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商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03-02 11:14:03
導語:農村電商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數字經濟新時代,農村產業迸發出新業態。其中以農村電子商務為代表,成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對湖北省農村電商發展現狀及特征進行分析,針對湖北省目前農村電商制度供給不完善,市場要素不健全的發展困境,提出要健全人才體系、打造農產品特色品牌、布局農村電商網絡、加強農村電商監管等一系列農村電商產業培育策略。
關鍵詞:信息化;農村電商產業;鄉村振興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農村電商發展勢頭迅猛,農產品與電子商務深度融合,形成一條完整的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鏈,為傳統農產品生產經營發展提供了新方向。湖北作為農業大省,農業產品眾多,農業產值持續增長,其中農村電商發揮了不少效力,農副產品的網絡營銷市場規模和網絡零售額逐年攀升?,F階段,探索分析湖北省農村電商的發展特色與現狀,對其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于更好地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發揮農村電商對農業經濟增長、鄉村振興的強大效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湖北農村電商產業發展現狀
(一)自主創業。開放的互聯網環境下,創業成本低廉,農民創業群體越來越多,也有越來越多高素質人才向農村流動,從事農業。農民在鄉村活躍主體的引領下,將自家種植的農產品直接于電商平臺,與終端消費者直接對接。電商的出現使得科技與信息的力量浸入其中,將復雜而龐大的傳統農產品產業鏈條流暢化,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效率,直接拉動了農村產業的興旺。(二)平臺賦能。電商企業創新了農產品銷售模式,品類服務細化精準的專業農村電商平臺也快速涌現,它們不僅僅提供了更大的農產品銷售渠道,還提供了配套的物流體系、金融支持,甚至于職業技能培訓。肺炎疫情期間,淘寶、拼多多等10多家大型電商平臺助銷湖北農產品,響應央視發起的“謝謝你為湖北拼單”倡議,實現銷售額206.9億元。(三)產業集群。農村電商的發展牽連方方面面,會帶動配套產業優化以及關聯產業發展,催生產業集群效應,淘寶村鎮作為典型代表在湖北省非?;钴S。截至2020年“雙十一”,湖北共有40個淘寶村入圍全國淘寶村,29個淘寶鎮入圍湖北淘寶鎮。這種產業集群會使產業規模效應突顯,分工細化、服務體系完善,加速市場成熟。(四)政策支持。農村電商一直為國家政策所重視,給予政策和資金重磅支持。在湖北農村電商的發展進程中,中央、省、市、鄉各級政府,各部分不遺余力地從多方面采用不同方式給予幫助、扶持。2018年印發《湖北省農村電商工程三年行動方案》,提出將農村電子商務作為重要抓手,顯著提升農村信息網絡覆蓋范圍,大力打造農產品網銷產業。2019年《湖北省2019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實施方案》,鼓勵完善農村電商發展環境,因地制宜推動落實,打造一批示范縣。
三、湖北農村電商產業發展面臨的困境
(一)市場要素不健全1、電商人才匱乏。隨著湖北省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農村電商的人才缺口越來越大,對人才的專業細分及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農村電商產業的發展不僅需要種植能手、銷售達人,還需要數據分析、美工設計、經營管理等各類人才;當前湖北省農村基礎設施及發展環境較差,人才吸引力不足;人才不僅難以引入,也難以留住,部分縣域在經濟、文化等方面條件欠缺,發展落后,產業效益、回報待遇方面不具備吸引力,優秀的農村電商人才不愿意留下來長遠發展。2、網絡基礎建設差,物流體系不完善。網絡和物流是制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兩個重要因素。一方面湖北各地農村的信息化網絡設施欠缺,農民難以獲取相關知識資訊,網絡信息意識普遍不高,信息應用不足。另一方面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滯后,存在流通環節多、流通速度慢、流通成本高的問題。當前湖北農產品物流系統運作復雜,效率低下,缺乏統一的標準體系,當面臨易損易腐農產品的長距離運輸時,不能滿足保鮮度及時效性的要求。這會降低消費群體的消費熱情,也會增加企業方的成本壓力,更會導致資源浪費,產業效益低下。這兩個方面的局限牽制了湖北省農村電商的發展步伐。3、產品競爭力低,難以品牌化。一是湖北沒有統一的農產品標準,農產品的生產、倉儲及物流環節難以把控,這會導致農產品質量把關不嚴,消費者認可度低。二是信息的供給不足且不夠及時。農產品電子商務市場并不健全,在快節奏的信息時代,農戶難以及時調整生產結構與銷售運營模式。這也會使得各縣域特色農產品扎堆營銷現象嚴重,損耗品牌價值,加大農民從業風險,降低農村電商從業者的積極性。(二)行政推動不充分1、農村電商體系效益低下。響應國家政策,為持續推進湖北省農村電子商務穩步發展,各級政府在政策和財力方面對農村電商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打造了眾多農村電商示范村、培訓體系、商務供應鏈體系、縣級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等,但目前這些配套體系設施的利用率不高,閑置與浪費現象嚴重。2、利益共享機制缺乏。產業鏈發展需要各部門共同配合,協同運作,農村電商產業的集群發展需要各產業、各機制共同助力。目前,在湖北省農村電商的發展進程中,各部門步調不一致,協同效應不足。農村電商發展涉及到商務、農業、工信、扶貧等部門部分工作存在交叉,互相之間信息共享有待提高,形成合力尚有差距。各生產主體、電商平臺、物流企業等各類主體協同度不夠。3、農產品電子商務監管不足。線上營銷是促進農村電商發展的核心動力,農副產品通過電商平臺直接到達消費者手中,產品的品質、安全及流通都應該有標準、有保障,然而,現階段農村電商相關的法律甚少,統一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監管機制并未健全。當前,湖北省農村電商監管還存在盲區,農產品電商引資及網絡交易各環節存在不透明、不明晰的狀況,監管執法無法到位,留下許多法律空子。同時,針對監管組織體系的職責劃分混亂,監管手段和方法落后,缺少相應的組織培訓。另外,農村電商產業規模越來越大,農村電商的監管人員非常稀少。
四、農村電商產業培育對策
(一)健全人才培養體系。一是鼓勵共享,充分發揮優秀鄉鎮、組織及個人的帶頭作用,重點培養訓練大學生村干、返鄉勞動力及部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有潛力、能成長的農業人才群體,扶持他們進行農村電商創業,并形成示范,促進農業知識與信息技能傳播,帶動更多人投身于農村電商。二是與高校、電商企業合作,建立專門的培育培訓基地、返鄉創業基地等,以優惠政策促進人才成長與就業。三是根據產業需求,有針對性地引進專門農村電商人才,以此來調整農村電商人員結構。(二)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要持續深挖當地村鎮的特色,合理配置優質農產品資源,推進農村電商“一鎮一特,一村一品”的發展,維護農產品的高質量供給,并通過網絡等渠道平臺擴大宣傳,獲得更多消費者青睞,打造優質品牌形象。政府可以組織專門的農業信息人員、志愿者等進村進戶進行專門的農村電子商務知識普及,增強農民的品牌意識,更好地發揮特色農產品品牌優勢;還可以聯合電商企業、科研院校等多舉辦研討會、培訓班,分析地方特色,打造特色品牌。此外,還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各種媒介向外展示湖北特色農產品,提高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吸引消費群體和企業進駐。(三)布局農村物流網絡。加大農村物流建設,完善農村網絡設施,將郵政、網絡等信息服務覆蓋到更廣闊的區域,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經營各環節,做好各層次的物流網絡服務,推進農村電商產業鏈建設。另外,還應該積極探索新的物流模式,聯系起電商企業、地方政府,共同發力,擴大政策優惠,資金扶持,共建農村基礎物流體系,惠及多方。突破“最后一公里”的距離,發展起真正的農村電商產業,下沉到最基層。不斷發揮電子商務的輻射作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同時,在提高網絡信息傳播效率的同時,也要適時降低農民在信息軟件、郵政通訊等產品的服務費率。激發農民學習熱情,提升農民參與農村電商活動的能力。(四)搭建各部門協調機制。農村電商產業的發展,輻射范圍大,各方參與主體均發揮著關鍵作用,應加強政府因勢利導,搭建各部門協調機制。農村電商平臺的誕生,很大程度上帶動了農村經濟與人力資本的提升,但要想利用好這些平臺,形成可持續發展,農村電商平臺的本地化需要引起重視。電商平臺要與本地市場融合好,合理把控覆蓋深度及廣度的平衡點,解決好各個參與主體之間的關系,形成協調發展之勢,以推動農村電商更好地發展。同時,也要打造更完整的農村電商生態鏈條,確保鏈條每個環節的開放性,讓更多的利益主體共享平臺資源。(五)加強農村電商監管。政府應采取多種方式多措并舉。一是建立健全法規體系。在已有法律法規基礎上,結合當前農村電商實際情況進行補充完善,明確農村電商各參與主體的責任義務,規范其商業行為。二是完善電子商務準入制度。工商部門要嚴格把控,對農村電商經營主體實施申請、認證、核準多項監管,對農產品質量進行標準認證。三是組織法制宣傳活動,讓農民、農商企業等農村電商主體參與進來熟悉相關法律知識。四是開展相關監管人員的培訓,提高監管意識,優化監管方式。五是加快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嚴格把關農村電商產業鏈條的各環節。
參考文獻:
[1]王景鋒.電子商務發展對傳統農產品物流的助推作用[J].農業經濟,2019(07).
[2]訾豪杰.基于農村電商的農產品營銷效率提升研究[J].農業經濟,2018(11).
[3]李霞.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流通效率影響因素及路徑研究[J].農業經濟,2018(11).
[4]劉悅,王誠.互聯網+下湖北農村電商發展現狀及對策[J].新聞前哨,2019(08).
[5]王瑞峰.涉農電商平臺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效應評估———以農村淘寶為例[J].中國流通經濟,2020(11).
[6]王海燕,蔡欣然,寧升.農村電商平臺交易信息不對稱困境及規避對策研究[J].情報科學,2020(11).
[7]文宗川,吳興陽.農村電商物流主體元素協同發展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2).
[8]吳雪.新常態下農村電子商務創新發展路徑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20(05).
[9]林廣毅,王應寬.涉農電商對產業扶貧的作用及相關措施探討[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0(02).
[10]宋冬梅.農村電商集群發展與電商人才合作培養研究[J].農業經濟,2018(12).
[11]LETKIN.DoesDiversityErodeSocialCohesionSo-cialCapitalandRaceinBritishNeighbourhoods[J].PoliticalStudies,2010.
[12]LADWIGB.WILLKymlicka,WAYNENorman.CitizenshipinDiverseSocieties[J].PolitischeVierteljahress-chrift,2001.
作者:謝昀軒 單位:長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 上一篇: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探討
- 下一篇:第三方支付法律問題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