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扶貧問題與對策研究
時間:2022-03-31 09:01:09
導語:電子商務扶貧問題與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通過對湖北省農村電子商務在信息基礎設施、縣域電商、電商扶貧和淘寶村現象的廣泛調研,指出了當前農村電商扶貧在理念、品牌、基礎設施、人才和產業規劃方面存在的具體問題,并針對上述五方面問題給出了建議。
關鍵詞:農產品流通;電子商務;扶貧
當前,隨著電子商務廣泛地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各傳統行業都受到電商的沖擊,面臨著轉型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的機遇與挑戰。發展電子商務,已不再單純是增加一條銷售渠道,多賣幾件產品的問題,而是成為轉方式、促消費、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重要戰略舉措,越來越與“三農”、就業、創業、扶貧、稅收、城鎮化等中心工作和戰略目標相關。2014年12月24日,國務院扶貧辦在全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了推動實施精準扶貧的十大工程,其中明確了電商扶貧工程的重要作用。2016年的中央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堅持精準扶貧脫貧,因人因地政策?!?016年4月8日,商務部了《農村電子商務工作指引(試行)》,該文件明確指出了新時期農村電子商務工作的五大工作內容,其中之一就是進一步提高電子商務扶貧開發水平。電商扶貧就是政府及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通過運用電子商務來促進貧困地區的農特產品及旅游資源無縫對接市場,帶動當地的農業生產、鄉村旅游和農村生活現代化發展,促進農村家庭脫貧致富,帶動當地產業和經濟發展的一種扶貧模式。電商扶貧的層次有以下四層:(1)面向個體的精準扶貧,針對農村弱勢群體進行的培訓及后續幫扶服務,提升技能從而脫貧。(2)面向企業主體,扶持從事電子商務經營的涉農龍頭企業、網上經紀人、生產合作社、地方電商企業等,帶動農產品銷售和貧困戶就業。(3)扶持有產業基礎和地域特色的貧困區域,實現電商相關主體聚集,實現產業化運營,帶來大量物流快遞、包裝、廣告、生活服務的就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4)以整個縣域為單位進行對口支持,從縣域電商規劃、產業布局、網點建設、物流體系建設方面,促進當地雙向流通,提升當地經濟水平。
1湖北省縣域及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2015年7月,財政部和商務部聯合《關于開展2015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的通知》,公布了2015年發展的200個示范縣名單(其中湖北省8個縣)。2016年1月11日,農業部了“農業電子商務試點方案”,方案涉及全國10個重點省(區、市),湖北省并沒有作為試點地區。其中要求北京、河北、吉林、湖南、廣東、重慶和寧夏等7?。▍^、市)重點試點發展鮮活農產品電子商務,吉林、黑龍江、江蘇、湖南等4?。▍^、市)重點試點發展農業生產資料電子商務,北京和海南重點試點發展休閑農業電子商務。
1.1湖北省農村信息化發展基礎較好
作為我國農業大省,湖北省農業信息化基礎建設一直處于中部地區領先,2002年就獲批國家科技部第一批農村信息化示范體系建設省。根據世界知名數據商Akamai的統計,作為國內網購大省的湖北(全國第8,中部六省第1),在全國知名電商平臺(淘寶、天貓、京東等)的入駐企業數量和交易額都偏少。
1.2湖北省電子商務示范縣建設情況
為更好的貫徹落實2016年中央1號文件,不斷的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商務部、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自2014年開始已經連續三年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每年各省、自治區通過激烈的競爭評選推出發展基礎和前景較好的示范縣名單。從該名單分布來看,黃岡(共6個)、恩施(共3個)和十堰(共3個)的示范縣入選最多。
1.3湖北省參與農村電商的主體及其特點分析
目前農村電子商務的參與主體,除了當地政府以外,還有以下7個方面的主體會參與到縣域農村電子商務生態的建設中,包括:國家機構和央企(中國郵政、供銷總社、中國電信)、傳統電商巨頭(阿里巴巴、京東、蘇寧)、地方電商企業(浙江趕街、山西樂村淘、深圳淘實惠)、涉農上市企業(金正大、輝豐農業、新希望、北大荒)、新農人群體(廣大的農特微商)、社會化的電子商務服務商(縣域電商的整體規劃與方案設計、產業園及物流體系構建、再到美工、攝影、包裝、品牌設計、推廣、培訓等)、縣域當地傳統零售連鎖企業。
1.4湖北省淘寶村現狀
淘寶村通常是聚集在某個村落的網商群體,基于淘寶電商生態系統,以規模效益和協同效應的電商產業聚集現象,其數據認定標準通常是指活躍網店數量達到當地家庭戶數10%以上、電子商務年交易額達到1000萬元以上的村莊。2013年,阿里巴巴了全國20個淘寶村,湖北省無一入選。如今淘寶村數量已經達到211個,湖北僅有一家入選(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澗池鄉下營村—綠松石),相對于其他農村電商發達省份(浙江62個,廣東54個,福建28個,河北25個,江蘇25個,山東13個),反應了湖北還缺乏電商產業集聚的配套政策與發展環境,值得反思。
2電商扶貧存在的問題
2016年是湖北省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元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村電商,發展勢頭良好,但仍存在一些短板。(1)思維理念問題。很多地方對電商扶貧的認識存在問題,扶貧實施過程中往往是自上而下推動,基層群眾缺乏動力和基礎,地方政府推行扶貧政策針對性不強,往往照搬江浙等地先進模式,政績思維明顯。創業培訓實用性和融資渠道等問題往往又得不到解決。(2)農業生產及農產品標準化問題。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水平低,農產品的標準化程度、商品化程度不夠,而缺乏標準化就缺乏品牌化經營的基礎,從而很難系統的包裝和推廣,從公共區域品牌發展到市場品牌。(3)信息、交通、金融基礎設施整體落后?;A設施問題.面臨著信息流和實物流兩大主要難題(道路狀況差,物流發展滯后,網絡覆蓋面低)。農村地區商業銀行網點覆蓋區域有限,造成交易支付渠道不暢通。同時農村電商融資困難,電商扶貧資金不到位,電商扶貧資金投入不足,撥付不及時,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農民貸款困難等問題也客觀存在。(4)電商專業人才匱乏問題。貧困地區特別是農村全面缺少專業的電商運營、技術、營銷、市場、倉儲物流、品控保險等人才,這也是實施電商扶貧的一大障礙。(5)縣域電商缺乏統一高效的規劃,造成農村電商產業集群式協同發展環境有所欠缺。很多地方政府重視扶持電商園區和企業招商,重點關注龍頭企業發展電商,對基數更大的農村草根電商創業的重視不足,返鄉創業青年和大學生等新農人群體存在融資難的問題。
3對策分析
探索并研究解決以上存在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對于提升電商扶貧開發水平,形成完善的農村電商市場體系,帶動貧困地區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推進貧困地區農民就業創業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1)統一認識,利用農村電商實現新型城鎮化建設,實現城鄉一體化。農村電商并不僅僅只是工業品、農資下鄉加農產品進城,而是要借用電子商務這種新經濟理念,打造重構新型農村經濟,實現農業生產產業化,打通農業生產與終端市場的流通環節,促進貧困地區人民增收;重塑優化縣鄉(鎮)村三級物流、金融及生活服務體系,促進農民生活的現代化。(2)推進品牌戰略,主打特色創新。貧困地區當地政府必須站在全局視角,整合優化當地農產品資源,以政府背書的方式,系統打造當地農特產品品牌,從公共地域性品牌逐步發展到市場化的企業品牌。(3)充分整合各方力量,打造當地電商產業生態圈。完善縣鄉(鎮)村三級電商綜合服務體系,大力推進村級電商綜合服務站建設的覆蓋范圍和實際運營專業指導。需要貧困地區當地政府進一步引入社會資本并增強電商扶貧專項資金撥付效率,豐富農村電商金融形式,拓寬融資途徑,解決農村電商從業者的融資難問題。(4)培養高端和實用性電商人才,完善人才體系。貧困地區當地政府需要從三個方面解決電商發展的人才問題,①通過政策優惠吸引外部多元化的社會資本和力量;②通過創辦電商人才培訓基地和創業孵化基地培養本地化人才;③通過配套優惠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扶持做大一批本土骨干企業。貧困地區政府必須鎖定緊缺應用型人才(美工設計、數據分析、運營推廣),加大培訓和引進力度,同時要積極探索創新人才管理機制。(5)完善農村電商扶貧制度和扶持政策。電商扶貧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領導專班的積極推進,地方各部門積極有效的配合,在貧困地區當地營造電商扶貧的緊迫氣氛,再基于深度調研成果出臺電商產業布局、產業配套設施建設方案,以及創業資金補貼、稅收減免及創業貸款優惠政策,最后再通過典型電商創業致富案例的示范推廣效應,進一步推進當地電商經濟發展的步伐。
4結語
當前,電子商務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各方認識差異、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人才、組織與制度等相關問題,文章通過對其成因和應對策略的分析,旨在統一農村電商參與各方的認識,整合社會各方力量,共同營造農村電商扶貧的良好氛圍,激發農村經濟發展的活力,通過電商帶動當地傳統產業的繁榮,實現農業生產與流通的現代化,農村生活的現代化,并進一步促進貧困地區人民群眾的就業與創業,從而實現電商扶貧的最終目的———促進貧困地區群眾人民增收脫貧,促進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局面。
作者:杜暉 熊艷芳 單位:武漢商學院商貿物流學院
參考文獻:
1孫昕,起建凌,謝圓元.電子商務扶貧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業網絡信息,2015(12)
2盧迎春,任培星,起建凌.電子商務扶貧的障礙分析[J].農業網絡信息,2015(2)
3魏延安.農村電商———互聯網+三農案例與模式[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
4裴小軍.互聯網+農業———打造全新的農業生態圈[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5
5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中國淘寶村[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
6張蕊,王銀芹.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湖北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探析[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5(9)
7王丘,徐珍玉.農業電子商務應用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5
8李寧,潘曉,徐英淇.互聯網+農業助力傳統農業轉型升級[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 上一篇:GPON技術在通信網絡建設中的運用
- 下一篇:貿易公司財務核算存在的問題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