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課程思政”問題研究

時間:2022-09-09 09:09:58

導語:《經濟法》“課程思政”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法》“課程思政”問題研究

摘要:高校要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將思想道德教育融入文化知識、社會實踐教育等各環節,以專業課為橋梁,將學生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有效凸顯思政作用,《經濟法課程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分析其思政的方式及存在問題,為今后施展思政的積極作用進行有效探索。

關鍵詞:《經濟法》;“課程思政”;問題研究

自從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立德樹人、培養德才兼備、綜合素質強、全方位發展人才的教育指導理念后,全國高校積極加入“課程思政”全方位育人的浪潮,吉林化工學院也通過組織教學立項、舉行思政授課講座、比賽等渠道,讓各類專業課都能上出“思政味”,吉林化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的《經濟法》課程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也加入到“課程思政”的隊伍,利用專業課程思政這個途徑培育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經濟法》“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授課覆蓋面廣?!督洕ā纷鳛槎鄠€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包括會計、金融工程、市場營銷、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程管理),自身具備覆蓋專業面廣、授課人數較多的特點。因此在授課過程中將《經濟法》的專業內容和思政教育相結合,能讓更多的學生從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提升思想品德和維權意識,增進法律意識和職業道德水平。(二)課程內容與思政聯系緊密?!督洕ā肥且婚T具備與經濟及發展相關的法律知識的法學類學科,包括經濟法學的基本原理、系統,宏觀調控的基本理論與市場規制的基本理論。法律的強制性、約束性強的特點能夠比較清晰的指導學生在經濟往來、乃至今后工作和生活中,哪些行為是合法的,哪些行為是違法需要規制的。其次,目前吉林化工學院《經濟法》課程所使用的教材,是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張守文主編的、規范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簡稱“馬工程”)目錄中的重點教材,是《經濟法》課程思政的強大理論基礎?!榜R工程”重點教材的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最新解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并應用在不同學科的教材編寫,《經濟法》使用“馬工程”重點教材,能夠更好的將專業課程內容與以馬克思主義為引導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導理論相結合,幫助學生重新解讀馬克思主義,更好的課程思政。

二、《經濟法》“課程思政”的方式

(一)課上融入。課上融入主要是在上課過程中,將教材上的專業經濟和法律知識與馬克思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守法意識等思政內容相融合,特別在具體章節講解時結合社會中具體實例,布置學生分析討論、辯論,情景模擬,在提升學生思維組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通過課堂對案例的討論,增進學生學習中的能動性和主觀性,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表達能力,關切社會問題、深思社會現象,用馬克思主義的創新理論分析問題、辯論問題,透過專業內容所蘊涵的本質,聯系思政內容,增強學生守法意識,樹立正確的三觀,為培養具有較高專業綜合素質學生及其在實務工作中遵紀守法、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等社會主義價值觀打下堅實理論基礎。(二)課下實踐。課下實踐主要是利用學生業余時間,舉辦一些與《經濟法》相關的實踐實訓內容。例如觀看相關經濟犯罪的法制節目影視作品,組織學生提交觀后感和手抄報活動,從感官和視覺上培養和增強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提升法律素養。舉辦經濟法案例辯論賽、角色扮演和小品等方式,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通過辯論和小品活動準備過程,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通過活動任務的分工、人員分配,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責任感,學習如何溝通、合作,具備良好人際關系的能力;通過參與活動,完善個人性格,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言語論述表現能力、增進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舉辦經濟法相關內容的講座,邀請法律工作者講解身邊真實案例,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經濟法的內容并不遙遠而是實實在在存在于身邊。

三、《經濟法》“課程思政”融入點介紹

《經濟法》的授課內容根據教材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稱之為總論,主要涵蓋了經濟法學的發展史、經濟法的概念、淵源、宗旨、體系和主體等內容;第二部分是經濟法分論中的宏觀調控法律制度,包括財政、金融、計劃調控法律制度;第三部分是經濟法分論中的市場規制調控法律制度,包括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法律制度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下面就將對這三部分與思政的融入點具體舉例進行介紹。(一)總論。在教材總論部分,第一章介紹經濟法產生的影響因素中,在提到經濟因素的時候,多處引用了《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的語句,例如將商品經濟早期的資本原始累積現象形容是“利用集中的、有組織的社會暴力”來掠奪社會財富,和“在真正的歷史上,征服、奴役、劫掠、殺戮,宗旨,暴力起著巨大的作用”。再者,通過引用《鄧小平文選》中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評價:“社會主義的本質,是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眮矸治錾鐣蛩厝绾萎a生。在總論這部分,法理專業性、內容理論性、文學性較強,在教材中大量引用了《馬克思恩格斯文集》《鄧小平文選》和《列寧選集》等名著,這些名著是學生平時沒有精力去閱讀、比較難理解的,結合專業內容去學習,不僅能夠學習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理論和思想,還能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二)分論——宏觀調控法律制度。宏觀調控法律制度主要介紹了國家通過“有形的手”對國家經濟進行調整和控制,其手段主要包括財政調控、稅收調控、金融調控和計劃調控。在稅收調控法律制度部分,介紹了我國的多個稅種的概念、征收范圍和計算方法、征收程序等內容,在了解我國稅收時,首要掌握的就是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并且學習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的相關內容,學生在今后就業取得各種所得后如何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在企業從事會計、管理工作時如何協助企業合理、合法、合規、合情的避稅。(三)分論——市場規制法律制度。市場規制法律制度主要介紹國家通過“無形的手”對壟斷行為、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約束和管理,主要包括反壟斷法律制度、反不正當競爭法律制度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在反壟斷法律制度中,聯合限制競爭行為的違法責任包括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非法所得并處以上一年度銷售額1%以上10%以下的罰款;無論是經營者實施壟斷行為,還是政府所作為政府壟斷,都需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或對行為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通過這部分學習,在學生就業之前就了解到無論是作為經營者還是政府工作的行政人員,除了需要具備工作能力,還要具備一定的法律法規知識,在今后工作中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在經濟活動中約束自己的行為,否則就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這部分,在學習過消費者保護法的原則這一部分,可以是學生了解到人與人之間是自由、平等的,在相處過程中要有誠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且作為消費者,當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懂得通過法律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要具備維權意識。

四、《經濟法》“課程思政”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當前的經濟工作的核心。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僅針對經濟領域,教育供給側改革同樣擔負著為國家戰略推進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的重要功能。因此,針對《經濟法》課程思政過程中存在問題,將從“供給側”角度來分析。(一)教學有效供給不足、教學內容難度大?;诮滩淖陨韺傩?,導致教材上的內容無法與日益變化的實際相符,會存在一定的時間差,最新的黨的指導理論和精神的成果,教材與之同步更新卻需要時間,學生想要了解最新的理論知識時無法在教材上找到,這就需要教師單獨提供或者學生自己查找,這樣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其次,《經濟法》使用的教材雖然是“馬工程”重點教材,但教材中的內容偏重理論研究,且內容中有很多法律專業內容和專業詞語、術語,對于非法學專業的學生來說,有一些難度且理解上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相較于其他專業內容的學習積極性差一些。(二)供給模式單一。目前,傳統的教學方法,即以板書、多媒體課件的案例教學法,仍然是《經濟法》課程首要教學方法,雖有在教學手段改革背景下,適當利用互聯網、藍墨云班課等教學軟件,或增加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這在很大程度上雖然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但是單純的增加使用網絡教學和翻轉課堂,形式上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老師講、學生聽,教師主動、學生被動的教學模式。例如,翻轉課堂原則上是需要在課前給予學生長充足的時間去研討和準備,再進行課上的“翻轉”,但是學時有限、學生平時學生內容過重導致學生準備補充分;載著,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教學,同樣需要教師課下布置預習任務,如網絡課視頻、PPT等,課上利用網絡進行頭腦風暴、練習、討論等任務,課下完成作業,如果無法高效利用網絡平臺,只是利用它點點名考查出勤,也無法從根本上調動全部學生積極性。(三)“供給側”實訓實踐環節匱乏?!督洕ā氛n程內容以各種法律內容為基礎,案例教學的方法雖然能從一定程度上幫助同學理解法律專業知識,但缺乏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也不理想,學校注重理論教學卻缺少相關實訓實踐環節,缺乏理論聯系實際的用學生用掌握的所學內容實際處理問題的綜合運用能力,學生沒有參與其中,無法從實踐中體會到《經濟法》專業內容中所蘊含的思政原理,也降低學生興趣。但不容忽視的是,如若實訓實踐的課時量過大,學生需要利用大量的業余時間去準備和完成,會增加學生的學業壓力和思想壓力,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反而會產生反作用,因此,掌握好這中間的“度”也尤為重要。

五、結語

課程思政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水平是一方面,更要注重的是引領,如何在教學中引領學生進入專業領域,引導學生在多種教學模式的學習中提高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才是最重要的。直面教學過程中“供給側”存在的各種問題,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多種類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課程思政的重要途徑,也是充分發揮立德樹人作用的必經之路。之后也將在此研究基礎之上,對如何提高《經濟法》課程思政吸引力進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姜朝輝.以供給側改革引領高等教育發展[J].重慶高等教育研究,2016.

[2]孫華.大學生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改革探索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15.

[3]劉振,曹澤熙.“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論上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15.

[4]欒紅旭,劉世剛,欒淞婷,車長?。哉n程思政為抓手創新經濟法教學過程研究[J].黑龍江教育,2019.

作者:欒淞婷 王 倩 郝健彬 單位:吉林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