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二次傳播的直播影響力
時間:2022-07-19 09:28:03
導語:互聯網+時代二次傳播的直播影響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現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的直接效果,而忽略了直播后二次傳播的價值。在直播結束后進行二次傳播,講述直播過程、銷量以及直播活動的目的,依然可以獲得良好的傳播效果,使更多沒有及時觀看直播的人了解此事,也可以借此機會擴大直播的影響力。因此,二次傳輸可以補充并擴展實時直播的影響。本研究通過總結二次傳播的作用和常見形式,以期為直播電商運營者如何選擇合適的二次傳播內容和渠道提供實質性參考。
關鍵詞:直播電商;二次傳播;影響力;渠道選擇
“互聯網+”時代,社會新聞已經從“一次傳播”變為“二次傳播”,電視、報紙和廣播已經逐漸被“兩微一端”所取代[1]。二次傳播作為傳播學概念是相對于初次傳播提出的[2],電商直播活動在直播結束后還會由其他媒體進行再次傳播,甚至是三次傳播、四次傳播或N次傳播,但是與第一次直播相比,可以將其統稱為二次傳播。二次傳播具有非灌輸性、傳播范圍廣、不受條件限制等特點。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二次傳播除了具有以上傳統意義的特征外,還有如下新的特征:形態的多樣性、形式的互動性和內容的豐富性。電商直播要想取得成功,除了前期的活動策劃與貨源準備、直播過程中的臨場發揮和控場能力外,還應充分利用直播過程中積累的素材進行直播后推廣,這樣才能使直播效果最大化[3]。目前,學術界尚缺乏對直播電商二次傳播的系統研究,因此如何利用二次傳播的作用來提升直播影響力,是值得探討的研究課題。
1二次傳播的作用
1.1擴大活動影響力
電商直播時,不能只關注直播現場的傳播效果,還要做好二次傳播。在直播活動結束后,可以將現場圖片、精彩畫面或片段、平臺數據整理后發給媒體,讓媒體做好宣傳報道。如果直播效果很好,直播活動本身就會形成熱點話題,被各類媒體主動報道,但如果直播團隊沒有充分準備素材,就會丟失宣傳機會。對那些無法回放的直播,更是要在直播前做好傳播計劃,提前準備好宣傳文案,活動結束后第一時間把現場照片、直播視頻截圖或片段整理成軟文或短視頻的形式在社交媒體上,碎片化傳播,以擴大直播活動的影響力。
1.2延長生命周期
直播內容具有時效性,縱使直播間的效率再高,成交額再高,影響的時間范圍也是有限的。將主播在直播間的講解片段制作成短視頻投放到社交媒體平臺或商品詳情頁,可以將直播成交價值最大化,也可以讓直播生命周期無限放大。因此,在直播結束后,直播運營團隊需要對直播過程中的現場照片、濃縮片段等素材進行整理,制作成圖文、視頻等形式,在微信、微博、短視頻平臺、直播平臺等渠道進行二次傳播,延長直播生命周期。
1.3挖掘潛在消費者
在“互聯網+”時代,受眾接受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樣化,二次傳播就是針對不同的受眾群體,對現有資源進行再次加工,充分挖掘直播間的潛在消費者。在第一次現場直播之后,直播內容不可能被所有觀眾接受,第一次傳輸的到達率非常低,需要使用多種渠道執行復雜的二次傳播。直播間的目標受眾可能不是直播間的關注粉絲,但卻會通過偶爾進入其社交圈信息流的文章或短視頻知道直播間的存在和優惠活動,從而產生進入直播間觀看并購買的沖動。對于以盈利為目的的直播帶貨而言,直播團隊更需要針對不同類型的潛在消費者策劃不同的二次傳播活動。
1.4吸引粉絲參與
全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媒體人”,自媒體粉絲無數,“網紅”遍布城鄉,“爆款”產品不斷。粉絲群體里蘊藏著強烈的發聲欲望、展示情懷,擁有龐大的輿論隊伍和眾多的新媒體人才。粉絲不僅是直播內容、產品的積極提供者,也是直播后的忠實新聞閱讀者、傳播活動接力者。粉絲通過自己的朋友圈、社交圈,在線上線下進行自發的二次傳播,既有助于增強粉絲粘性,也是對直播間傳播渠道的有益補充和極大拓展。
2二次傳播的常見形式
2.1制作高質量視頻,吸引更多流量
直播結束后,可以全程錄播、濃縮摘要或核心片段的形式在網站、客戶端、微信、微博等平臺配以文案再次推出,碎片化傳播,吸引更多的流量。直播活動后的視頻推廣分為直播回放和片段截取兩種思路。直播團隊需要在視頻傳播前確定視頻推廣思路,以便進行相應的實施與推廣。片段截取僅截取與拼接直播中好玩、溫暖或有意義的片段,進行加工剪輯后作為短視頻進行,這是目前常見的二次傳播形式。當用戶在購物APP手動搜索時,商品詳情頁生動活潑的描述結合主播精彩的視頻講解,可以更好地激發具有特定購物意圖的潛在消費者的用戶需求,加快成交速度。直播回放是將直播的全程錄像作為視頻主體,除此之外對直播名稱、參與人員等進行簡要的文字介紹即可。直播回放可以使主播在直播間的講解片段,在直播間結束之后仍然能夠投放,吸引目標受眾前往直播間觀看,將成交價值的影響力無限放大。
2.2撰寫直播相關軟文,增加曝光量
軟文,其實是相對于硬廣的一個概念,是指由企業的市場策劃人員或廣告公司的文案人員來負責撰寫的文字廣告,所以軟文的本質就是廣告。在直播推廣中,軟文推廣看似不起眼,但是卻也離不開它。因為總有很多用戶對那些熱門微博、朋友圈信息置之不理,這時軟文推廣就顯得很重要。軟文可以撰寫行業資訊、提煉直播核心觀點、講述主播個人經歷、表達觀眾體驗和運營心得等內容,以覆蓋各類目標受眾,增加直播活動的曝光率,擴大直播活動的影響力。軟文可以撰寫直播資訊、直播核心觀點,講述主播個人感悟和粉絲觀看體驗,分享直播背后的故事,以覆蓋各類目標受眾,增加直播活動的曝光量和熱度。(1)直播資訊。主要面向關注直播內容和直播效果的人群,通過活動通訊稿的形式,將直播過程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于互聯網媒體平臺,吸引關注。(2)核心觀點?;ヂ摼W新聞鋪天蓋地,而目標受眾的時間有限,更希望直接看到最核心的內容,因此觀點交流類軟文是較受消費者歡迎的軟文形式之一。(3)主播感悟。與一般性宣傳文稿相比,主播撰寫的文章更有溫度,更容易拉近與粉絲之間的距離。若主播在直播結束后,通過社交媒體平臺文章描述直播時的心情、體會、經驗,以第一人稱的角度進行分享,無疑更容易引起受眾的閱讀興趣。(4)粉絲體驗。完全以第三者語氣講述一場直播,由于和主辦方、主播都沒有關系,因此更容易贏得潛在消費者信任,也可以在無形之中增加曝光量。(5)運營心得。從運營者的角度分享一場直播幕后的故事,能夠吸引那些想要從事直播行業的人員和想提高直播運營能力的個人前來觀看學習,也是一種同行交流和間接漲粉的方式。
3二次傳播渠道選擇
3.1傳播渠道類型
傳播渠道是直播團隊向受眾傳遞或獲取直播信息的通道,主要分為四大類:移動社交媒體、傳統電商平臺、門戶網站、直播平臺和短視頻平臺。直播團隊可以通過這些渠道進行二次傳播,擴大用戶市場。(1)移動社交媒體。網絡社交媒體主要是指允許用戶擬寫、分享、評價并且彼此溝通的網站或者移動互聯網媒體[4],其特點是由大批的網民自發性地提取與創造出新聞并加以傳播的過程。中國是全球排名前列的移動互聯網市場,智能手機、車載移動終端等多種移動設備的普及以及傳感網技術的應用,使得利用移動終端設備訪問社交網絡成為主流。隨著手機微博、微信的快速發展,移動社交媒體作為一種新型的推廣手段,被越來越多的企業用來進行直播帶貨信息傳播,它突破了時空的限制,使得直播間信息的傳播更加快捷便利。(2)傳統電商平臺。經過近20年的快速發展,中國的電子商務行業已經從剛出生的“嬰兒”成長為成熟的“中年人”,并吸引了大量用戶[5]。電商平臺不僅是一個銷售平臺,也是重要的營銷平臺,大數據、云計算新技術能夠讓個人信息標簽化,通過搜集和分析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實現對人群的精準畫像,可以把廣告精準推送給有潛在需要的人群。同時,電商平臺能隨時調整價格,發放優惠券,便于用戶直接購買,可有效增強用戶黏性。因此,直播運營團隊可以將二次傳播物料在傳統電商平臺上進行投放,吸引網購用戶進入直播間購物。(3)門戶網站。世界上最著名的門戶網站是Google和Yahoo,中國最著名的門戶網站是新浪、網易、搜狐和騰訊,其他的像百度、新華網、人民網、鳳凰網等也較為有名。直播電商可以通過互聯網直播信息、二次傳播,進行品牌形象宣傳和產品展示,起到良好的宣傳效果,同時可以幫助提高直播間銷量。(4)直播和短視頻平臺。電商直播和短視頻是現代社會互聯網發展的產物,具有真實性和娛樂性,深受人們喜愛[6]。同時,直播和短視頻平臺操作相對方便,通過移動端即可完成,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因此,通過這種渠道進行二次傳播可以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潛在消費者,更好地把握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需求。
3.2視頻推廣渠道
為了使直播活動效果持續發酵,需要進行視頻推廣,以便更多用戶點擊查看視頻。用戶觀看視頻,主要通過視頻網站(如愛奇藝、騰訊視頻等)、移動社交媒體平臺(如微信、微博等)、短視頻平臺(如抖音、快手等)三種渠道。針對視頻的推廣,也是圍繞這三種渠道去開展。在選擇視頻推廣渠道時,我們要對用戶畫像、平臺特點進行分析,從而找到合適的渠道或渠道組合。
3.3軟文推廣渠道
軟文推廣渠道可以根據內容的多樣性靈活選擇平臺,目前做軟文推廣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幾類:(1)門戶網站(新浪、網易、搜狐、騰訊、鳳凰等);(2)社交媒體平臺(微信公眾號、微博、今日頭條等);(3)內容社區(知乎、豆瓣、簡書等);(4)內容電商平臺(小紅書、馬蜂窩等)。
4結語
電商直播是實時媒體和在線購物的結合,它是實時發生的。一場直播的觀看人數和所能達到的傳播效果是有限的,直播后通過互聯網平臺碎片化傳播可以延長直播生命周期,補充和擴大直播影響力,挖掘出更多直播間的潛在消費者,也可以維護粉絲關系和增強粉絲粘性。直播運營人員和品牌負責人需要根據主播人設、產品特色,選擇合適的二次傳播形式和傳播渠道,提升直播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力。
參考文獻
[1]黃也平,任航.“二次傳播”:主流新聞傳播的“歷史變局”——關于自媒體時代媒介融合問題的思考[J].社會科學戰線,2020(04):150-155.
[2]施佳煒.論鏡像傳播及其對媒介形象的影響[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3.
[3]崔銳.供應鏈視角下直播電商商業模式問題與對策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21(08):69-71.
[4]馮銳,李聞.社交媒體影響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39(03):63-69.
[5]王玲.中國社交電商行業發展現狀分析[J].互聯網經濟,2019(Z2):80-89.
[6]雷力.“短視頻+直播”在鄉村文明建設中的傳播使命與功能定位[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1(04):35-38.
[7]趙冬玲.網絡直播時代的品牌曝光和銷售轉化探究——以購物類直播平臺為例[J].商業經濟研究,2018(01):62-64.
作者:趙彥彥 章萍 單位: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互聯網+與數學教學融合策略
- 下一篇:互聯網社區團購對實體商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