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國勞動教養制革新

時間:2022-01-12 09:59:00

導語:探究中國勞動教養制革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究中國勞動教養制革新

摘要:我國勞動教養制度創設至今,其在預防和減少犯罪、維護社會治安方面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從憲法學角度分析,我國現行的勞動教養制度存在著很大的缺陷,其不但與我國憲法所體現出的一些憲法原則背道而馳,而且直接違反了我國憲法規范的具體規定本文將以憲法學的視角對勞動教養制度進行分析,論證該制度與我國憲法原則及規范的相悖,從而引發人們對改革我國勞動教養制度的思考。

關鍵詞:勞動教養制度憲法原則憲法規范

我國勞動教養制度創立于2O世紀50年代。1957年8月1日,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國務院于8月3日公布了《關于勞動教養問題的決定》,規定對四類人實行勞動教養。這是中國第一部勞動教養法規。1979年l1月29日,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國務院l2月5日公布了《關于勞動教養問題的補充規定》。1982年1月21日,經國務院批準,公安部了《勞動教養試行辦法》,對勞動教養的具體實施作了詳細規定。

我國勞動教養制度創設至今,其在預防和減少犯罪、維護社會治安方面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從憲法學角度分析,我國現行的勞動教養制度存在著很大的缺陷,其不但與我國憲法所體現出的一些憲法原則背道而馳,而且直接違反了我國憲法規范的具體規定。

一、我國勞動教養制度與憲法原則相違背

(一)我國勞動教養制度與基本人權原則相違背

基本人權原則是近代各國憲法所普遍確立的原則?!叭藱嘣诒举|上是指人之為人應該享有的權利。”我國憲法亦確立了基本人權原則,特別是在2004年憲法修正案中明確提出“國家尊重和保護人權”,彰顯了我國憲法對于人權的重視和保護。而人身自由權是人權的重要內容也是作為人的一項基礎性權利。

首先,勞動教養制度是一種限制人身自由、強制進行勞動的懲罰性措施。這種對人身自由的限制無論是從法律依據方面還是從決定程序方面都不符合憲法和法律對限制人身自由法定情形的規定。其次,勞動教養作為一種行政處罰,其適用的對象主要是有輕微違法犯罪行為,不夠刑事處分的人。但從勞動教養的期限以及剝奪被勞動教養人員的人身自由程度看,卻比適用于犯罪人的管制和拘役這兩種刑罰還要嚴厲。從期限上看,管制是3個月~2年,拘役是1個月~6個月;而勞動教養則是1年~3年,必要時可以延長至4年。從限制自由的程度上看,被判處管制的罪犯,在原居住地執行屬于限制部分人身自由的開放性刑罰,被判處拘役的罪犯,就近執行,每月可以回家l天~2天;而被勞動教養的人,則要收容于專門的戒備森嚴的勞教場所,節假日一般只能就地休息。不僅如此,刑法對于被判處拘役的犯罪分子,在符合法定的條件下,還可以適用緩刑;而勞動教養則無此類規定。這樣,一個受到定罪免刑判決的罪犯,可以不需要被剝奪一天的人身自由;而一個犯有同樣罪行而受到勞動教養處理的人,卻可能被剝奪人身自由長達3年甚至4年??梢?,被勞動教養人的違法程度與對被勞動教養人處罰的嚴厲程度不相適應,侵犯了被勞動教養人的基本人權。所以,勞動教養制度無疑是對公民人身自由權——這一基礎性的基本人權——的嚴重侵犯,同時也間接侵犯了公民的精神自由和經濟自由。勞動教養制度與我國乃至世界各國憲法的確立的基本人權原則相違背。

(二)我國勞動教養制度與法治原則相違背

法治是與人治相對的概念,二者是兩種截然相反的治國方略。法治是憲政的實現途徑,現代民主國家都以法治作為基本的治國方略。我國憲法也確立了法治原則,在1999年憲法修正案中明確宣布了法治原則,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并且憲法還通過對憲法最高效力、法律平等原則以及司法程序等內容的規定,進一步確立了法治原則。

勞動教養制度作為一種限制人身自由的懲罰性措施,其創立和實施應該符合法治原則的精神。但是,我國的勞動教養制度在合憲性與合法性方面都存在嚴重缺陷。首先,我國勞動教養制度與我國憲法對人身自由保護的條款相沖突。對此下文將在論述我國勞動教養制度與我國憲法規范相違背時作具體分析。其次,我國勞動教養制度在法律依據方面與我國已生效的立法相沖突,不具備合法性。我國的勞動教養制度是根據中央的兩次《指示》創辦的,是~項政策性措施,《國務院關于勞動教養問題的決定》在1957年8月的公布實施標志著我國勞動教養法律制度的創立,此后在1979年全國人大又批準頒布了《國務院關于勞動教養的補充規定》,國務院的《決定》和《補充規定》也就成了勞動教養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據。但從法理上講,《決定》和《補充規定》只是具有“準法律”性質的行政法規。1982年國務院批準了公安部制定的《勞動教養試行辦法》作為現行勞動教養制度運行的主要法律依據,但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試行辦法》是對《決定》和《補充規定》的完善和補充,其只能算是“準行政法規”性質的部門規章。而《立法法》第8條第5款規定:“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只能由法律規定。”《行政處罰法》第9條第二款規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設定。”第l0條第l款規定:“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勞動教養作為一種嚴重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其法律依據僅是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顯然缺乏充足的效力。并且,《行政處罰法》第64條第2款規定:“本法公布前制定的法規和規章關于行政處罰的規定與本法不符合的,應當自本法公布之日起,依照本法規定予以修訂,在1997年12月31日前修訂完畢?!倍缎姓幜P法》頒布以后,國務院的《決定》和《補充規定》卻未作任何修改,這也不符合《行政處罰法》的要求,與該法相違背??梢姡覈膭趧咏甜B制度既存在違憲性也存在違法性,破壞了法制的統一,有損法律的尊嚴,與我國憲法所確立的法治原則相違背。

(三)我國實施勞動教養的決定程序和救濟程序與權力制約原則相違背

權力制約原則也是近代各國憲法所普遍確立的基本原則之一。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經驗表明,權力如果集中于一個人或某一個部門,必然會形成強迫與專制。我國現行憲法也通過確立人民對人大代表的監督權、人大對國家機關的監督權、以及對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在本系統內實行監督和制約的規定體現了權力制約原則。

根據勞動教養的法規規定,勞動教養在名義上是由“勞動教養管理委員會”作出決定的。但由于這一“委員會”普遍設置在公安機關內部,或者其辦公室就設在公安機關法制部門之下,有關的公章也由公安機關控制。作為這一委員會組成人員的民政部門和勞動部門的負責人無從參與到勞動教養的審查活動中來,使得這一委員會在全國各地普遍成為一個虛設機構,真正行使勞動教養審批權的是公安機關本身。因此,《試行辦法》中所說的承辦機關與復查機構基本上就統一到公安機關身上了可以說,在中國目前的司法實踐中,勞動教養的審查批準權實際是由公安機關代為行使的,公安機關所作的勞動教養決定也就是當地勞動教養管理委員會的決定。。這樣,在勞動教養的審批程序中,負責辦理治安行政案件或刑事案件的公安機關屬于申請者和調查者,而負責審查批準勞動教養的公安機關則屬于決定者。從表面上看,這里存在著調查者與“裁決者”之間的職能分工,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控審分離”的基本正當程序要求。但是,由于申請者和裁決者分別屬于上下級公安機關,它們在職業利益上有著干絲萬縷的密切聯系,并有著共同的懲治違法犯罪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等方面的職業目標因此,作為勞動教養的審批機構,公安機關的法制部門要服務于公安機關的基本職業利益,在作出勞動教養決定時不可能在申請者與被勞動教養者之間保持最起碼的中立性、利益無涉性,不可能做到超然和不偏不倚。這樣,對于公安機關實施勞動教養的決定權就不能實現有效的制約,其所作出的勞動教養決定的正當性受到懷疑。這種“自我申請、自我裁決”的決定程序違背了憲法所確立的權力制約原則。

此外,針對勞動教養的救濟程序也不符合權力制約原則。《勞動教養試行辦法》規定:“被決定勞動教養的人,對主要事實不服的。由審批機關復查。經復查后,不夠勞動教養條件,應撤消勞動教養;經復查事實確鑿,本人還不服的,則應該堅持勞動教養?!北粵Q定勞動教養人員可以向作出決定的機關或上級機關提出申請復議,此時,公安機關既是勞動教養的審判機關又是其申訴的復查機關,在對勞動教養的救濟程序中缺乏其他機關對公安機關的制約和監督,違背了權力制約原則,不能使這個救濟程序發揮實效。

二、我國的勞動教養制度違反了我國現行憲法規范的規定

我國現行憲法對公民人身自由的保護作出了明確規定,《憲法》第37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并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贝藯l規定限定了國家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條件,即國家對公民人身自由的限制,必須經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否則不得實施。上文已經提到,勞動教養制度是一種限制人身自由、強制進行勞動的懲罰性措施。而實施勞動教養的決定機關是公安機關,實施勞動教養的決定程序實際上是“自我申請、自我裁決”的自我審批程序。在勞動教養制度中,公安機關在沒有經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的條件下就可以對被勞動教養人實施勞動教養,限制其人身自由。顯然,這并不符合憲法對國家限制人身自由的限定條件。所以,筆者認為,勞動教養制度直接違反了憲法規范的規定,是一項違憲制度。公務員之家

三、結語

勞動教養制度作為特殊時期所產生的一項懲戒性制度,曾經在歷史上發揮過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該制度所存在的侵犯基本人權、破壞法制統一等違憲性、違法性缺陷日益凸現。在依法治國方略的指引下,根據憲政的要求,我們必須對勞動教養制度——這一違憲制度進行徹底的廢除,并建立符合法治要求的新制度予以取代,從而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權、加強法制的統一、促進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