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與社會公平正義

時間:2022-06-21 09:17:22

導語: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與社會公平正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與社會公平正義

夯實基層基礎,搭建服務平臺

一是建成拉薩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積極調度仲裁、公證、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務窗口部門入駐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整合拉薩市屬律師事務所律師、援助律師、援藏律師等資源,購買法律智慧亭、無人律所、“12348”法律咨詢熱線等網絡設備,推動科技手段與法律服務有效融合,建成全區具有代表性的法律綜合服務中心。二是搭建公共法律服務平臺。以“12348”公共法律服務平臺為載體,整合電話、網絡、遠程視頻等多種形式,優化咨詢解答、預約服務等功能,整合設置律師、法律援助、公證、人民調解等服務窗口,實行“前臺統一受理、后臺分流轉辦”運行模式,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2020年以來,市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接待群眾法律咨詢約1600人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997件,“12348”法律咨詢熱線和法律服務熱線解答群眾電話咨詢9000多件,調節矛盾糾紛約500件。三是設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開展人民群眾申請法律援助、咨詢法律事務、調解糾紛、開設熱線咨詢等服務類型,推動公共法律服務更貼近群眾、更方便群眾。

堅持民生導向,延伸服務觸角

一是擴大民事、行政法律援助覆蓋面。擴大法律援助范圍,幫助更多的低收入群眾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基本生產、生活方面遇到的問題。二是放寬法律援助經濟困難審查標準。降低法律援助門檻,積極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困難群眾提供訴訟和非訴訟服務。三是加強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全面落實刑事訴訟法及相關配套法規制度,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等部門工作銜接,確保告知、轉交申請、通知辯護等工作協調順暢。四是提高便利化程度。建設市、縣(區)法律援助工作站,建立“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制度,方便群眾更加快速便捷得到法律幫助,實現法律援助咨詢服務全覆蓋。開展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動,認真辦好各縣(區)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每一個案件,做好“傳幫帶”,注重培養當地法律服務人才。成立市級法律顧問(專家)團,常態化提供法律和決策咨詢服務。

創新工作機制,深化改革創新

一是健全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機制。健全系統內和部門間協調聯動機制,形成法律援助多方參與、協作緊密、運行有序的良好格局。二是實施法律援助律師值班制度。安排值班律師入駐三級政務大廳、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接待大廳,設立法律咨詢窗口,現場為群眾起草法律文書、引導群眾合理合法解決問題。三是加強刑事法律援助。積極落實刑事法律援助全覆蓋要求,加強偵查、審查起訴、審判階段的法律援助工作。在拉薩市看守所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接待受理在押人員法律咨詢和受理法律援助申請,為在押人員進行現場法律咨詢。積極組織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法治思想,深入學習憲法、民法典和反分裂國家法等重要法律,教育引導公共法律服務工作者強化責任感使命感,增強做好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助力企業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一是成立“速裁團隊”。針對中小微企業仲裁案件糾紛,將現有仲裁員隊伍中金融、合同、建筑領域的專業仲裁員集中起來,最大限度地縮短案件審理時限,以盡快解決問題。二是開展上門服務。對已立案的仲裁案件,上門送達組庭、開庭、裁決書等法律文書,最大限度方便中小微企業。三是抓好案件調解。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堅持能調應調的原則,找準爭議焦點,引導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以調解結案。四是積極紓困惠企。因受疫情影響,中小微企業經當事人申請,仲裁委根據實際情況可減交、緩交案件仲裁費用;對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因發生糾紛申請仲裁的,可申請免交仲裁費用;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游、建工等行業,因發生糾紛申請仲裁的,酌情減交案件仲裁費;對涉企仲裁案件,允許盡量為企業發展減輕負擔、提供助力。

單位:中共拉薩市委政研室