企業的管理規范化程度大大的提升。企業的生產環節也會更加具有針對性、指向性,更加能夠與顧客的需求同步,顧客的滿意程度也就會隨之而大大提高,從而也使物流企業提升了立足于市場的競爭力。

3.加強物流管理基礎設施的建設

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物流管理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也直接決定著物流管理的效率和質量。所以對于物理企業來說,加強物流管理基礎設施的建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各物流企業要建立起完善的物流管理基礎設施監管體系,盡可能地避免重復建設,建立起具有高度兼容性的、并能充分滿足需求的物流管理配套服務設施,提高物流服務水平。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對于物流管理的現代化來說,政策的扶持也是尤為必要的,因為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物流管理方面的建設。所以政府有必要在物流管理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對相應的物流管理方面的監督制度。政府應當在物流管理的政策與資金方面加強扶持力度,制定正確的政策與行業規劃戰略,同時,盡可能地避免區域性的分割管理、傳達層級繁多,協調力度較差,決策速度遲緩、權責不清等弊端,來促進商務物流企業的發展,促進物流管理的科學化,推動電子商務物流業的蓬勃發展。

5.完善人性化的服務模式

前面提到,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顧客對人性化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物流企業要在提高信息化程度,完善管理措施的同時,對服務模式也要進行不斷地改進,對服務質量要不斷地進行提高。物流企業除了做好倉儲、運輸這些基本服務之外,還應當主動設身處地為顧客考慮,同步開展配貨、配送以及各種能夠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務項目,以及一些配套的其他服務。總的來說就是做好服務“一條龍”,不斷追求全面、系統的綜合效果,解除顧客的后顧之憂,讓顧客對物流服務更加滿意。

三、結束語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時期,隨著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資源流通速度的不斷加快,人們對物流管理服務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大量普及,物流管理也在不斷地與現代化的電子商務模式相充分融合,使物流在運轉效率,運轉成本,服務品質和物流管理人員的知識結構上都有了極大的改善。我們要順應新的社會形勢下對物流管理上提出的新的需求,不斷地完善和改進物流管理的各項服務,讓物流管理更好地造福于國民。

作者:郭秀紅 單位: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李德庫.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管理創新[J].中國流通經濟,2013,8(23):22-26.

[2]鄭恒斌.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管理創新研究[J].物流技術,2012,11(15):36-39.

[3]趙涵爾.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管理創新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5(6):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