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電子商務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時間:2022-06-03 03:16:31
導語:農業電子商務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通過對湖南省農業電子商務發展情況的分析,以及對歷史文獻的研究,總結出農業電子商務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最終形成了一套適合于湖南省的農業電子商務評價指標體系。
關鍵詞:農業電子商務;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1引言
資料顯示,湖南省土地面積為21.18萬km2,占中國總面積的2.2%,在各省市區面積中排名第10位。據2018年底的統計數據得知,湖南省常住人口為6898.8萬人[5],其中農村人口為3034.1萬人,占比為43.98%。3000萬的農業人口,決定了湖南省仍然是一個農業人口大省,可農村經濟的發展也存在很多的制約,如何充分利用科技創新成果,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與騰飛,實現湖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業電子商務發展起到一個非常關鍵的重要作用。截止2018年底,湖南省的122個縣中,已經成功創建了33個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分別為安仁縣、宜章縣、江華縣、龍山縣、保靖縣、新寧縣、麻陽縣、中方縣、古丈縣、隆回縣、武岡縣、沅陵縣、永順縣、瀘溪縣、靖州縣和芷江縣等,占到全省總數的27%,全國總數的3.2%。同時,湖南省大力推進農村信息化與縣域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所有行政村實現100%通寬帶,4G移動通信網絡有效覆蓋率超過99.6%,物流配送網絡行政村覆蓋率超86%,其中創建了170個縣級電商服務運營中心,12602個村級站點,涉及電子商務企業達600余家。全省農村電子商務(含縣域電子商務)和農產品電子商務總交易額超過1800億元,其中僅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就超過100億元,在全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絡銷售額中排名前10位。
2湖南省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因素
農業電子商務評價指標是一個涉及因素較多的復合系統,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隨機性和模糊性,所以想要構建一個科學、可行、可信的評價指標體系,首先需要選擇合適的評價指標,才能保證評價的客觀性。近幾年,研究湖南省評價指標體系的文獻成果不多,其中2015年魏珩的《基于PESTEL模型的湖南省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DEMATEL分析》是相對成熟的研究成果,作者針對湖南省農村電子商務的實際情況,通過問卷調查與DEMATEL分析得出影響農業電子商務的各個指標,按照其影響大小排序分別為基礎設施、農業商務網站、技術人才、支付保障系統、政府扶持政策、社會信用體系、地理和交流、文化素質、物流系統等[2]。筆者在前人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對評價指標進行歸納總結,認為影響湖南省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因素主要分為三部分,分別為湖南省農村電子商務行業內部影響因素、相關行業影響因素和外部影響因素等。其中行業內部影響因素主要包括農村電子商務交易平臺、農戶、農業合作社、農業企業、農民經紀人、農產品中間商、農產品消費者等。相關行業影響因素主要為農業電子商務第三方服務商,包括物流企業、支付機構、信息技術企業、金融機構等。行業外部影響因素為政策環境、人才環境、法律環境、經濟環境和資本環境等。
3湖南省農業電子商務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3.1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
3.1.1系統性原則。在選擇評價指標時,要注重考慮整個農村電子商務各個階段的影響因素,既要有過程性評價,也要有結果性評價,只有將過程和結果綜合在一起,才能系統地評價湖南省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3.1.2目的性原則。根據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以及推進對接農業發展戰略目標,我們需要構建一個新的評價指標體系,目的就是為了找出之前舊的評價指標體系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然后通過研究分析找出影響湖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各個指標,從而促進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3.1.3可操作性原則。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指標過多或者數據采集困難都是不符合體系構建要求的。若指標太多的話,會缺乏主次,體現不出評價的側重點。若采集不到真實準確的數據,理論就缺乏強有力的支撐,不能有效地得到驗證。
3.2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在評價指標體系三個基本原則的指導下,經過周密的調查、分析、研究與比較,我們認為主要從發展基礎、發展條件和經濟效益這三個方面著手,才能構建相對合理、公平與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
3.2.1發展基礎。湖南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成熟的政策支持,也離不開各種體系的完善。目前湖南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基礎主要依靠5個部分,分別為農產品電子商務體系、農業電子商務信息傳輸體系、農民網絡消費體系、農業電子商務安全保障體系與農產品物流體系。農產品電子商務是促進農村農業發展、農村經濟繁榮與農民收入增長的重要方式。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順利開展,離不開信息與互聯網技術的保障。截止2016年底,湖南省網民總數達3012萬,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4994萬戶,固定寬帶總數達到1067萬戶,這一數據表明湖南省公共互聯網環境安全狀況總體平穩,骨干網各項監測指標正常,其中“互聯網+政務服務”覆蓋全省96.7%的鄉鎮。隨著網絡購物進村和農產品進城雙向電商渠道的逐步完善,電子商務進一步帶動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并促進了農村消費能力的提升。據湖南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湖南省網上零售額(按賣家分)1624.0億元,比上年增長43.3%;農產品生產者價格下降4.6%;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2.7%;農產品進出口總額達98.9億元,比上年增長56.4%。影響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因素包括很多,如農產品質量與電子商務平臺安全性就是最直接的影響因素,因此,要建立完善的農業電子商務安全保障體系,保證消費者快速且滿意地拿到購買的商品。農業電子商務能不能最終成功實現,取決于完善的農產品物流體系。農產品物流歸屬于物流業,而又與其它產品的物流有所不同,因其主要對象為農產品,要從增加農產品附加值、節約成本、提高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損耗、規避市場風險與壓力等方面,促進農產品物流體系的完善。
3.2.2發展環境。目前湖南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環境是良好的,成熟的農業電子商務平臺有很多,以網上供銷社、農商通、湖湘商貿(湘村購)、農人公社、中國惠農網、云采惠、智慧農村、搜農坊、友阿農博匯、云猴生鮮等為典型代表。這些農業電商平臺整合了湖南各個地區的資源,聚焦產業優勢,促進了農產品整個銷售過程的信息化、標準化與品牌化,創新了農產品銷售的渠道與方式。
3.2.3經濟效益。農業電子商務平臺與體系的快速發展,有效實現了農業生產過程的遠程化、自動化與智能化,農產品的物流運輸速度得到了提升,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在農產品流轉過程上,借助完善的農業信息化技術,農產品在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等各個環節上實現了無縫對接,極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的降低,為農產品交易成本、成本也提供了較大下降空間。傳統農業生產管理方式,對于資源的過度浪費問題,一直找不到妥善解決的辦法。農業電子商務由于資源共享使得成本得以控制,減少了因為人的實體流動而產生的資源消耗量。最終將經濟成本聚焦到農產品的質量問題上,最大程度地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從而使經濟效率得到提高。
4小結
湖南省農業的快速發展,以及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推進,離不開農業電子商務的促推作用。農業電商與農村信息化是相輔相成的,雖然目前農業電商的發展還存在一些障礙與阻力,與城市電商屬于兩種不同的范疇,人才、物流、支付等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與改善,但如何徹底解決這些問題,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我們仍然需要繼續探索。
作者:袁鑫 單位: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學院
- 上一篇:談績效管理對制造業成本控制的影響
- 下一篇:創新創業高職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