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律教育改革研究

時間:2022-03-09 04:49:58

導語:高校法律教育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法律教育改革研究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社會建立的完善,我國高校在其法律教育的過程中為實現高素質、高水平人才輸出,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實現了高校法律教育優化。法律素質教育是保障法律執行和法律維持的基礎,是社會道德監督的措施。因此,論文在法律素質教育的基礎上,結合當前我國高校法律教育進行研究,為我國法律教育改革優化奠定基礎,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法律素質教育;法律教育;高校教育

近幾年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逐漸深入,素質教育水平成為衡量教育改革的標尺之一。高校法律教育也逐漸實現了的法律素質教育改革優化,為法律教育的完善提供了保障。隨著我國公民法律意識的增強,法律素質教育成為了國家發展和完善的基礎,以國家市場化發展為基調,在法律素質教育的視角下實現高校法律教育優化能夠從根本上實現社會法律效應環境的優化,促進我國法治社會的健全與發展。

一、高校法律素質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近幾年隨著我國高校法律素質教育的逐漸普遍,在其應用和發展的過程中發現具有優化教學環境,改進教學方式,提升教學質量的價值和意義[1]。優化教學環境主要是指高校法律教育在其教學的過程中實施法律素質教育能夠從教學內容上優化課堂教學環境,為學生建立符合道德素養的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學環境。教學環境的優化能夠激發學生對法律學習的學習興趣,從而保障法律學習的高效性和素質性,進一步為高校法律教育環境的優化做出貢獻。改進教學方式主要是指高校在法律教育的過程中堅持以法律素質教育為根本,實現法律素質教育和法律專業教育協調教學計劃,能夠實現教學方式多樣化的改進。高校在法律教育的過程中受到法律教育內容的影響,學生認為法律教育較為枯燥,且教師以知識點講解灌輸的方式實施教育[2]。在法律素質教育的基礎上能夠利用素質教育的多樣性實現教學方法多樣性改進,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提升教學質量主要是指高校法律教育中能加法律素質教育能夠從素質和專業兩方面綜合提升教學質量。傳統的專業教學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評價標準,增加法律素質教育就增加了評價指標,對學生的教學質量評估進行了全面的改進和完善,從而要求教學在法律教育的過程中也必須以提升學生綜合水平和能力為教學主要任務。因此,高校法律素質教育具有提升教學質量的價值和意義[3]。

二、法律素質教育視角下高校法律教育改革優化

1、融入法律情感教育

法律情感是法律素質教育關鍵點,其與一般情感之間存在差異性,是對法律的認同反對、熱愛冷漠、信仰敵對等情感。未來在優化法律素質教育視角下高校法律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明確法律情感培養思路,將法律情感教育貫穿到整個教學中的方法對其進行教育優化[4]。首先,在法律情感培養思路確定的過程中心理學家認為這是一種心理和行為傾向的培養。態度決定了結果。在具體法律情感融入思路構建中的關鍵點在于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認識到法律的理性、專業性、安全等精神,激發學生對法律的認同感、熱愛感。其次,在法律情感貫穿整個教學策略中以情感熏陶為主,利用教學內容和理論知識點的處理,實現法律教育的理論融入和實踐融入,從而優化高校法律教育。

2、融入個性教育

個性教育的融入主要是從個人素質教育入手,化一性的將法律公共基礎教育滲透到日常高校法律教學中使用統一的教學標準和教學形式塑造個性化法律素質教育。在教學的過程設定以學生個性素質全面和諧發展為基調的教學模式,引入個性平等、博愛教學思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掘學生的個性潛能和優勢,從而更加自然的優化學生的教學方式。其次,在融入個性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將歷史和傳統局限性教學打破,創建于學生個性步調相一致的教學方法,將法律教育與學生的基礎教育相結合,在現有法律教育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的個性素質觀念和意識,以優化法律素質教育視角下高校法律教育整體水平。

3、優化教學方式

素質教育的融入不僅是在思想和理念上對其進行融入,還應該在其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融入和強化法律素質教育,以促進我國高校法律教育水平的整體提升。首先,建立案例法律教學,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結合真實的法律案例,學習法律技巧和運用步驟。案例教學法包含“教”和“學”兩個部分,在“教”的部分中要求教學為學生準備相關的教學案例,為學生提供教學保障。在“學”的部分中要求教學配合學生的學習思維和內容,激發學生將案例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從而實現素質教育的基礎教學方式改進。其次,構建法律情景教育。利用情景教育模式將法律素質教育與法律基礎教育相融合,創建符合社會主義法律權威的情景式法律教學模式,從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提升學生的素質水平和能力,以實現高校法律教育質量的提升。最后,創建診所式法律教學方式。將高校法律教學與醫院診所問診的模式相結合,從而培養學生的法律職業判斷能力和職業責任心,在加強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提升整體教育水平,為我國法律教育水平的改革和完善奠定基礎。

三、總結

高校作為我國教育的重要機構,其對廣大公民的法律素質提升具有重要的責任。大學生是社會的主力團體,擔負著未來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因此,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未來我國法制社會的健全發展。通過本文的分析得出,當前我國高校法律素質教育具有優化教學環境、改進教學方式、提升教學質量的價值和意義。未來在我國高校法律教育優化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融入法律情感教育、融入個性教育、優化教學方式的方式為我國教育改革和優化提供保障。

作者:夏欣 單位:武漢華夏理工學院

參考文獻:

[1]盧平.高校大學生法律教育的特點與內容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01(02):50.

[2]喻靖文.論道德法律化背景下我國高校法律基礎教育的道德化困境[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1(03):100-103.

[3]翟少榮.新形勢下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實效性研究[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04(04):8-9.

[4]孫芳.淺談新形勢下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探究[J].法制博覽,2016,18(08):3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